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藏水北调再添新依据:河海大学解开藏南多庆错湖涸之谜

河海大学报捷——

陈嘉琪教授团队解开藏南多庆错湖涸之谜,藏水北调的“地下河调水”方案又添科学依据

李 伶


陈嘉琪团队重大新发现:藏南多庆错湖涸与裂谷带位移可能有关

河海大学报捷:2022年11月中旬,陈嘉琪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0.753,简称《总环》)上发表论文:《藏南裂谷带上湖泊的萎缩源于气候变化?》。该文通讯作者陈嘉琪,第一作者刘祥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髙原湖泊普遍存在扩张现象。而青藏高原南部一些湖泊却出现了萎缩。之前的研究大都将此归因于气候变化,忽略了地质因素影响。陈嘉琪教授团队利用Landsat光学与Sentinel-1雷达影像,对西藏南部位于亚东-谷露裂谷带上的多庆错及其周围的普莫雍错与错母折林进行了遥感监测(1988—2021年)。研究发现,在降水与冰雪融水补给增多而湖泊蒸发减少的情况下,多庆错在2003年以后迅速萎缩,并在2006、2007、2016等年多次干涸。类似的萎缩也发生在其周边湖泊——错母折林。而与之气候环境类似的普莫雍错却在2003年后持续扩张。错母折林与普莫雍错相距仅为90千米,两湖蓄水状况竟如此悬殊。这一迹象表明,气候不是湖泊萎缩和干涸的主要原因。

气候不是湖泊萎缩和干涸的主要原因。

经过卫星图像的干涉形变分析,发现在印度板块向北的挤压下,亚东-谷露裂谷带两侧的地块发生了相对位移。多庆错所在的亚东-谷露裂谷带两侧存在强烈的西部抬升与东部沉降。多庆错湖泊两侧频繁发生垂直与水平位移表明,两侧的地块之间存在裂缝。不断运动的裂谷中存在导水缝隙,湖泊水沿着裂缝向下渗漏,最终导致多庆错湖泊干涸。地震与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表明,在裂谷以下的“高导低速”构造,从地表延伸到100千米以下。显然,“高导低速”构造与渗漏水有关,在地幔岩石圈中存在导水通道,渗漏水沿着导水通道向西藏高原周边地区排泄。

解开多庆错干涸之谜的科学价值

陈嘉琪教授团队解开多庆错干涸之谜有何科学价值?当你得知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及其理论指导下的藏水北调的“地下河调水”方案的有关背景后,问题便迎刃而解。

2022(第十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

2020年初,华文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地下水篇》,该书以30万文字和近200幅图片介绍了陈建生教授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的诞生经过、科学依据和验证实践,以及它对改变我国传统的调水思路所产生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本书第二十八章《巧用暗河,我国传统的调水思路有望改变》中明确提出了“利用藏南裂谷群和纵横国中的地下暗河,实现藏水北调的设想”。

《西藏之水救中国-地下水篇》李伶著

关于藏南裂谷群,本书第357页说:“据遙感卫星的科学探测,现已发现,藏南地区南北走向的裂谷带共有6条:自西向东如下排列:一是桑日-错那裂谷带;二是谷露-当雄-羊八井-亚东裂谷带;三是申礼-谢通门-定结裂谷带;四是当惹雍错-古错裂谷带;五是夏冈江-杰萨错裂谷带;六是仑木错-帕龙错和阿鲁错-错那错-阿果错裂谷带。这些裂谷带中,尤以谷露-亚东裂谷带规模最大,长约600千米,并且穿越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藏南拆离系。”“以上裂谷群带为地下暗河提供了渗漏通道。”

关于如何利用地下暗河调水,书中说:“我们目前需要做的研究工作:通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同位素、天然示踪与人工示踪等方法,搞清楚藏南裂谷‘进水口’所对应的‘出水口’位置。如果出水口是需水旱区,则将就近藏水更多地引入该‘进水口’。比如说,亚东-谷露裂谷口的对应点是缺水的华北平原,只需要将雅鲁藏布江或潜流渤海的西藏水分流一部分到该裂谷,再通过地下暗河,即可实现调水华北的目的。”

综上所说,陈建生对利用裂谷和地下暗河的调水思路是十分明确的。但对藏南裂谷与地下暗河是否直通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其后一年间,陈建生团体的河海大学联络西湖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采用新一代的全球陆面同化系统、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多源遥感数据对西藏羌塘流域的水量平衡过程进行了集合模拟,对关键水文变量进行了多模式交叉检验和地面观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1、青藏高原内流区羌塘盆地存在水量不平衡现象,每年丢失的水量约为540亿方,达到一条黄河的年流量。

