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如需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联系
近年来,由于各期刊、平台甚至“编外”学术人士纷纷加入对造假论文“过街喊打”队伍,以致于近期或早期发表的论文被主动或被动撤稿的情况时有发生。
近期,小编就发现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Kwok-Yung Yuen*(袁国勇)院士科研团队在2022年10月31号这一天内主动撤回了5篇论文!
袁国勇院士 图源百度百科
附表如下
如表所示,前四篇论文中,袁国勇院士都是通讯作者,第五篇是和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研究生院副院长金冬雁联合发表的,袁国勇是该论文的署名作者之一。撤稿主要原因是论文中的图片被发现涉嫌重复使用;但论文已发表8-18年之久,“用原始数据进行调查已不太可能”,故主动撤稿。
国家院士所带领团队发表的论文,五篇论文撤稿皆与图片重复相关,这很难不让人唏嘘感叹。
具体来说,就以袁国勇院士作为论文通讯作者在2004年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IF:11.677/2区)期刊上的这篇题为“Association of presence of Aspergillus antibodies with hemoptysis in patients with old tuberculosis or bronchiectasis but no radiologically visible mycetoma”(在没有放射学可见足菌肿的陈旧性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存在曲霉菌抗体与咯血的相关性)的论文为例。
在2022年8月,知名评议人伊丽莎白·比克博士就对图1表示关注,分别用红色和蓝色框标记相似部分,见下图。
本文图1 南京深瞳查重
随后,袁国勇院士亲自回应表示会跟进评议所提内容。
三个月后,袁国勇院士公布了跟进结果:“尊敬的Bik博士,感谢您在2022年8月1日通过PubPeer提醒我自己8 - 18年前发表的5篇论文的图像问题。我在当天立即写信给杂志编辑,抄送了您的信息,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关于如何纠正科学记录,因为血清样本不再可用来重复实验。他们进一步确定了另外两篇有类似问题的论文,我们后来用图像分析软件证实了这两篇论文。杂志编辑和我都认为撤稿是正确的选择(一个悬而未决的选择)。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纠正科学记录,为我们的学生树立榜样。”
在2022年10月31号这天,该论文被撤回。
撤回声明:“我们注意到,在回顾性检查中,一些阴性的Western blot条带在放大倍率下看起来很相似。图1A中的车道10很可能在图1B的车道1、4和8中重复。图1B中的第6、7和9道很可能是重复的。这篇论文发表已经18年了,无法利用原始研究资料进行调查。因此,我们立即主动联系了该杂志,并主动撤回了这篇论文,以纠正科学错误。”
其实在18年前,没有机器仅靠肉眼检查,是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有意”和“无意”致使论文中图片出现错误使用的情况,应该在发现之后及时订正,避免拖到今天很难界定论文本身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肃清学术造假乱象、重塑学术权威地位,南京深瞳查重与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EBEFE63B3199E43C104E330BB37855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JCM.42.2.665-669.2004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如需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联系
投稿时间:2022-11-18 最后更新:2023-03-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