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之《成功总伴随着孤独》


【成功总伴随着孤独】

有这么一种人,对很多事情都表示出一幅漠不关心的态度,并且时常喜欢一个人独处。

这时候会有很多人觉得这种异类是情商低的表现。

其实,喜欢独处的人不一定情商就低,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更有强大的内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研究表明:普通人与人交往,心情愉悦。但优秀的人不喜社交,只因社交实际上降低生活品质。所以,他们更喜欢独处。

优秀的人未必不合群,他们只是更偏爱独处。因为,对他们来说,独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我赋能,更是一种自我认知。

一、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通常人们把成功定义为眼下的辉煌。以社会官衔、物质拥有,作为成功的标准。仅仅这样理解成功,是“成功者”的一种病。

在人生的旅程中,如果你总是追随潮流,不敢体会孤独和寂寞,不去注重内心的东西,注定你平庸无为。

这是一个寂寞流行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寂寞中迷茫与痛苦,只因他们不懂得寂寞的含义。

其实,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方式。那些迷茫与痛苦只是庸人自扰罢了。

珍珠,因为耐得住寂寞,才得日月精,终成天宝;昙花,因为耐得住寂寞,方能含蕴秀,绚烂夺目。

人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岁月的繁华。因为,耐得住寂寞,才扛得住世俗的诱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守住心中那份幸福。因为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事业的功成。

人生,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我们从寂寞中走来,也终向寂寞中走去。寂寞是一种心境,淡雅而不失其魅力,沉静而蕴含着哲理。因为有了寂寞心底的尘埃才得以净化,灵魂的污浊才得以洗涤,良好的心态才得以造就。

夜,静谧。孤单总是毫不留情的来袭;心,空荡荡的。没有一丝色彩,慢慢的明白了,原来这种感觉叫寂寞。

人生难免寂寞时,面对寂寞,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品味着寂寞的美,在宁静致远中感悟人生;有人沽酒买醉,呼朋唤友闹喧哗;有人黯然伤神,泪眼婆娑独销魂。

面对曲终人散的落寞,伤感便接踵而来,繁华与寂寞都是人生的过程。我们要有勇于面对繁华的格局,也要有沉淀寂寞的胸怀。

由于寂寞,心可以变得豁达,眼可以更加明亮,思想才得以升华。不必留恋过往的璀璨,这样才能走向真实的自我。

昨天,只能拿来怀念,缘起缘灭,弹指一挥间。宁肯守着一份寂寞,也不要在光阴流逝后,泪流满面的去凭吊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那份沧桑,已是曾经。

成长,就是在寂寞中蜕变。寂寞的成长,无悔的青春。成长,是人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一幕幕的回眸中,我们了解了自己,也看清了未来的方向。

人的一生总要有甘于寂寞的日子,有过失恋的哀痛,有过学习、工作不如意的烦恼。

当我们走过青春,享受着甜美或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的所感所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寂寞,而寂寞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生,由此走向了成熟。

度过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经过寂寞的人,才会了解真正的幸福。

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去完成,去做到。机遇,给耐得住寂寞的人,成功与辉煌是慢慢熬出来的。

通往成功的路,处处是错失的机会。机会只敲一次门,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将它牢牢抓住。

成功与辉煌,从来都隐藏在寂寞的背后,成功从来只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

古往今来,凡成就伟业者,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矢志不渝,才功成名就。

多少次,我们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多少回,我们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了一条热闹的旅途,最后只能接受失败的归属。

耐得住寂寞,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不急不徐向前流淌的江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着人生真正的成功。

二、孤独源于爱。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在静与闹、孤独与合群之间,必有一个适合于我们的比例或节奏。如果比例失调,节奏紊乱,我们就会生病。太静则抑郁,太闹则烦躁。抑郁使我们成为诗人,烦躁使我们成为庸人。

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的,尤其不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

活动和沉思,哪一种生活更好?

有时候,我们渴望活动,漫游,交往,恋爱,冒险,成功。如果没有充分尝试生命的种种可能性就离开人世,未免太遗憾了。

如果没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么乐趣?如果没有好的感受力,频频周游世界有什么意思?反之,天天吃宴席的人怎么会有好胃口,频频周游世界的人怎么会有好的感受力?

