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如何振兴小镇?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从小镇展览的举办、美术馆建设,到乡镇建筑的改造、主题艺术创作等,艺术正在以越来越多元的方式介入乡镇生活,成为助力旅游振兴的重要方式。



/ 前 言 /


自《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特色小镇在全国遍地开花,发展迅速。一时间,旅游小镇、科技小镇、金融小镇、文化小镇等不同主题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艺术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类别,由于艺术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以及艺术本身的创造性,在所有的特色小镇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文化生命力,可以说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艺术小镇是以“艺术”为文化身份核心特征的小镇。艺术小镇以艺术主题为地域特色,形成能满足居民生活、游客游乐、休闲度假需求的宜居生态小镇,是集艺术基地、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培训、出版、餐饮、娱乐、健身、康复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艺术文化交流场所。


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城镇/城市化走了不同的文化道路。最好的例子也许是希腊的雅典,它是第一个知名的艺术小镇。它的魅力也带动了无数的城市去模仿这座艺术驱动的城市,这座以艺术家和工匠为主体,在艺术上具有很强地域性和国际性影响力的城市,在成功开发以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小镇中,是如何将其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的?又是如何形成从资源到产业的闭环系统的?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三个代表性小镇中寻找答案。


雅 典


01

阿拉伯风情的“蓝白小镇”

——突尼斯: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ïd


西迪·布·赛义德位于突尼斯首都20公里的地中海南岸,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镇之一,也是全球十大世外桃源之一


世外桃源——西迪.布.赛义德


西迪·布·赛义德是著名的“蓝白小镇”,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不同于圣托里尼欧式典雅的蓝白小镇气质,西迪·布·赛义德弥漫着浓浓的阿拉伯风情


蓝白小镇


这里迷人的景色也吸引了众多画家。他们有的来自突尼斯本土,有的来自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也有的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等。三角梅掩映的漂亮的门,曲径通幽的小路,Nattes咖啡馆,清真寺旁的众生,浪漫的滨海……这里是艺术家的天堂。


左:Ennejma Ezzahra宫殿(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建筑杰出范例)

右:Dar el annabi博物馆(18世纪突尼斯房屋传统风格)

Ghaya画廊(商业画廊,出版并集中展示当代突尼斯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原创作品)

咖啡馆&小港口的岩石岬角(观景极佳)


小镇工艺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特别是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情的铜、铝饰品、手工制品以及木制品和瓷制品等等。小镇有三样最具特色的手工艺品:陶器、瓷砖、鸟笼。为了使突尼斯百姓(尤其是妇女)在穆斯林文化中有立足之处,提升突尼斯手工业的经济盈利能力,政府对传统手工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工艺品


研究西迪·布·赛义德“浪漫圣地”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01、风格统一,自然人文特色鲜明


蓝色和白色是这个城镇的主色调。无论是临街的那一面,还是狭窄的巷子,都是亮眼的蓝白色。建筑造型各异,但风格统一。白墙蓝窗构成了世界上最纯粹的浪漫色调,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婚礼求婚和蜜月度假胜地。


通过强调某些主题色彩来营造一个集体风格是基础,后续的保养和打理也很重要。没有镇政府和民众对小镇外貌的改造和维护,蓝白色调也只能“活在滤镜下”。也正是人们自觉自愿的结果,才使西迪·布·赛义德和谐而又鲜明的城镇特色得以保持。



02、挖掘历史资源,彰显浓郁文化内涵


风景秀丽的小镇很容易吸引游客,它有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是文人墨客在这里驻足停留,创作出传世经典作品的“核心”。西迪·布·赛义德迷人的风景和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


中国很多小城镇的建筑和地点历史悠久,名人的足迹遍布小城镇的各个角落。旅游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特色,如名胜古迹、名人足迹、建筑、老店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讲好小镇故事。


1889年的小镇咖啡店


03、守护悠闲生活方式,保留原生态趣味


西迪·布·赛义德面积不大,原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活节奏慢。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在这里消磨时间最值得的方式就是逛逛老城区,探索蜿蜒的小巷,闲暇时停下来看看镇上的美术馆、画室和餐厅,在人行道上漫步时穿过一排排出售手工纪念品的摊位,最后,走到灯塔,在那里可以眺望突尼斯湾的壮观景色。


小镇小,不以雄奇著称,小镇的魅力,还在于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在于人间烟火味。小镇的主要功能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给人住的。随着国人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他们观光的重点将逐渐从旅游景点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身体验。国内旅游小镇的发展要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特色,顺应当地的生活节奏,保留原生态的情趣。


