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走进状元廊,品味桂林状元文化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于世,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桂林还是个人才辈出的福地,自古就有“状元之乡”的美誉。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在中国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间,广西一共有12名状元,而桂林就独占了8名,是广西历史上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城市。千百年来,桂林的状元文化也为这座秀美的山水之城增添了“文化韵味”,在这些历代的状元身上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许多苦读学子的座右铭,状元,是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进士及第后所写《登科后》中的诗句,他将学子考取功名之后的兴奋心情做了最好的描写。

在桂林逍遥楼到东西巷有一座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长廊,长廊上方的牌匾上“状元廊”三个大字点明了长廊的内涵。这条长廊将东西巷和逍遥楼连接起来,更是将桂林一千多年的状元文化连接了起来。状元廊长为60多米,采用了传统中国长廊形式建造,通过壁画、石雕等表现手法,展示古代科举文化、应试场景以及在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桂林八位状元的风采集中进行了介绍。

桂林这8名状元中,7位是文状元,1位是武状元。他们分别是:唐朝乾宁二年(895年)的赵观文;唐朝天祐三年(906年)的裴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的王世则;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武状元李珙;清朝嘉庆二十年(1820年)的陈继昌;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龙启瑞;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张建勋;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刘福姚。千百年来,他们为桂林的状元文化、为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别有风情的“文化韵味”。

科举制度是封建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读书人要求取功名,先要取得秀才资格;然后经过乡试,即在省 ( 区 ) 一级参加考试,乡试考中即为举人,乡试第一名谓之解元。取得举人资格后,再到京城参加全国会试,会试考中即为进士,第一名谓之会元。取得进士资格后,最后参加殿试,殿试的第一名即为状元。由此可见,状元头衔的得来确实不易。

在靖江王城的城楼上有一块碑匾,上书“三元及第”四个大字。所谓的三元及第,是指科举时在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学子的最高荣誉。据历史记载,历朝历代,在科举制度的1300年间,连中三元的仅十五人,而地处偏远的广西,竟占了二名,一位是宜州(秦时同属桂林郡)的冯京,另一位是临桂的陈继昌,也是最后一位获得“三元及第”称号的人。靖江王府正阳门上的“三元及第”匾,就是当时两广总督阮元专门为陈继昌所写。在观瞻那块“三元及第”碑匾的时候,让人不得不感慨,这两位为广西争得荣耀的人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称南蛮之地广西,桂林最不缺的是天地灵气和人文开明,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加上遍布桂林山水名川上的摩崖石刻,更是一部部无声的教科书。千百年来,桂林人在这片山水间受到深厚的文化浸润,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桂林人才辈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状元   殿试   乡试   会试   文化   寒窗   科举   广西   进士   长廊   清朝   一朝   天下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