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县城 要火

文/叶檀财经


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共同富裕”上,其实有一个短板:


山区26县(包含县级市及市区)。


这些县城相比浙江县域的其他部分,发展明显要慢一拍,但是面积却占了全省45%,人口占了24%,是个避不开的大头。


因此从去年起,浙江就接连发布《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支持山区26县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意见》等等文件,想在5年时间内把它们拉上平均线。


越级发展难度巨大,结果如何犹未可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县城的“宝藏气质”,是再也掩藏不住了。


山区26县的短板 怎么补?


为啥山区26县会成为短板?看图比较直观。


图片来源:人民资讯


2021年浙江各区县GDP显示,相比杭甬等地动辄高达千亿的水平,这26县的总量都比较朴素,上限平阳县也不过600亿出头,最后的景宁县直接低于百亿,可以用非常低来形容。


不仅仅是总量,如果放到浙江引以为傲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问题一样不小。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说,浙江日报8月22日报道,山区26县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984元和15473元,比值约为2。


那同期浙江省人均水平呢?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7749元,农村21639元,比值约为1.74。山区26县分别只达到了82%和72%,比值差距还挺大。


要知道浙江之所以是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城乡收入相对最平衡,换句话说就是城乡发展上很同步,没有为了城镇发展牺牲掉农村的活力。在这个关键点上,山区26县明显拖后腿了,称之为短板,并不为过。而造成这种结果,与这片区域的地理区位、公共资源(医疗、交通和教育等)、历史发展等相关,无法将自身资源有效产业化,财政方面也缺乏税收支持。


问题很清晰,就看怎么解决,从浙江这两年发布的支持山区26县的文件看,包括了打造高产值农业全产业链,加强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例如宁波给了山区26县265件专利,免费匹配全省2942家企业),搞科技创新和人才飞地,推行“一县一策”,以及对生态资源所有者权益进行资本化运作等等,力度很大。


把产业和就业搞上去了,居民的收入才能提升,虽然上边提到这26县的发展依然滞后,但在增速上收效明显:


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7%,超过全省平均;


同样是去年,固投2958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工业投资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都高速增长,且均高于全省平均。


分地区看,开化经开区引进浙江泰恒新能源,产值超过10亿,而龙游的1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也即将投产,产业扩大,税收也水涨船高。


更重要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这个优势到了今年上半年依旧存在,消费水平也得到提高。


短短一年,已经有所见效,撇去基数低有利于凸显增速的因素,山区26县的进步也很明显,补短板的方向,算是找到了。


“黑马”小县城的崛起


在这26县中,有一个地方前后反差很大,那就是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开化。


开化在浙江县域中比较有名,因为青蛳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开化龙顶是它的金字招牌,钱江源也在那儿,同时还是著名的长寿之乡。


根据统计公报,2021年茶叶产量3221吨,占了衢州全市的40.7%,而同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占了全市的28%和20%(衢州有6个区县,这个占比算很高了)。人口中度老龄化,虽然常住人口正增长,但和户籍人口之间缺口较大,存在人口外流的问题。


农业和旅游发达,对自身资源比较依赖,GDP不高,人口没啥优势,常见的县城产业结构。


结果就是这个看起来全指着茶叶和旅游过活的地方,在今年上半年,居然来了个异军突起。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6月2日消息,通过浙江省经信厅数据显示,一季度开化的工业经济突然“开挂”,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企业税收增幅等5项指标中名列山区26县第一位,部分指标的同比增速甚至超过了75%。


不仅如此,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也是第一,连GDP增速都成了全市第一,开化直接献上了职业生涯到目前为止的最佳成绩。


有人会说这是基数低造成的,有道理,但要注意,26县里基数都低,大家一个起跑线,还能拿第一,原因没这么简单——实际上,开化对自己有很明确的规划。


对于整体发展,开化专注5条赛道:工业强县、全域旅游、龙顶振兴、数字变革和城市蝶变。


工业强县上边说过了,需要补充的是,原本擅长的食品医药、建材矿业、轻工机械,如今进化成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装备,在一季度工业经济的贡献上,大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表现突出,企业规模起来了,财政水涨船高。


全域旅游和龙顶振兴这两点,则是把自身天然的优势有效发挥,前者打造文旅产业链,后者提高龙顶品牌辨识度,加快三产融合、产村融合,产业起来的同时,还要盘活农村经济提高收入。


数字变革和城市蝶变,前者拿旅游举例,结合数字技术打造平台,对产业本身进行升级,后者则是加速公共资源建设,优化生活环境。


对于管理和实施,根据今日开化8月底的报道,为了不让一系列规划只是画饼,开化今年以来对干部实行的是“工分+排名”考核机制,整得和高考一样,大大提高了精气神,不再躺平,让变化自上而下。


对于民生,开化一直坚持践行和升级“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开化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不争的事实,每年都有10多万人在外打拼,这是保护生态付出的代价,但对于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来说,却未必是劣势——说到底,共同富裕是让大家都富起来,而不是非得框死在一个地方过活。


开化很早以前,就有了“转移就业”的操作——让富余的劳动力在外地就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同时让他们从一产往二三产上过渡,完成产业上的转移。而且在外出打拼前,开化还提供培训,让自家劳动力出门自带一技之长,不愁就业创业,据中国小康网10月报道,光是取得国家职业能力登记证书的人数,就已达3.3万,有品质保障。


在对外输送的同时,开化也在积极鼓励开化在外企业、乡贤和开化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一个产业和就业上的大循环,让财富的水流活起来。


在这样的思维下,开化的进步是明显的。2017年,开化的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2,和全省平均相仿。五年后,城乡收入的比值变为1.88,甚至低于同期全省的1.94。


小小的变动,却意味着开化在共同富裕这个主题上,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


当然,有成果不代表没有缺陷,浙江新闻去年11月发过一篇文章叫《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若干问题研究 ——以开化县为例》,里边很清晰地提出了开化的问题,比如经济基础薄弱,一些特色产业利用率不高,没能带来应有的效应等等,都是以往发展上就存在的。


现在来看,问题依旧存在,开化的GDP依旧少得可怜,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旧大幅落后于全省平均,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毫无疑问:


这个开局,足够惊艳。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比值   浙江日报   浙江   全省   山区   人口   平均   收入   产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