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海天佛国普陀山,景美香旺多奇观


人来到这个世上,意义何在?窃认为,应该是尽量多地欣赏,尽量多地体验,尽量多地品尝,尽量多地感悟,然后分享美,传递爱,留下思考或启示……为此,笔者利用各种机会,走了很多路,赏了很多景,陆续分享给朋友们,让大家与我一起回顾旅途的愉悦或感动,乃至点点滴滴——


普陀山,心中的绝美空灵之地,一直有着朝圣般的期待。

2008年6月16日上午,阳光普照定海朱家尖码头,去普陀山的必经之地。

朱家尖离普陀山很近,可以清晰地看到。远远地欣赏雾气蒸腾中的普陀,若隐若现,真的疑似海上“仙山”。

普陀山雾气缭绕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是全国首批确定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唯一在海上的佛教圣地,它以优美的海洋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蜚声海内外,与五台、峨眉、九华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誉为“海天佛国”。康有为有诗赞曰:“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普陀,佛教《华严经》中“一朵美丽的小白花”之意,看到这个名字,就会产生拜谒的冲动,无怪乎古往今来多少善男信女趋之若鹜。

上了船,渐渐地靠近心中的圣地,一些莫名其妙、转瞬即逝的意念不经意地浮上心头,刻意地整理那些意念的碎片,顿觉一道亮光照进心里。

尽管算不上信徒,却也有兴趣对宗教研究与探索。从资料上得知,普陀山观音道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萼从五台山奉引观世音像回国,因为风浪所阻,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历朝累有兴废,历代皇帝拨币累建,香火日旺。鼎盛时码头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当时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和大乘、梅福、紫竹林等数三十余座禅院供朝圣、观光。

“南海观音”,通高三十三米,佛相庄严慈祥,游人云集瞻仰。山上文物众多,有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称为普陀山三件宝物。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天开洞门,阳光普照,尤其令海内外信徒倾服。

船上在播放着介绍普陀山的录像片,也大致是以上内容。录像片播完,船也便靠了岸,普陀山一下子呈现在眼前。

普陀山

下了船,码头出口有检票的,以为是检船票,没料却是检进山门票。原来,来普陀山只能乘船,下了船就算进了景区,故需要买票。好在佛教圣地对军人也优待,拿军官证就可以随意进出了,在远道来朝圣的信徒面前,颇有种优越感。

普陀圣境

岛上的朋友早就派车在码头等候了。接到招待所,寒暄几句,朋友就陪我们上山。

司机轻车熟路,三转两转就把我们带到了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顶山。刚才远远地看,佛顶山雾气蒸腾,到了近前,已经云开雾散,阳光普照。站在山顶,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迷人。古人云:“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古人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不是没有道理的。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位置看,都让人感到海阔天空,美妙绝伦。

佛顶山

佛顶山上有一座寺庙,名为慧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据资料记载,慧济寺系明朝僧人圆慧初创,名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建圆通殿、玉皇殿、斋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并称普陀山三大禅寺。整个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幽静称绝,登高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寺宇依山势而建,殿阁楼堂,雕梁画栋,布局别致,周围古木异卉众多。

佛顶山慧济寺内

我们穿行其间,静看善男信女伏地膜拜,也不由为他们的虔诚所震撼。尤其是寺外一段上坡的羊肠石板路上,一位中年男子一步一拜,石板湿滑毫不在意,遇到水坑绝不避让,双膝处已经脏湿磨破,依然保持着那种姿态,拜、脆、伏、起,真正的五体投地,不能不让人叹服。我想,如果拿出这种精神去做他所要求的事,应该没有做不成的;即使菩萨有灵,他做事的精神也会感动上仓,达到与这样膜拜异曲同工的效果。

从前门进,从后门出,这是游览的继定路线。出了后门,发现有一棵树与众不同的树,凑近一看,原来是世界珍稀树种“鹅耳枥”,植物学家钟观光1930年最先发现,定名“普陀鹅耳枥”。

离开佛顶山,我们驱车前往观音跳,那里有普陀山标志性的建筑物——南海观音铜像,不可不去。行至山前,弃车徙步前往,途中正好可以远眺洛迦山岛,绝美景色让我们不由止步静观。洛迦山岛在普陀山岛东南面的莲花洋上,传说为观音大士修炼得道的地方,此时正值雾气升腾,朦胧中正显佛地仙气。远远看去,整座岛恰如一尊大佛,仰面躺在云蒸霞蔚的大海上,不仅神奇,而且蔚为壮观。

继续前行,峰回路转,南海观音铜像就在眼前了。它总高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莲台高2米,高大雄伟,气势不凡,让人不由心生敬畏。这时,雾气已经散去,阳光普照,观世音菩萨以她那惯常的姿态,微笑着面向大海,面对朝拜她的芸芸众生,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据说铜像中渗入黄金6500余克,看上去更加金光闪闪,灿然生辉。

南海观音铜像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近中午,我们无法在此久留,匆匆返回招待所。

午饭后,步行穿过招待所后门,便来到了普陀山著名的普济寺。

在普济寺山门前,一个中年妇女向我们出售小龟,让我们买一个放生。开始我没明白什么意思,曾助理告诉我们,旁边的这方水叫海印池,也称“放生池”、“莲花池”,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中年妇女们借此地之名,卖小龟给信徒放生,她们还会悄悄地捉回来,再次出售。我不仅哑言失笑,摆摆手让卖者走开。不知曾助理所言是否属实,如果真是放了再捉,那真有种调侃的意味。

普济寺内

漫步海印池,远处青山环抱,近处古樟参天,池水清莹如玉,荷叶碧碧田田,池周围还设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栏,简直就是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御碑亭内御碑系汉白玉制成,上镌清朝雍正皇帝写的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古石桥横卧水波,古亭耸立水间,真是美仑美奂,如人间仙境。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禹寺义公附》中有诗句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的“莲花部主”,所以,海印池自然也就与观世音菩萨联系起来了。

普济寺里的一朵花

普济寺为普陀山寺院之首,前身就是创建于唐咸通年间的不肯去观音院,清康熙时赐名普济寺。现有建筑为雍正年间所修,有殿宇10余处,楼栋12座,加上堂、轩等共300余间,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主殿为大圆通宝殿,由于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人称“活大殿”。此殿供奉观音大士,和一般寺院主殿供奉如来佛不同。观音坐像高6.5米,莲花座高2.3米,庄严慈祥,极为气派。四周还有三十二化身像,为观音教化众生而化出各类人像。现在,普济寺是普陀山佛教活动中心,凡重大佛事活动均在此举行,也是普陀山佛教协会所在地。

普济寺

我们走马观花般转了转,感受了一下信徒们虔诚膜拜的气氛。这里的香火很盛,焚香用大炉,还需工作人员时常翻动,促其快燃,否则便会造成堆积。

普济寺后面还有法雨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

一个门

原路回到招待所,我们乘车去了岛上的海防营,参观了他们的荣誉室和营区公路。营长非常热情,带我们绕了一圈,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下他们的工作场所。营长告诉我们,虽然这里风景很美,但战士们常年工作生活在这里,已经感受不到,相反,海岛偏僻,出行不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却让他们尝到了艰苦奋斗的滋味。的确,他们处在祖国的海岛前哨,工作生活多有不便,还要时刻紧绷着神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也是非常不容易。

同样是海天佛国,同样是风光旖旎,但在游客和守岛的官兵来说,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们从景点来到部队,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感谢我们的守岛将士,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默默地奉献,守卫着海天佛国的美丽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海印   海岛   普陀   佛教   南海   铜像   僧人   信徒   雾气   奇观   观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