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许可了?余承东早已表态,外媒:华为不需要美芯了

华为供应链在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手机,芯片等业务做出巨大的调整。华为一方面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一直养着海思这支队伍。

随着华为调整行动展开,供应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华为的调整都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呢?华为展开多元化业务,效果如何?

华为积极应对供应链

华为许多业务都是基于全球化发展的,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从全球供应商手中采购零部件。就拿芯片来说,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部门负责芯片设计,制造工作交给了台积电。

但是市场规则之下,华为与台积电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设计的芯片不能进入生产线,于是华为选择从高通手中采购芯片,而且仅为4G版本。

芯片是手机业务的重要零部件,不过除了芯片之外,华为把大部分的采购渠道都放在了国内进行,要么靠自主研发,要么与国产供应商合作。

就拿Mate50系列手机来说,国产化程度非常高。从软件层面的鸿蒙操作系统,到硬件领域的屏幕、玻璃、板材、边框、射频前端等等都来自国产供应商的技术。镜头系统也采用了华为自研的XMAGE影像品牌。

看得出来,华为把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就连5G网络的问题也有5G通信壳作为解决方案。华为积极应对供应链,效果显著,难道不要许可了?

其实余承东早已表态,称华为手机开始回来了,极大解决了供应链的问题,消费者想买手机基本上都可以买到。

华为对手机,芯片等业务做出巨大调整,背后是积极应对供应链的行动,所以才能极大改善供应链的问题。那么华为的调整都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呢?

先看手机业务。

根据市场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860万台,同比增长48.3%,排名全球第十。虽然距离巅峰时期的全球前三还有进步空间,但能够回到全球前十,说明华为手机业务的确在转好。

若华为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相信未来能取得更高的排名。

其次再看芯片业务。

华为通过旗下的海思半导体部门参与芯片研发设计,专注基础研究,探索各项前沿芯片技术。海思成立发展了18年,为华为推出麒麟、鲲鹏、巴龙等系列芯片,对应智能手机SOC,服务器以及基带,这些只是海思系列芯片的冰山一角。

在广阔的芯片探索项目中,海思又给华为带来了光计算芯片,芯片堆叠以及超导量子芯片等方面的专利技术。

海思是一支拥有7000人的队伍,即便市场发生了变局,海思依然维持正常的招聘活动,项目研究。

就有外媒表示,华为不需要美芯了,因为华为探索的芯片堆叠,超导量子芯片这些方向都是面向未来的前沿芯片领域,不需要美国的技术支持,也能将相关的研究成果落地产业化。

就像芯片堆叠,概念上是将两颗芯片以先进封装工艺堆叠组合,形成一颗全新的系统级芯片。

不需要传统的先进制程支持,即便是两颗成熟芯片,堆叠组合之后就能发挥双倍的能效。待将来先进封装产业成熟,相信这部分的研究会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华为也会有机会将堆叠的芯片产品用在设备中,提高竞争优势。

华为展开多元化业务,效果如何?

智能手机是华为的重要业务,并不是全部。华为需要建立起更稳健的营收体系,所以不会把全部的资源都投放在手机行业,为了提高获取现金流以及净利润的能力,华为展开了多元化业务布局,那么效果如何呢?

软件操作系统方面,华为自研的鸿蒙系统实现了较大的生态破冰,华为自有设备搭载鸿蒙系统的数量已经突破3.2亿台,再加上鸿蒙智联合作伙伴的2.5亿台出货量,市面上至少有5.7亿台鸿蒙设备。这对于一个新生操作系统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另外在智能汽车方面,华为与车企合作造车,华为提供ICT技术解决方案,车企负责对接产业链。

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同时,也在帮车企卖好车。其中问界M系列交付量保持稳定增长,有了智能汽车的销售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能手机销售额的缺失。

还有5G方面,华为向企业用户提供优质的5G解决方案,大力开拓5G ToB业务的市场潜力 ,华为至少获得了3000多份5G ToB订单。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巨头还在争取运营商的订单,而华为却将5G下放到了各行各业。

总结

综合来看,华为对许可的需求性没有那么高了,正如余承东所说,极大解决了供应链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靠华为自己的努力。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华为付出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华为   鸿蒙   组合   超导   智能手机   芯片   业务   系列   全球   手机   余承东   许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