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 你怎么看?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一段话,被整破防了,内容是这样:这次火灾最小的孩子才三岁,他生在疫情,长在疫情,离开在疫情;他来过,他很乖,只是没有被这个人间好好爱过。

瞬间,三年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另我触动颇多,感慨不已。

人生能有几个三年,青春又能有几个三年,而充满着不确定性的、随时存在着意外的人生,更能拿得出几个三年?

一半辛酸一半核酸的三年,真得每个人都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挥霍吗?

拿我听到的一个身边令人辛酸的真实故事举例。

一个朋友的父亲前不久查出癌症且是晚期,父亲知道已是绝症,加上疫情期间治疗陪护都不方便,不想再折腾,决定在家保守治疗,朋友忍痛理解,但想趁着老爷子看起来状态还行的时候,带他去他年轻时待过,一直想再回去看看的地方走走,结果,疫情突然间汹涌而来,直接就被封控在家两三个月,好不容易快要解封,父亲病情恶化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那一刻,朋友知道,陪伴父亲去他想去的地方走走的最后机会,已经彻底失去。

这个案例可能极端,但我相信绝不会是个例,出于健康和安全考虑限制自由,笼统的看,怎么都正确,但对于某些人,比如这个案例,其实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生命最后一点的希望和理想,我们内心的正义,难道不会有一丝动摇?

抛开个例,仔细想想,三年,对于好多不同群体其实也都是一个重要人生,完整经历的时间段。

对幼儿来说,三年是一个完整的学龄前教育周期,此后就将进入小学,即将展开十数年奋进且残酷的求学生涯;

对初中生,三年是个完整的求学阶段,此后则意味着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

对高中生,更不用说,十年寒窗苦读,决战三年在此一举;

对于大学生,无论大专还是本科,刨除实习期,也基本三年一个完整期。

他们是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因为三年起起伏伏的疫情相伴,学习,这个阶段的天职,已被深深烙上了独属的时代印记:居家放飞式网课学习,或许会成为这一代的美好记忆,却也会是父辈一代的痛苦回忆。


对于打工者,三年了,失业、求职、难就业不断恶性循环,间歇性工资停发、少发更是家常便饭,曾经追求的升职加薪,正演变为更现实的保稳不失业。

对于私营企业主,三年了,好些的,投资日益保守,业务日益收缩,裁员降薪日益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不好的,早已开始倒闭破产,负债度日,成为一个又一个新的重量级老赖。

本着生命至上的名义,无数人都在配合国家、配合政策,咬牙撑一撑,因为都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可谁都没想到这次的暂时一咬牙,竟要横跨三个春节,更重要的,未来胜利前景依然渺茫,遥遥无期。

三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动态清零后,不再次复阳,这就像一个无限循环的魔咒,让人们越来越对每一次的胜利高兴不起来,因为人们越来越发现,每次阶段性的胜利都不像是终结,而像是下一次更凶猛开启的前奏。

坚持要有意义才能撑得住,群众开始失去耐心,是因为越来越看不到盼头,一些东西若不与时俱进,会令人们看不到终点,而看不到终点的坚持任谁都难撑得久。


无间道的卧底都说过,三年再三年,三年还三年,真得撑不住了,而他可还拿着高薪,怀揣着惩恶扬善的职业理想。我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个例   疫情   终点   保守   父亲   阶段   完整   理想   人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