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只是一种主观假设而已


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才可以称之为“我”。

我们从未质疑过这个观念,如果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做“独立的自我”就完全够了,为什么我们还会嫉妒、抱怨、瞋恨等,为什么我们还渴望爱与被爱?

是因为我们把身体当成了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我”,这一点儿也经不起考验。因为“自我”离不开天地万物,也离不开芸芸众生,独立的自我并不存在。

把自我与他人或世界分离开来,这种人为意识的分离不是一种客观真实。“自我”也只是一种意识存在,或是主观的幻相而已。

当把身体看成独立的自我时,我们就不断地追求更多更强。从外界获取更多的资源充实自己,越是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界限,越是感到孤立与恐惧。

这种孤立感需要爱与被爱来化解,当自我与他人融合为一体,才找到了某种价值感的满足。尽管在社会关系的存在中找到了价值,但也往往筑起自我防护的高墙,仍然把自我孤立了起来。

如果“自我”意识存在,这种孤立感就无法完全消融。其实,独立的“自我”并不存在,当把身体当成自我时,“自我”与世界的分离就只能是一种主观的假设,二者无法分离,分离只会带来精神痛苦。

独立的“自我”存在只是一种主观假设。当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局限时,更能深刻体悟到这种假设的错误,而世人从未质疑过这种假设。

我们不需要批判这种假设,只要觉察到自身的局限就够了,就不会把这假设当成事实。

我们的身体与外界根本没有什么界限与区别。当这种界限消融时,自我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自我”的所有问题都会烟消云散,比如恐惧、忧虑、仇恨等。

如果追根溯源,“自我”只是一种意识上的存在。自我与外界融合为一体,打破了一切界限,爱就成了我们存在的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爱。

当你把万物当成自己的身体时,你就会自然地去爱万物;当你把众生看成自己的手足时,你就会真诚地去爱众生。宋朝大儒张载的“民胞物与”也是这个意思。

万物本质上都是能量,“自我”也是一种能量存在,爱就是能量的转移与交流。

当我们化解了“自我”的独立性,把个体融入到天地万物的大生命体中去,“自我”的意识就化成了爱,爱一切,也是爱自己。

当意识到独立的“自我”并不存在,真正的“我”是整个世界,万物是彼此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就像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分离一样。

当觉知到这种整体存在时,个体的“自我”只是一种主观假设。没有界限与分别的“真我”才是自己最真实的本质。

当找到“真我”的存在时,恐惧、痛苦等一切问题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大爱无疆,因为没有了任何疆界,才成就了大爱。无疆无界的状态是放下“自我”时才出现的,世界存在的本身是没有疆界的。

“自我”是一种疆界,是一种主观假设而已。当自己与万物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时,大爱就会自然泉涌,每个人本质上都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主观   自我   疆界   孤立   界限   万物   意识   独立   身体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