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第二站寻古新昌大佛寺

唐诗之路第二站寻古新昌大佛寺

文/大道不空

“唐诗之路”这个名号的兴起,也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由江南的一些民间文人发起,成为一个文旅符号,据说现在还在申遗,以得到世间的公认。可能是相关的报导、炒作还不够多的缘故,知悉“唐诗之路”一名的人也并不多,对唐诗之路熟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我这个对传统文学有些了解的人,对于唐诗之路也不过稍许涉猎、略知一二而已。不过,近日忽然对“唐诗之路”有了浓厚兴趣,就认真研究了一下。研究之后,才叹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唐诗之路”上,原来隐藏了这么多玄奥且美妙的中国文化,真是一处宝藏,值得好好探索。

这不,继上次游完“唐诗之路”第一站覆卮山后,我又把我的唐诗之路第二站选在了新昌大佛寺。

重走唐诗路,逢秋风处处。

行来伴水山,吟去忘朝暮。

红叶吐清声,尘心消驿树。

身留石舍村,拈句更无数。

之所以将覆卮山选作唐诗之路第一站,是因为覆卮山得名于山水田园派诗人鼻祖谢灵运,谢灵运虽然不是唐人,但是他开创的山水田园派诗风却让整个唐代乃至后世的诗人都得益匪浅,堪称诗界的万世之师,而且他也是唐诗之路发源地绍兴的代表人物。

而之所以选择了大佛寺作为第二站,则是因为这里有着江南第一大佛,佛教文化在唐朝盛极一时,对于唐诗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不仅出了晈然、贯休、齐己这样的诗僧,也有其他无数名家写了诸多与佛道有关的诗句名篇。佛道文化贯穿唐诗,也对整个大唐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新昌大佛寺作为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自然也要在唐诗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很多唐代诗人都来过此地,比如孟浩然就留下了墨宝。他的诗里写道:“松柏禅庭古,世界楼台稀。”可见早在公元731年,大佛寺就建有“世界楼台稀”的楼阁了。

可以说来此地细细游赏,认真发掘,可以从这里悟道无数的古风唐韵,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思了。

新昌大佛寺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和石城山的山谷之中。这座寺庙很有意思,它不像一般的寺庙那样,是一大群寺庙建筑一个挨着一个,形成大片建筑群,而是疏落在群山之间,各建筑物之间,有山川、水脉相间相隔,可谓山蕴禅机,水流道统,云烟缭绕之中,梵唱禅钟不时响起,走近寺边,就觉耳目一新、心神一宁,大感此地不俗,也不似寻常寺庙那般满是喧嚷之气。

大佛寺对绍兴本地人免费,像我这样的外来游客得自掏腰包,门票六十大洋。而且购票时就被告知:“大佛寺的大佛正在修缮,至于其他景点就随意赏玩。修缮完毕要到明年。”一听之下有些悻悻然,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大老远的跑过来,总不可能就此回去吧。也只有咬咬牙买了门票,入内一观。

入寺后先经过一条长长山路,山路平缓宽敞,不远处就是一片湖泊,湖水清澈,湖波荡漾,旁边遍植垂柳,柳绦如垂纶,欲钓游鱼无数。天气晴好,阳光从柳浪中穿过,洒入湖面,金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

大佛寺内水域众多,彼此相连,沿着汇入湖泊的河道上行,在一拐角处见到一景,这景致占地不大,偏处一隅,且被巨石所隐,远看毫不起眼,但是走到近前,却又满眼惊喜。在山石藤蔓的掩盖之下,一条不宽的山溪平缓地流过岩壁之间,溪面已被细密的浮萍掩盖,形成一片绿地。时已深秋,然而水面上还长着荷叶,在浮萍所形成的“草野”之上亭亭玉立,分外触目,也分外妖娆。虽然荷花已然凋落,但那碧绿的荷叶、青翠的浮萍,以及旁边灰褐的岩壁,还有层层缠绕的各种藤蔓,也形成了一种斑斓璀璨的感觉。

谁说秋色不如春?万紫千红最动人。

碧水苍山心欲隐,霜花残叶亦销魂。

沿着观景步道继续上行,到处有景。左侧有双林石窟、千佛寺和佛心广场,往右则有木化石林、佛山圣境、五百罗汉洞、般若谷、栖光禅院等。

想了想,决定先由右而上,再返而转左,游遍前山诸景后,再去后山揽胜。

木化石林算是一处地质奇观,这里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化石木,造型奇特又古朴,细细看那已成石块的木头纹理,颇有些沧海桑田的厚重感。此处的化石木应该是从他处搬过来存放此处的,不知道这些化石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放在这佛家圣地作甚。我看那古朴凝实的大小化石块良久,忽然心念一动,可能这沧海桑田的变迁,正符合了佛家奥义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庞大也好,渺小也好,那都是自成一体的一个世界,彼此间并无高下之别;也都逃不过轮回的宿命。

木化石林逡巡一阵,慨叹几分,继续前行。在蜿蜒山路上辗转几回,行至五百罗汉洞。

据说“罗汉洞”三字为金庸先生所题。这本是个天然的山洞,原名“蟠虎洞”,因洞口山崖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而得名。后来此洞内才构建了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才改名为“罗汉洞”。

金庸老先生对于佛教文化和武侠文化都是深有研究的,而金庸祖籍也是浙江的,请他来此为佛寺题名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金庸先生曾经给少林寺创造了“七十二绝技”,让佛家武术文化名扬天下。

