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混沌初开,鸿蒙肇始。按照《汉典》网的解释,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就叫做鸿蒙。而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以此命名,寓意堪称唯美而深刻。

实际上,鸿蒙的诞生,也确实带着华为这样的愿景,华为甚至期望其从零开始,成为继苹果、安卓系统后的第三大操作系统。只是,国内企业涉足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尚无先例的,也如同鸿蒙初开,混沌一片。所以华为鸿蒙在承载着华为“浪漫主义”情怀以及无数国人期待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例如,有业内人士认为,鸿蒙之殇,与生俱来。尽管其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于见专栏」认为,鸿蒙想要与IOS、安卓系统同台竞技,三分天下分得一杯羹,确实有些遥不可及。

华为上演独角戏,鸿蒙生态难成型

实际上,华为研发鸿蒙操作系统,始于多年以前,早年关于其秘密开发的传闻,也是屡见不鲜。据称,彼时华为只是为了打防守战,防止终有一天被海外技术卡脖子,因此也给其先用的安卓系统留了一个“备胎”,开发速度也要紧不慢。

华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谁料,华为的危机却提前到来。自2020年美国的芯片断供以来,华为立即陷入了旗下手机品牌“无芯可用”、出货量断崖式下滑的尴尬局面。

而此前的2019年5月,谷歌也单方面停止了华为手机上的谷歌服务,由此,长达数年研发周期的鸿蒙系统,也从幕后的Plan B走向了台前。

与此同时,其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等也因为技术不成熟、国内生产能力跟不上等原因,无法自给自足。因此,华为也逐渐陷入了软件、硬件双双受困的艰难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为倾注了公司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出了鸿蒙操作系统,也是首个国产操作系统。

不过,鸿蒙系统问题,似乎也难解华为之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如今自鸿蒙2019年发布后已3年有余,升级至3.0版后用户量超3.2亿,但是至今却没有任何手机厂商愿意加入,其基于鸿蒙系统打造智能硬件、物联网的梦想,也如同空中楼阁。

据分析,鸿蒙系统遭遇这样的困境,并非无迹可寻。这与其行业地位、与友商的竞争关系,乃至华为对鸿蒙的过高期待,都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从智能手机厂商的角度,鸿蒙系统对其可有可无。因为他们早已在安卓系统开源的基础上,嫁接了具有自己品牌优势、调性的UI等系统设计,甚至搭建了安卓应用市场。想要更换系统意味着要颠覆整个软件生态,一方面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

以华为之外的小米OV为例,虽然同样基于安卓内核,但是OPPO有自己的ColorOS,vivo有Funtouch OS,小米有MIUI,魅族有Flyme。与此同时,这类智能手机厂商基于自家的定制化系统,都有对应的IoT战略布局以及软件服务营收业务。因此于公于私,这类厂商都更倾向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也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不会受制于人。

其次,与安卓系统相比,华为作为操作系统的独立性也无法相提并论。有业内人士更是用“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来形容,华为智能手机业务与操作系统业务的关系。这也导致了,华为智能手机与其它友商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而竞争对手一旦采用鸿蒙系统,无疑是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加油助力。很显然,没有手机厂商的格局,会大到可以对华为这样的竞争对手,忽略不计。

再次,华为鸿蒙系统与苹果系统、安卓系统的行业地位大相径庭。华为与苹果IOS系统全球的用户规模不在一个量级,加上其它厂商无法与之合作,因此鸿蒙系统目前只能应用在华为智能手机及少部分新研发的智能硬件产品上。

但是众所周知,占据华为硬件数量大头的智能手机,因为其缺芯问题的持续,销量已经跌出头部榜单,而在其实现芯片大规模量产之前,想要重回昔日的位置,显然尚需时日。由此,华为也只能将鸿蒙系统用户的增量空间,押注在新型的智能硬件产品上,例如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等。但是据了解,这类产品比起华为智能手机的规模,尚宛若天堑。

由此可见,华为在国产操作系统上“唱独角戏”几乎成为必然。而华为即便是在系统软件的研发上加大马力,在芯片工厂、芯片产能上突飞猛进,想要解决以上生态难题,也是困难重重。

难逃安卓套壳嫌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众所周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PC电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凤毛麟角。实际上,这并非是因为操作系统的研发难度有多高,而是打造达到一定用户量规模的软件生态,难以建立。而华为在其硬件、软件用户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想要让鸿蒙普及,甚至覆盖全球,显然并非易事。

一方面,市场上关于华为鸿蒙系统是否套壳安卓的争议仍未停息,也无结论。尽管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鸿蒙系统的底层架构、甚至程序代码也放弃了谷歌开源的部分,重构了安卓系统。但是鸿蒙系统与安卓系统过于相似的交互体验,令普通用户难以分辨其与安卓相比,有何竞争力。