2、水量渗漏区主要分布在羌塘盆地南部近南-北走向的裂谷地带。

3、裂谷带下方的拉伸断裂可能是地下水从羌塘盆地逃逸出高原的通道。

他们的论文《Missing water from the Qiangtang Basin on the Tibetan Plateau》(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的水失踪了)发表于2021年7月出版的地学领域顶级期刋《Geology》(地质学),河海大学陈建生与西湖大学李凌为共同通讯作者,河海大学雍斌为一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王其允、河海大学陈嘉琪、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安德烈·巴里与河海大学王涛为共同作者。

我将他们的上述研究成果写成《重大发现:西藏与我国北方旱区存在天然输水通道,藏水北调不是梦》,发表于2021年10月15日《今日头条》。

本文首次在大众平台披露了藏水北调的“地下河调水”设想及其科学依据。文章指出:西藏与我国北方旱区存在天然输水通道。利用这些天然的输水通道的“地下河调水”好处多多。“这一方案除省钱省力,还有如下好处:流量稳定,不受旱涝影响;千年尺度上不受地质灾害影响;免受污染,不受人类活动影响;没有蒸发损失;不占用土地,不用修渠、架桥、挖隧洞;不破坏生态环境;由于地下河调水直接补充地下水,有利于恢复干旱区的地下水位。在干旱区形成了地下水库,具有更灵活的水资源调节作用。”

仅此“好处多多”以及“地下河调水”的前瞻性思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強烈关注和浓厚兴趣。故而阅读者众多。据不完全检索,原发十好几个大型平台的转发,阅读量500多万。留言者300多条,大都表示赞扬,也有觉得“不过瘾”、“抽象”、“不可思议”。

为使“地下河调水”给读者产生形象化的认知,我于2021年11月7日《今日头条》发表了《藏水北调新发现:长白山天池是“地下河调水”的天然通道》。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便对“地下河调水”的天然出口有了形象化认知。文中以“天池高水谁托举”为题,说明“地下河调水”的托举力源自物理课本上的连通器原理,连通器的入口端就是西藏裂谷带。陈建生教授还特地绘制了一幅“地下河调水”的连通器原理示意图,酬谢读者的共同关注。

“地下河调水”的连通器原理示意图

看了这篇文章,许多读者在留言中问,“地下河调水”的天然出水口仅长白山天池?

于是,我将陈建生在沙漠等地的找水实践写成了《特别报道/鬼斧神工,“地下河”直通沙漠!藏水北调或梦想成真》《颠覆性发现:黄土高原成因之谜有解,“地下河”与黄河支流连通 》,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2021年11月7日和12月15日《今日头条》。

2021年11月7日和12月15日《今日头条》

细细阅读以上背景材料,可以看出,陈建生的利用裂谷、地下河和天然出水口进行藏水北调的设想,依据是充分的,材料是翔实的。他已经寻得了可供利用的藏南六大裂谷带,尤以亚东-谷露裂谷带为最。但亚东-谷露裂谷带长达600千米,藏水北调的先期入水口选择何处为佳?

陈嘉琪团队发现了亚东-谷露裂谷在延伸撕裂中造成了多庆错等湖泊的严重泄漏。这一重大成果有两大意义:

一是为陈建生利用裂谷进行藏水北调的“地下河调水”增添了又一科学依据。

二是为藏水北调的“地下河调水”方案寻得了几个具体的入水口。

笔者由此感悟:科学的发现有时好像一层隔纸,捅破了,好一片天地!

2022年11月22日

本文作者李伶

【作家简介】李伶,1940年生于江苏句容县,1961年参军,2001年退休。原为第二炮兵(火箭军前身)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次荣立三等功。著有长篇小说《鸳鸯谷》,长篇纪实文学《杨虎城的密使》《青山垂虹》《狼烟》《惊世鼙鼓》《西安事变的序曲》《1933: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汉中密约》《开国将领的奇婚奇缘》,报告文学集《悲壮的女性》,电视剧《泽国晨钟》等。其前瞻性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为地表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长远目标, 其姊妹篇《西藏之水救中国一地下水篇》被舆论界誉为“为缺水的中国提供了一条地下路径”。选题追求:我写人不知,人知我不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连通器   亚东   地下河   出水口   裂谷   西藏   特别报道   湖泊   通道   地下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