罗汉洞里的诸多罗汉造型各个生动形象,个性鲜明,造型别致。或行或立,或坐或卧,有的促膝谈心,有的激辩论道,还有各行各业的,士农工商、医卜星象、贩夫走卒,居然应有尽有。和西方的宗教不同,中国的佛道都讲究出世即入世,神仙道祖也好,佛祖菩萨也罢,那都是由凡间人修炼而来的。这种思想,在五百罗汉洞里的诸多罗汉造型上,倒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塑像虽然看上去还很新,显然是今人产物,但是也显得颇有一番古意,倒是为这个千年古刹增添了不少古色古香的韵味。

西风归此处,万法入山门。

佛是心头愿,欲为柳下根。

人间秋有寄,花下影无痕。

别去声息少,斜阳照晓昏。

五百罗汉洞在一处较高的山头,从洞中出来再往下走一阵,便到了般若谷。

这个般若谷也是新造的景致,但是很用了一番心思。这里原来是明代的一处采石场。现在仍存留大量的石头,坚固异常,用来雕刻最好不过,千百年不朽。后来经过匠心独具的构思、设计和建设,以石宕深窟、溪流水塘、山林花草为载体,以汉白玉石经幢为标志,添建瀑布、地池、石阶、栈道、隧洞、地宫,连成一体,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圆雕(石窟雕刻)、彩绘,刻绘佛本生故事、四大菩萨以及早期新昌境内诸多佛教典故。汉白玉经幢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其数正好与佛语“七级浮屠”相合。而般若则是梵文,大智大慧的意思。

这里也是整个大佛寺中我最喜欢的一处景点,不为别的,就为那冲天而降的七层飞瀑。瀑布层层叠叠,飞悬而下,激起喷珠碎玉,而且声势浩大,走到瀑布下,但觉震耳欲聋,又觉心旷神怡,很有点禅钟醒世之感。

遂也赋诗一首:

林间人迹少,白练惊飞鸟。

碧水境苍苍,寒潭烟缈缈。

行来往事休,慨叹心怀小。

岁月本如流,思同山水老。

般若谷中的飞瀑,是整个大佛寺景区我最喜欢的一处景致,但是大佛寺最核心的景区,却是离般若谷不远处的“佛山圣境”,那座“江南第一佛像”美称的弥勒大佛就矗立在此,可惜正在修缮中,看不到佛像真身,只是在五百罗汉洞所在的高墙上,可以远眺一下。只见绿荫环抱之下,露出了弥勒佛像的一个硕大的佛头,确实极有气势。这个大佛历史非常久远了,依山崖开凿石弥勒佛像,前后塑造了数十年,也被南朝文学家刘勰誉之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旷代之鸿作”。

般若谷后方是栖光禅院,又名栖光净院,这也是大佛寺的一处代表性建筑。

相传石城山栖光净院原名栖光寺,为大佛寺开山古刹之一,建于永和年间,距今1600多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回梦当年南方寺院林立之盛况,足显大佛寺、栖光寺佛德灵光。

禅院内设有三殿三堂三楼: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讲经堂、觉海堂、茶禅一味堂;钟楼、鼓楼、藏经楼。栖光寺开山祖师支遁大师法塔、大佛寺老方丈悟道老和尚舍利塔,高73米凌空九层的“栖光宝塔”一座。整个禅院内的各种建筑都造得很具规模,颇有佛家净地庄严肃穆的味道。尤其是那座九层宝塔更是不凡,登高远望,山风来袭,在煦暖阳光下,却也有一丝清冷寂静的味道。

一叶一花一自在,似山似水似逍遥。

人间行走春秋过,在眼在心休寂寥。

同行者有信佛的,参拜诸佛塑像后,在禅院内求了一签,许了一愿,烧了几炷香,方欣然而去。

再去游过佛心广场、千佛禅院、锯解岩等景点,转经山路,往赴大佛寺内的另一处景点景观“放生池”。

大佛寺坐落山间,山水纵横穿梭在寺庙各景观之间,从般若谷后方穿行山径到放生池,期间足有一里多路。时值深秋,山中寒冷要胜于市区平地,秋意自然要更浓郁一些,但见树叶经秋,红黄交织,为这秋色平添了无数韵味。

归来拾落叶,行去牧流云。

山外斜阳影,名轻利远心。

曲曲折折走了老大一阵时光,方到放生池。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门内。不管是香客还是游客,一进入外山门,就会被两处清澈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着两面青山、四面绿树,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

放生池虽说已经到了外山门,但是周边仍然有不少佛家胜地,如智者大师纪念塔、昙光舍利塔、石门幽谷、摩崖石刻等,还有其他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朱子亭,就是大儒朱熹曾经著书立说的所在。

走到此处,已是下午时分,在寺中走了大半天,走了三万多步了,虽然仍觉意犹未尽,还有好些个景点还未赶赴,也有不少景点没有驻足观赏,但是脚已经走得有些疼了,加上时间也不早了,还得赶回市区,也只能作罢,下次再游吧,这里确实不错。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景区的物价比较厚道,里头的各种餐饮、食品之类的,和外边正常价格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来这里旅游,不必要带很多东西过来了,就在景区内购买也行。素面、炸年糕之类的,都挺赞,可以推荐。

(注:因为寺庙内很多地方都不便拍照,所以照片并不多,也不能一一对应文中所写到的各个景点。)

为什么把唐诗之路的第一站选在覆卮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新昌   唐诗   大佛   佛家   木化石   禅院   佛寺   景点   罗汉   寺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