小镇居民演奏当地传统乐器


04、产教结合,培养地方文旅人才


西迪·布·赛义德设立旅游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本质上是利用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培养人才。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产教结合可以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助于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小镇也可以从中受益。


旅游业的核心在于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人才。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作为高素质旅游人才的供给主体,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西迪·布·赛义德语言中心的人员


02

澳大利亚的“慢生活诗意小镇”

——墨尔本:戴尔斯福特Daylesford


戴尔斯福特属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位于墨尔本的西北方向,距离墨尔本约110公里,驱车前往约90分钟。戴尔斯福特是维多利亚州天然矿泉乡中心村镇,被评为全球十大温泉小镇世界十大旅游健康目的地之一。这里保留着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色,人们仍然从矿泉和温泉里取水。


戴尔斯福特小镇


在当地的淘金潮期间及以后,有许多瑞士、意大利和其它国家的移民定居于此。舒适悠闲的慢生活之风从遥远的瑞士吹来,糅合意大利独有的浪漫风情,酝酿出令人难忘的建筑风格和垂涎的美食。


01、慢生活文化特色


戴尔斯福特独特的文化特色、文艺气息以及自由的氛围,让小镇的风格逐渐成为澳洲的世外桃源。它极具文化包容性,特殊群体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为城市文化增添了不同的色彩。


艺术气息浓郁


澳洲最美画廊The Convert Gallery:建于19世纪60年代淘金热时期,保留了修道院的原貌。位于袋熊山植物园顶端,俯瞰全镇,是“澳大利亚十大婚礼场地”之一。修道院有八个不同的展览空间,展品每6-8周更换一次,以各种媒体和风格展示当地和国际艺术家的作品。

戴尔斯福特艺术画廊远景图

展览作品

婚礼场所


奇幻古董磨坊市场The Amazing MillMarket: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二手市场。市场里有各种各样充满设计感的旧货和复古古董,生活气息浓郁。许多外国游客愿意在这里花几个小时购物,累了便在附近充满艺术感的咖啡店坐坐。这也是当地居民社区生活的一部分,日常工作生活都是当地的风景。


The Amazing MillMarket


薰衣草农场Lavandula Swiss Italian Farm:瑞士和意大利风情的薰衣草农场(花季在12月到1月底),薰衣草花田是其中的一部分,农场中还养了很多动物:羊驼、牛、羊、鸡鹅,鸸鹋等。农场中意式餐厅生意很好,其中有特色甜品薰衣草司康,距离戴尔斯福特小镇中心车程只有约12分钟。


薰衣草农场远景图


特殊群体友好社区:戴尔斯福特是澳大利亚的“同性恋友好社区”,具有跨性别差异的社会凝聚力。澳大利亚最大的性少数民族节ChillOut Festival就在这里举行。此外,戴尔斯福特镇的许多公园、酒店和餐馆都是宠物友好型的,这为周围许多城市中有宠物的家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短途旅行目的地。


ChillOut Festival现场


研究戴尔斯福特“慢生活诗意小镇”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笔者总结了如下启发:


01、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及特点,与其他产业相结合


戴尔斯福德将天然矿泉与旅游结合得非常紧密,凭借自身优质的水盐均衡的矿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除了包装优质的瓶装水和温泉,还为运动员提供饮用水或为运动饮料厂商提供原料,不断赋能,与体育产业紧密相连。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和多元化。


天然山泉


02、发展健康可持续慢节奏旅游


戴尔斯福德镇及时调整战略规划,从一个不可持续的淘金小镇逐渐转型为一个可持续的旅游小镇。重视自然资源和天然矿泉的保护,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城市规划者的范围,进行各种讨论,设计相应的机制。“健康+旅游+X”模式通过与各种业态融合,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呈现,不断创造更丰富的新业态,促进健康理念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慢生活IP”发展出来的小镇产品


03、重视社区作用,旅游产业与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戴尔斯福德镇的社区建设很优秀,自然风光也很好。在一个生活环境优美的社区里,人们的幸福感会增强。居民在经营好自己生活的同时,给当地游客带来高品质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区文化,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此外,各个年龄段、不同国家、不同偏好的人都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出行需求。建设不同类型的社区是生活的必要,也是多元化旅游业的需要。戴尔斯福德注重提高社区参与度,将社区建设与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从而同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旅游业收入。