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和沉思便是心灵的休养方式。当心灵因充分休息而饱满,又因久不活动而饥渴时,它就能最敏锐地品味新的印象。

所以,问题不在于两者择一。高质量的活动和高质量的宁静都需要,而后者实为前者的前提。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或不理解是命运,误会却是命运的捉弄。我坦然接受命运,但为命运的捉弄悲戚。

知道痛苦的价值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泄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在这世界上,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灵历程的悬殊才在人与人之间铺下了鸿沟。

寂寞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情境。一个人忍受不了寂寞,就寻求方便的排遣办法,去会朋友,谈天,打牌,看电视,他于是成为一个庸人。靠内心的力量战胜寂寞的人,必是诗人和哲学家或者心理医生。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也许,两个人之间的外在距离稍稍大于他们的内在距离,能使他们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力达到最佳效果。即便是心心相印的人,倘若形影不离,难免会互相讨厌。

三、特立独行意味着强大。

一个人如果学会孤独地去面对自己最深的痛苦,克服那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与他“共苦”的幻觉,那他还需要学习的就所剩无几了。

孤单不是悲剧,无法孤单才是。有时候为了不要再和人的世界有任何关联,我愿意放弃一切。但这样的世界我也有一份,而最大的勇气是能够同时接受这点及其悲剧。

将我们从最恶劣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是这种觉得自己无助而孤单的感受,然而又不是真的孤单到让“其他人”不把我们“视为”受苦之人。

这就是为什么当那种觉得自己是在孤苦伶仃的悲情萦绕不去时,反而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亦即何以幸福往往不过就是一种顾影自怜的感觉罢了。

那些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宁愿不快乐的人。这些人事先已经为自己的幸福设定好了条件,不符合这些条件就绝对快乐不起来。

万一他们出乎意料地感到了快乐,便会觉得惊慌失措,因为被剥夺了不幸而感到不幸。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一个人到了40岁,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预见自己的衰颓,做他自己。尤其是接受这些,我们会变得很积极。一切有待实践,一切也有待抛却。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

我已经见过够多的世面,几乎能够抛开一切。剩下的,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不可思议的努力。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再也不会去否认什么,因为一切都能够加以肯定,凌驾伤痕。

我能够创作,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的本性是在静止中前进。我最深沉、最确定的倾向,是沉默和日常生活。我必须花上许多年的执着,才能免于分心,免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诱惑。

但我知道这样的努力可以让我屹立不倒,而如果我有任何片刻的怀疑,我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那些奄奄一息,被自己的重量压垮的人,无论再有责任感,他都无法帮助别人。

那些可以掌控自己并掌握生命的人,才是真正慷慨大方,才能付出而不觉辛苦。

时间会过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在里面做什么记号。类似月亮在天顶还是在地平线之类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青春岁月是如此地漫长,因为太丰盛,而年华老去时则光阴似箭,因为一切已成定局。

“在一面镜子前活着和死去。”波德莱尔说。大家对后面的“和死去”都不太在意。

活着,大家争先恐后。但主宰自己的死亡,这才是困难所在。

微不足道的人生尽头是微不足道的死,只有伟大的心灵能死得其所。

我们一生中真正活着的时候也不过数小时而已。

我们被训练成向着他人而活,但人却只会为自我而死。

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如果你继续去寻找幸福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你永远不会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不付出就什么也没有,最大的不幸不是没人爱,而是不爱人。

如果已经付出了全部却还是认为自己给得不够,这就是开始在付出了,何况我们永远不会付出所有。

活着并且做自己热爱的事,意味着能够掌控它们。

四、独处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独处时,生活节奏由自己来掌控,看书、写作、打扫房间……

这种不被人打扰,不被他人意志左右的安静世界,独自完成一件事不亚于写完一篇稿子。

很多人害怕寂寞和孤独,不愿意独自生活。“凑合过”、“就这样”、“将就着”...…我们宁可与不爱的人在一起,维持一段泛白恋情或破裂婚姻,让自己在冰与火中煎熬。

独自生活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让你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审视自己的过往,发现各种关系下所隐藏的不足或缺陷,而这些不足,恰恰是你今后成长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总有些路,你必须一个人走,哪怕孤独陪伴,也要把它走下去。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从心理层面来说,“独处的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很好地回应内心的想法与需求,能被自己的内心所陪伴、安抚和慰藉,且不感到无聊或空虚,而自得其乐。

它是一个人情感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意味着对自己生活有着足够的掌控。

从实践层面,独处就是一种自我赋能。

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个人默默地跑步,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写文章,我也不觉得煎熬,也不感到无聊。”

