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伴舞“舟舫”上 凛冬何须赴江南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理水,而船只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经常在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出于对舟舫实用性和观赏性的需求,更是多在园中建造仿船类建筑,这逐渐成为中国传统造园的一个重要特色。

圆明三园中河湖众多,清帝游园,以乘船走水路为主,而园中亦多有模仿舟船的建筑,其中圆明园6处,长春园2处,这8处模仿舟舫意象的建筑形式几乎无一雷同。置身其中可以通过观察外部景观来反向作用于主体,令人有置身舟楫之中赏船外美景的感受,进而产生舟舫行于山林水乡的遐想。更使得皇帝可以不受季节冷暖束缚,四时皆可于“舟舫”上或笙歌伴舞,或凭栏而望,享受舟行碧波上的愉悦之情,这充分体现出了圆明园景观建筑变化多端的设计精髓。

安澜园绿帷舫

圆明园四十景图 四宜书屋(安澜园)

圆明园中写仿江南性质的安澜园中建有绿帷舫之景。绿帷舫实际建筑是类似于一座跨于河上的三间水阁,于乾隆二十七至二十八年(1762—1763)间建成。其东西两面临水,南端与其他建筑相连。

四宜书屋(安澜园)平面图

乾隆帝《绿帷舫》诗序称:“曲廊宛转构水上,偶一凭栏槛,烟水在襟袖间,何必真舫。”另有诗句曰:“水阁式教学舫为,朗然冰镜倚窗披。一般真舫难开泛,却得饶他卷绿帷。”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形如舟船,题名“绿帷”正是指周围绿树成荫,犹如帷幕,有“绿荫借与舫为帷”之趣。

别有洞天活画舫

别有洞天活画舫遗址 任翾/摄

别有洞天的活画舫是一座南侧靠岸、三面临水的舫形长厅,面阔共有七间,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成,乾隆六十年(1795)曾经拆修。工程清单提及“内舱房五间、前抱厦一间”和“后舵楼一间”,可见此建筑大致由中部五间轩式建筑加前一间抱厦、后一间小楼组成,按轮廓区分出头舱、中舱和舵楼。

其底座为模仿船身的石砌台基,使整个造型更显得富有船趣,故乾隆帝有诗曰:“砌石临溪肖舫为”。此底座是目前唯一一处幸存的仿舟建筑遗址,两端宽4.64m,中部略鼓,宽5.34m,长度约22.5m,其造型与真船相似,船头一侧还建了一个可以栓缆绳的鼓形石桩。

别有洞天活画舫复原图

乾隆帝另有诗云:“舫或架以屋,屋或肖乎舫。”“近水长屋以舫称,篷窗开处称吟凭。”平时身处其中,可见窗外流水浮云,景色如鲜活的图画,故以“活画”命名。

濂溪乐处宝莲航

圆明园四十景 濂溪乐处

濂溪乐处平面图

宝莲航位于濂溪乐处景区,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面临水,从样式雷地盘画样上看,似为一座长长的石舫,船头朝西,南侧与一凸出水面的石码头相接。船头立有两根幡杆,主体部分大致也可区分出头舱、中舱和尾楼。因为此处水池中荷花最盛,故名为宝莲航。

嘉庆帝有《宝莲航》诗曰:“凿石造舟倚河浜,象形何必帆樯备。”

西峰秀色岚镜舫

圆明园四十景 西峰秀色

岚镜舫位于西峰秀色,是一座临水的长厅,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御书匾额并首见御制诗,可见应为当时建成。建筑面阔共有12间之多,其西端与过河敞厅“花港观鱼”相接。长厅和周边的花木湖石融为一体,皇帝可以在此凭栏观景,既可欣赏西面花港观鱼之乐,又可倾听更远处小匡庐飞瀑直下的清音。

西峰秀色平面图

乾隆帝《岚镜舫》诗咏道:“近岸木兰横,飘飘意与清。云舟不曾动,阅水亦如行。幻里浮岚影,想中鼓枻声。因知号真者,何莫浪安名。”“室肖舫曰舫,溪似镜曰镜。镜舫本虚名,室溪乃实称。”

