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静悄悄

雷军——为小米汽车而战


眼看着,离雷军宣布造车已经过了1年零8个月。

犹记得去年3月,雷军在发布会上抛出这个计划的场景。

他为此赌上后半生的财富和运气,势必要争得一个入场券,拿下造车领域一个不可小觑的份额。

对小米而言,雷军在一个新的豪赌路上。

但一年多来,小米在造车上的声音,外界基本上无从听到。

很多人都在猜测,雷军是不是在搞大动作?不发则已,一鸣惊人。

另一种声音则说,在弱肉强食的造车市场上,小米也许会倒在造车的路上,更别说抢滩电动车领域第一梯队。


1.第一梯队门槛有多高?


就在官宣入局造车没多久,雷军在公开场合曾放出“豪言”:在电动车行业,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且每年出货量要超过1000万辆。

这个“豪言”,却也给未来造车划了一条明线——第一梯队,1000万打底。

过去一年里,全球汽车市场里,只有丰田够得上这个数字(1050万辆)。而且要包括其全系列车型,纯电动汽车仅为1.4万辆,占比仅0.1%。

在国内市场上,比亚迪在整个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上,基本上一骑绝尘。

今年以来,比亚迪下线超过300万辆。不管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比亚迪的高度,基本上达到了国内所有造车企业的极限。

加之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的紧追慢赶,以及其他新跨界品牌的主动或侧面入局。

诸如手机领域的华为、苹果、OPPO;地产领域的恒大、宝能;互联网领域的谷歌、百度、阿里、腾讯、360;出行领域的滴滴、货拉拉。

把这些品牌的下线量算到一起,短期也无法达到雷军说的那条线。

但对这些企业背后的大佬而言,未来五到十年的竞技场,一定躲不开造车领域。

入局只是第一步。要进入前列,不但要靠源源不断的资本,自身的造血,还有掌舵人操盘能力,甚至是把握时局命运的魄力。

就新能源市场而言,最核心的是电动化(电池的蓄能)、智能化(更舒适,更社交,更效率)以及可持续再生能源。

谁先突破技术难题,谁就领先一步。


2.手机业务还有存量吗?


小米的入局,意料之内。没想到的是,雷军基本压上了全部。

而且近来,小米手机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乏善可陈。截至前三季度,小米全球市场位居前三,但在国内市场份额落到第五。

究其原因,有几种说法。

雷军花在手机业务上的时间基本很少;再者就是,市场趋于饱和,消费疲软;最主要原因,供应链上下游的价格增长以及市场短缺,尤其是芯片。

不光小米,包括苹果、三星在内以及华为、vivo、oppo等整体销量也有所下降。

实际上,手机即便再怎么推陈出新,也改变不了消化存量的现实。还有多少增量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性价比,二是出海。

在不太确定的大环境下,性价比和企业经营如何做好平衡,考验的不只有管理能力,更在于对整体战略的把控能力。

而在出海业务上的增量,须有同等价值的投入匹配。就当下而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手机市场,该有的增量也已进入倒推阶段。

唯一的变量是,放得更开。外循环大于内循环。从这个角度上,All in造车就是在打开增量空间。

可以预见,小米在造车业务若稳步推进,量产后的不断推新,将是维持其长期成长的关键要素。


3.小米造车到哪一步了?


不妨看一看,一年多来小米的动作。

据了解,小米在造车上申请专利超过280个,多数为自动驾驶发明专利。

同时,小米在全产业链上的布局也可见“野心”。

目前,小米以及旗下产业基金,加上雷军主导的顺为资本,通过投资或并购运作了如禾赛科技、黑芝麻智能、速腾聚创、北醒光子等多家汽车芯片、激光雷达以及相关公司。

在资金投入上,初期投入的100亿,超过30%也用于自动驾驶攻关上。消息称,自动驾驶专属团队规模已超500人,预计年底突破600人。

倒推来看,离2024年新车下线还有一年。如何在市场上争得一席地位,真不太好说。

至少可以看到,小米把智能电动的终极目标放在了自动驾驶上。

于第一批用户的米粉而言,他们最习惯的是性价比。小米在定价上如果遵循以往战略,前期投入和产出如何平衡,也是一个难题。

造车毕竟不是造手机。

从供应链端上,比手机要复杂太多。靠以往的经验,短期或许走得通;从长远来看,还是要靠技术以及汽车产业链的支持。

就在不久前,小米汽车的首台工程样车9月28日正式下线。从公布情况来看,有高低两种配置,基本确定用宁德和比亚迪双电池,且售价或超30万。

不管是在今天,还是放在2024年,这个价格并不具备高竞争力的条件。

往好处想,恰好留给了雷军以及他All in的造车团队一些时间,以此来打磨一款甚至多款,性价比做到极致的电动智能汽车。

在很多米粉眼中,雷军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乔布斯之后,坊间称他为“雷布斯”,足以表明雷军在追求产品上的尽善尽美尽心。

他身上的标签很多,有几个不容忽视。

“入局不怕晚,对行业的颠覆性,以及稳重又谨慎的性格”。这些特质,也是他能把小米带入下一个竞技场的最关键能力。

事实上也是如此。

最靠前考虑的是,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把利润率维持在低水平上的高位运营。

小米造车只要恪守这两点,相信更多的人会主动站出来,为其摇旗呐喊。到时收获的,不止是米粉,还有更多新的群体——车粉。

至于勇立潮头,早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三星   小米   梯队   米粉   增量   性价比   领域   汽车   手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