因此,鸿蒙系统频繁被指套壳安卓,质疑之声集中在相比安卓,其只是更换了UI视觉体验这层“皮”。于是,也有不明真相的网友认为,鸿蒙系统终究没有成为安卓市场的替代者,而是成为“不伦不类”的鸡肋,或许要归因于其并无太多技术创新,甚至操作体验方面也毫无新意。

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早年垄断PC端操作系统的巨头微软,借助诺基亚推出WP操作系统,最终无功而返半路折戟,就可以窥见一斑。反观此时的华为,与微软当时的处境、扮演的行业角色也如出一辙,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惊人地相似。

例如,受限于华为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足、智能手机厂商也顾及竞争关系,不愿意去适配。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也是微软押注的手机操作系统有些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而华为推出鸿蒙后,是否会步微软与诺基亚的后尘,也是结局难料。

另一方面,目前纯鸿蒙的原生应用目前依然寥寥无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在操作系统市场目前被IOS、安卓基本瓜分后,鸿蒙想要脱颖而出,必然需要“虎口夺食”,抢占二者的市场。

残酷的现实是,被苹果专用的IOS系统市场,不可能被鸿蒙替代,而被安卓蚕食大半的市场,鸿蒙想要渗透也非易事。相反,鸿蒙系统为了让华为智能手机、其它硬件产品的体验更好,还需要兼顾与市面其它的应用软件的适配性、使用体验等,无疑也会增加其开发成本。

与此同时,站在应用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可能没有人愿意去开发一款用户小众、鲜有人使用的操作系统,由此也将导致鸿蒙系统,或将长期缺乏与其适配的足够数量的应用软件。

因此,抛开智能手机厂商拒之千里,从应用软件开发者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行业格局,或许只有少数国内主流的头部APP,才有足够的财力去兼顾这一部分市场。而中小企业或许很难兼顾鸿蒙生态下的应用软件开发,甚至不惜放弃这部分鸿蒙系统的用户。

海外市场拓展受阻,鸿蒙天花板明显

近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与超级应用出海,成为一种趋势。虽然对于国内企业,这是十分积极的信号,因为出海意味着更大的蓝海市场。

但是之于华为,这种趋势却是在让竞争对手加分,让自己的行业地位丧失。例如,自华为与谷歌关系决裂、芯片被断供以来,其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断崖式下跌。

据了解,2021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Top3中已经没有华为的身影。尤其是自荣耀剥离华为后,其市场占有率更是一落千丈。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手机在国内的销量,甚至低于其此前的子品牌荣耀。而将这样的市场数据放到鸿蒙的未来与前途上,显然让鸿蒙没有多少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小米OV目前已经有非常广阔的海外市场布局,而海外Android手机不同于国内,用的是谷歌统一的Andorid原装系统,对应的应用软件也是基于谷歌原生的服务框架开发,并由用户通过相关的应用市场来下载。而且,谷歌GMS+原创Android Auto的生态体验已经得到全球人们的认同,外来系统想要短时间替代几乎没有可能。

因此,站在海外用户的角度,一旦选择打造鸿蒙系统的智能手机,就无法享受谷歌的GMS服务。这也意味着,一部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由于无法对各种丰富多彩的软件应用自如,俨然成为了上个世纪的功能手机。而之于鸿蒙系统,这种局面尴尬无比。因为无论是借助国产手机,还是直接借助华为手机进击海外市场,鸿蒙都将无法成为市场主流,无异于无法在海外市场立足。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之下,华为想要成为全球第三的国产操作系统,显然难上加难。而即便鸿蒙从安卓原有的市场中,抢得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其覆盖的设备规模、用户规模依然与IOS、安卓两大操作系统巨头,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在华为手机市场的表现有些无力回天,鸿蒙更难以打入海外市场后,即使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智能穿戴设备等其它智能硬件产品加持,华为鸿蒙的天花板也肉眼可见。

结语

作为最早在海外市场纵横驰骋的企业之一,华为早年凭借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打下了江山,并且在全球3G、4G、5G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迭代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只不过,世移时易,随着华为的不断发展壮大,西方国家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甚至扼住了华为以及鸿蒙命运的咽喉。

所幸的是,华为一直抱着“居安思危”的发展理念,早已有所准备,而鸿蒙便是在华为这样发展理念下的创新与佳作。尽管目前鸿蒙的发展,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正如华为任正非反复对外传达的信号: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

无论如何,鸿蒙的问世已经惊艳了世人,尽管道阻且艰,但是未来依然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华为   鸿蒙   心比天高   智能手机   手机厂商   操作系统   硬件   智能   用户   系统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