村上春树创作小说二十余年,从未遇到才华枯竭的尴尬境况。

究其根由,就是实现了自我赋能,即让他拥有成功的优秀者所具有的三种核心能力:思考力、耐力、专注力。

这三种能力,恰恰是当下很多人所稀缺的,因为你无法依靠外部赋能直接获得,唯有独处方能拥有,因为真正独处时,只剩下自己可以挖掘。

时代在变,善于自我赋能,将是你今后的核心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和优秀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庸俗,可以理解为追求合群从众而丧失自我,并做着一些没有意义或价值的事。

他们时刻不停从门窗向外张望,寻找外部刺激,以驱动自己的精神和情绪活跃,他们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为此甚至丢掉性命。

能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因为一个人内在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

道家抱守天人合一,佛家讲究明心见性,儒家倡导养德尽性,身外之物都不重要。

五、独处是一种境界。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的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的热闹与繁华。

随着年龄增长,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惋惜的是,很多人实在不知道独处的价值,那些独处的年光,才会让你发光。

独处时,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追忆往昔、憧憬未来;可以构思一篇文字、品读一本喜爱的书。

独处,做回自己,放弃无效社交。既可以有时间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又可以远离一些狐朋狗友的无用社交。

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纷扰,一个人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才能静下来,回归真实的自我。

等你度过了人生某些最艰难的时光,你就会明白,生命里总有一些日子是需要我们独自走过。

或许是孤单寻觅,或许是爱情残局,或许是婚姻废墟,又或许是一个人的天涯浪迹。

独处,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享受,让灵魂宁静,教会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这份独特的自在安然。

繁华喧闹中那种形在意不在,形合意不合的陪伴方式,更会让人感觉压抑、桎棝,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最真实、最自由。卸下面具,放下所有的角色,来于自然,归于自然。

不必看人脸色,不必仰人鼻息,不必掩饰自己,不必恭维他人,就这样纯粹,就这样自在。

六、独处是智慧的沉淀。

学会独处,是一种心智的成熟,是一种自我修养和自我进步,更是一种对世事万物的笃定和坚定的内心力量。

独处,是智慧的沉淀,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和丰富的人。

独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强大,真正的独处是独立思考,独自成长。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只有独处时,才能在静寂中反省、思考、开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

独处不是封闭自己,是和人交流,拥有自己的想法,是一种人生状态。

人只有独处时方能拔开迷雾,心灵游于雾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

没有谁能陪伴你的一生,也没有谁能填补你内心的空虚,而最终你也将独自一人与世界告别。

生命的自由和快乐并不在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喧嚣之中,只能在宁静、简朴的独处中寻觅。

矗立尘世之中,把自己站立成一道风景,不求谁能欣赏和读懂,只想静默感知生命里的每一天。

独处既是一个人的清欢,又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所以,当你懂得如何独处,你的人生档次也会慢慢提高。

七、独处让人醒悟。

只有独处时,才能超越俗世的尔虞我诈,抛开一切凡尘琐事,回归静寂的心境。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能在静寂中反省、思考、开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与其挂着空洞的笑脸,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面对真实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独处让人醒悟,让人悟到自身的渺小,让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跳脱功名利禄的诱惑,不困于得失成败,抵达高远的人生境界。

八、孤独造就了卓尔不群。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有些寂寥,寂寞中却有一种充实。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找回了自己,可以开始和自己来一场与心灵的神秘对话。

如果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要想有所建树,那就必须心甘情愿地走孤独之路。成功者总是在孤独中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忘我地为了事业而燃烧自己的生命。

孤独是一种宁静,孤独的星空有智慧的闪光。你的思想在升华,你的灵魂在洗涤。

其实,只有守得住孤独,才能走出平凡。

世上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真正走到金字塔顶端的人一定是孤独的,皇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依然寡人自居。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大家选择了从众。

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花极致多的时间,保持专注和孤独去做,做到最好,每个人都可以成功。是孤独造就了卓尔不群。

独处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当你独处时,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与别人相处时所不能收获。可以少些烦扰,多想一些自己关注发现的东西。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也是心灵修养的一种方式。寂寞的驼鸟总是一个人奔跑,孤独的飞鹰总是越飞越高。成长总伴随着痛苦,成功总伴随着孤独。

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美丽的收获。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

月到天心,清光飘洒。缓步前行,勿言静寒。心远难缚,无以所住。叹似逍遥,唯影随形。人生不止,寂寞不已。

丁俊贵

2022年11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孤独   社交   境界   自我   寂寞   心灵   能力   生命   人生   世界   丁俊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