紫碧山房石帆室

紫碧山房 张宝成绘

石帆室位于圆明园西北角紫碧山房景区的一处山谷中,四周都是峭壁,并无水面。乾隆二十五年(1760)御书匾额,其时应刚刚建成。

紫碧山房平面图

建筑面阔五间,西出抱厦,轮廓略有船意,且掩藏于低处,有临空漂浮之感;更重要的是周围石峰林立,犹如风帆,使得整个景象表现出虚舟泛海的喻意。

因此乾隆帝有诗句称:“堆石翩如风帆浮,三间室亦似虚舟。会心此即蓬莱岛,何必裹粮更往求。”“室以石为基,其式乃如舫。”

若帆之阁

若帆之阁 张宝成绘

若帆之阁平面图

圆明园北苑墙内的若帆之阁建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是一座面阔、进深各三间的楼阁,楼前有溪流横过。虽然此楼造型并不像船,但是因为靠近水边,层楼临虚,远看有船的感觉,因此乾隆帝的诗中一再说:“长溪漾绿水,近岸飞层楼。自远视之如舣舟,坐来忽亦疑乘桴。”“水裔高楼拟若帆,飘飘疑在银渚上。”

狮子林画舫


狮子林 张宝成绘


狮子林位于长春园,是一座写仿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其中设有画舫,造型直接临摹自苏州同名园林中的画舫,可能是园中最接近于江南舟舫的船形建筑。

乾隆三十七年(1772)画舫刚刚建成,乾隆帝即作有《画舫》一诗,此后又多次题咏。其诗称:“岸旁常待哪需呼,欧米高情总不殊。何必风帆夸直捷,烟溪几曲耐萦迂。”“凝水画舫坞中收,莫问名因米及欧。只有烟波无尽意,四时恒与作乘桴。”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帝有追慕宋代文人欧阳修,米芾之意。

乾隆御笔“狮子林”石刻

道光年间长春园狮子林曾被改建,之后此画舫即已不存,其具体造型难以考证。惟后期样式雷图上可见景区北部有一过河敞厅,或许即是原画舫所在位置。

玉玲珑馆芥舟

玉玲珑馆 张宝成绘

芥舟位于长春园玉玲珑馆,是一座两间带围廊的小屋,半似堂半似亭,处于一个小水院中,南、北、西三面临水。玉玲珑馆建筑群大约于乾隆十二年(1747)基本建成,但芥舟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才首见于御制诗,似为当年所添建。乾隆帝有诗云:“杯水无殊覆坳堂,堂如舟亦芥堪方。”“水中亭子小而幽,喻物名之曰芥舟。”“贮水坳堂大较瓯,小亭却拟芥之舟。”

其名取自《庄子》中“坳堂芥舟”的典故,又和佛经中“纳须弥于芥子”的比喻暗合,寓意“小中见大”。所以乾隆帝又有诗句云:“蒙庄原谓胶舟者,安识须弥个中藏。”“何如悟取华严旨,极大须弥个里包。”从相关诗句的描绘来看,芥舟建筑本身并不像船,只是孤身浮在水面上,能让人产生船的联想而已,其情形正如乾隆帝所言之“曲沼孤亭似舫浮”。

子曰/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这些仿舟建筑大多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很大程度上要靠匾额的提示和游者自己的联想来体会其如舟行水的景色特点,因此乾隆帝当年经常强调“屋舫何曾有定名,无过假借安名相。”“因之名石帆,无过出想象。”

仿舟的建筑没有帆樯、楫桨,也不能移动,但因为下面水波的流动,同样也可以产生水上航行的动态感觉,如御制诗所咏“临水为斋偏学舫,水流何异木兰移。”

这些筑于岸边的假船和行驶碧波上的真船一起点缀水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共同为圆明园营造出了一派江南水乡的气氛。特别当冬季结冰的时候,真船都被藏入船坞,而舟舫式的建筑依然可以伫立水中以供游赏,因此乾隆帝有诗夸耀说:“冻池哪得有乘桴,爱此飘飘不系舟。卷起绿帷堪骋目,笑他真舫坞中收。”此中乐趣非凡,足以说明圆明园中的仿舟建筑具有特殊的景观意义,非轩、榭、亭、台等其他临水建筑所能替代。

[参考资料]

《圆明园中的仿舟建筑》

贾 珺

[编辑]

付 怀 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圆明园   乾隆   安澜   画舫   山房   西峰   别有洞天   平面图   笙歌   江南   秀色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