极具格调的咖啡厅


04、提高文化包容性,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德尔斯福德镇的城乡二元性比较模糊。由于旅游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的,城市形态在实践中不是单一的农村或城市,而是城乡混合。游客可以在墨尔本这个国际大都市体验到一种慢而轻松的生活,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慢节奏生活的期待。戴尔斯福德镇的文化非常包容,很多特殊群体可以在这里自由生活,社区环境非常友好。


03

维系城市与岛屿

——“濑户内艺术祭”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Setouchi Triennale)是以濑户内海岛屿群(直岛、丰岛、男木岛、女木岛、犬岛、小豆岛、栗岛、高见岛、沙弥岛等岛屿)为舞台所举办之当代艺术国际艺术节。首次举办为2010年,每三年举办一次。


草间弥生《南瓜》


随着现代化进程对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像濑户内海岛屿群里的乡村,逐渐被与年轻人割裂、或者遗弃,最终荒废。当初怀着 “农家正一户户消失的村庄里,如果能为这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创造出开心的回忆就再好不过了”的初衷,打造了大地艺术节的北川富朗,携手福武总一郎,共同推出了濑户内艺术祭,致力于以艺术和建筑为媒介,维系城市与岛屿,城市与乡村,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关系,构建出一种新的社会网络



反城市效率, 以艺术为路标的山与海巡礼


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岛屿、农田、以及土地上的建筑(废弃的学校、屋子、诊所、邮局)为基础,结合当地居民和居民的生活创作作品。


一般在艺术节,人们倾向于集中展示作品,不但比较有效率,游客也比较轻松方便。但效率化是城市的特质,在濑户内,情况与“最大限度追求最新信息,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的城市价值观刚好相反。艺术祭的特征就是要彻底地、不追求效率地把作品散布在各个村庄,让作品分散开。主创认为,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观看的距离不同,自然而然地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能从新的角度欣赏下一个作品


01、岛屿与田野是艺术品的容身之地,艺术的眼睛重新发现村庄和岛屿


濑户内吸引了许多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它们大多都不在美术馆里。通过把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置于自然环境中,这启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与自然该如何相处”。 因为“为艺术品寻找容身之处”这一观点,艺术家的作品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结合更加融洽。


山口启介《步行方舟》:在该作品中,四座山峰被上色为仿佛能融入大海和天空般的白色与蓝色,而承载着这些山峰的方舟沿途跋涉正欲渡海的姿态则被形象化。其中蕴含了迈向磐城、祛祸消灾的祈祷。

Llobet & Pons:《多筐篮球,没有赢家》艺术家开辟了一个供当地人及参观者享受篮球的场地,游戏时可以自定规则。

康夏奈《花涛波岛的秘密》:以浮现在三都半岛海面的无人岛——花涛波岛为主题,在十六边形倒圆锥上绘制而成。


02、触摸时间,让回忆中珍贵的东西重


回忆往昔”是艺术祭不少艺术品的主题,曾经人潮熙攘充满生机的地方渐渐陷入人口流失的窘境,对于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那更是回不去的时光。


艺术家郑宏昌在创作奴奈川的作品时也表示,希望观众在观看作品时,能够起对奴奈川小学的回忆,而这种怀念不只是在当地生活过的人们才会有,而是所有去观看过作品的观众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忆,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发观看者的情感共鸣。



松本秋则《Akinorium》


栗真由美《记忆之瓶》


03、空屋项目-老宅、学校、邮局、诊所,活用旧物品创造新价值


由于年轻人离开岛屿和村庄,人口日益稀疏,在这些地方的很多屋舍和设施都渐渐被废弃。在濑户内诸岛的山区,这样的空屋有很多,它们是曾经的学校、诊所、居民住宅。空屋项目就是让艺术家把这些空屋变成艺术,传承地方的记忆与智慧。


漂流邮局


漂流邮局(前身为栗岛邮局)位于浮在濑户内海的螺旋桨型小岛。这间邮局受理收件地址不详的信件。以“漂流邮局候领”的形式,将寄来的信件保管在“漂流信箱”,直到某一天能送达不确定的存在。“过去、现在、未来、物、事、人......什么都受理。希望寄给某时、某地、某个人的信,有一天也能漂流至来到这里的你。”漂流邮局邮务员这么介绍道。


04

结 语


特色小镇,艺术添彩。艺术小镇的终极目标在于以特色形成自己的产业生态,构成自循环系统,未来的艺术小镇,消费的不仅仅是旅游,也不仅仅是艺术,消费文化产业将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户内   突尼斯   小镇   福特   戴尔   艺术   艺术家   特色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