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探讨加强全球科技合作:人类福祉是在开放交流中实现的

在一个主题为科技与发展的国际论坛上,谈到人类面临的挑战这一话题时,未来学家戈尔德·莱昂哈德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在于科学或技术领域,而在于能否合作上。

11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通过线上、线下参与交流讨论。包括莱昂哈德在内,许多人士表达了对进一步加强全球科技合作的强烈期待。

莱昂哈德说,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导致的经济衰退、气候变化等问题都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但比这些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家间的合作问题。

“以气候变化为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很难就此达成一致。”莱昂哈德说,“我们应该做什么、谁应该作出改变等,都是未来需要讨论的重要议题。”

在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眼里,诸如此类的挑战还包括:生态破坏日趋严重、资源问题日渐突出、金融危机愈发频繁等。

但他遗憾地看到,在人类本该抱团取暖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非常‘奇葩’的现象”:动辄退群、本位主义、以我为大、拉帮结派。“这严重破坏了全球的信任问题,特别是对科学界影响极大。”

任福继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指出,疫情持续快3年了,还在困惑和制约着人类。“这里面有基因变异、病理机制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类本身,各个国家及科学界没能在制度层面合作、去应对它。”

制造业领域面临的断链风险,则是全球信任与合作存在的问题的另一种表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局部冲突和动荡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碎片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信任·合作”,而信任、合作两个词已经连续出现在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主题中。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开幕式上说,我们的重点要放在合作和团结上,而不是对抗和分裂,应该坚持包容,而不是排外。

“要重建信任。”任福继说,这个时候,我们要深刻地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快消除或者哪怕是缓解全世界各国间的不信任。

“有些问题是必须由全世界科学家来共同面对的。”作为一名科学研究工作者,任福继希望,各个国家应更进一步地开放,让各国科学工作者无障碍交流,共同去攻克人类面临的难关。

任福继建议,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框架内,设立应对全球挑战的科学研究基金,并建立随时应对全球紧急事件的国际联合攻关机制,让全世界科学家真正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双碳”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这样的全球协作。陈学东认为,要根据各国能源、资源特点,建立全球碳减排协作机制,促进发达国家进行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转移,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针对制造业可能出现的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问题,陈学东建议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共同应对疫情、冲突和动荡的挑战。

不仅如此,与会学者还期待打破学术交流的壁垒。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出生在塞浦路斯,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英国和美国。他强调,自己渴望交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业领域。”皮萨里德斯说,“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是在开放、交流中实现的。”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主席鲍勃·克莱恩希望,全球科学家相互信任、合作,共同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

尽管很多人因疫情传播、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等原因对未来持消极态度,但研究未来问题的莱昂哈德相信,世界向前发展的大门从没有关闭,而且前行的路上还有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足够聪明的话,未来将会比你想象的更好。”莱昂哈德说。

本报成都11月2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国青年报   人类   全球   福祉   科学界   科技合作   肺炎   疫情   专家学者   中国   科学家   未来   地区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