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指望孩子自觉!自律的孩子都是这么管出来的

C妈 CC爸妈

这一阵儿疫情反复,好多人又一次被封控在家。

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她居家办公,孩子居家网课。

用她话说,就是:

得!又得是一场鸡飞狗跳。

你就看吧,你刚走开没两分钟,他就没个正形儿了,根本就不听课。一点自律性都没有!

没了现实课堂的约束,网课直接化身一场亲子之间的较量。身在其中的孩子,身后怕是都得站着一个“手拿皮鞭”的家长。

其实也不只是网课了,你我所见的大部分场景都是这样:

嗯,没错,你指望孩子自觉自律,都不如指望彩票中奖。

1

自律的真相:所有的自律都起源于他律

脑科学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中,左脑是主管逻辑思维和记忆的,右脑主要是负责情绪、感官、想象力等。

按我们日常做的事情来划分,可以简单理解为,左脑主管该做的事,右脑主管想做的事。

而我们常说的主动性、自觉性、自律性,从范围上讲,都属于“该做的事”。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人其实都是好逸恶劳的。对于学习这类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才是常态。

即便我们清楚的知道,在付出精力、劳作之后,才能收获更愉悦的体验,以及于未来有益的发展。

但大多时候,我们依然抵抗不住安逸的诱惑。

怎么说呢,成年人要是没有deadline在面前横着,怕是也得在沙发上横着。

更别说孩子了。

所以你才会看到,他们写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东张西望,但在玩耍的时候,却能沉浸其中。

毕竟前者是艰苦的,后者是安逸的。

很多父母都把自律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觉得这完全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但事实上,所有的自律,其实都源于他律。

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你如果不在后面推着走,那孩子可能永远停留在安逸阶段,难以学会自律和主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啊。

之前网络上一直流行一个段子,说中国式过马路,不看红绿灯,都是凑够一波就走。

但这两年,为什么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管理严格了,我们有条文了啊。

行人不按红绿灯走,要么罚款,要么拍下来直接在路口大屏幕给你滚动播放。

这其实就是一种他律——用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行为。

在这种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养成了自律性。

它更像是,不需要去动用什么理性的思考,也不需要经过多么复杂的内心挣扎,就能完成的一种习惯。

这就是他律演变成自律的一个过程。

董卿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表示,父亲从小要求他背古诗,抄成语,以至于现在仍然能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

在被问到能不能坚持的时候,她说:“这个好像无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我的一个习惯。”

你看,自律的雏形总是源于父母的“管教”。

所以,既然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还无法实现自律,那便需要我们制定规则并从旁监督,严格约束以成习惯。

2

严格管教,并非严厉对待

有人可能会说啊:

我每天也没少管啊,规矩没少立,一天说他八百遍,还挺严厉的,就差拿着个鞭子在后面抽了,可是没什么用啊,孩子照样不听!

怎么说呢?

自律的孩子是“管”出来的,但“管”并非是拿着皮鞭当监工这么简单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事实:

严格并非严厉。

严格,是关爱与平和的。

它侧重于教给孩子规则意识,帮他树立行为的边界,知道什么是合理范围内的、什么是超限的。

而严厉,更倾向于带着一种愤怒的情绪来教育孩子。

我们希望利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威、来把孩子吓唬住,让他听你的话。

所以一定要分清你是哪种!

3

那如何通过“严格”管教

来培养孩子的自律呢?

具体该怎么做呢?

两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是放权。

(大家是不是有疑问:不是说了要管教,怎么又放权了?听我慢慢道来~)

一听到“放权”两个字,是不是话到嘴边只剩“不行不行”:这使劲儿管着还做不到呢,放权了不得反了天?

你发现了没,有时候放权的难点不在于孩子能不能把控好这个“权”,而在于我们掌权者的心理障碍。

第一关都过不了,怎么能知道结局好不好?

以我的经验来看,放权给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反而能帮他们达成自律。

比如CC。

从去年开始的寒暑假,她基本都要来跟我上班。最开始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

“你在家跟DD一起玩多好?

我可没有时间照顾你?

你也不能打扰别人工作。”

CC却很坚持:“我不用你照顾,我可以自己写作业看书,不打扰别人。”

犹豫之后,我同意了,心想,让她自己安排试试。

没想到,CC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她真的做到了自己承诺的。每天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

写作业

练字

画画:

阅读:

万幸我同意了CC跟我来上班的提议。

这件小事也让我愈加体会到了:将决定权交还孩子的重要性。

别看孩子小,他们也是能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而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孩子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而当他们体会到自己掌握事情,会带来较佳的身心状态时,事情也会变得更容易坚持。

所以,后来,我也不断把“放权”应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练琴也好、写作业也好,有时候CC也想拖延:我现在不想做,我想先下楼玩会儿。

我都是:好啊,可以,你自己安排。

你的时间你自己决定,你的事情你自己安排,这就是放权。

但!是!

事情并不是到这就结束了。

以上的部分,是我们尊重孩子的表现。

那么严格的“严”和管教的“管”又体现在哪里了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点:追责。

在孩子掌握权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滥用”的情况,那么产生的后果、甚至责罚一定要承担。

比如:

总之,我们放权的前提,是以「不降低要求和水准」为前提。

不过,这个后果的承担也有技巧,不能父母心血来潮随便制定,得让孩子心服口服。

我想说的是,放权——追责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他律的一个过程。

也是孩子试探规则边界与学会遵守的一个过程。

他会明白:

规则就是规则,它就是我做事情的一个边界。越出边界之后,我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当时不写放纵自己玩了,但事后要加倍补,反而更麻烦……

为了避免这个代价,我要尽量在规则内行事。

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自律也就逐渐形成了。

C妈说:我们不排除有那种天生就很自律的孩子,但现实中,大部分还都是欠缺自觉主动性的。曾经看过一段话,出自《清华学霸教子经》:“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你看,他们不主动学习、做事拖拉,那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我们首先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去焦虑。但更重要的是,作为父母,要做孩子的助推者。把爱、信任、尊重作为基底,在此之上,明确规则与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孩子   自律性   常态   边界   严厉   自觉   主动   危险   事情   父母   习惯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