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中国科技大事记

2022年10月过去了,中国科技在这一个月发生了哪些事情了?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中国最新科技,从今天起,小编每月都将收集中国科技和工程的最新成果和成就,记录中国科技进步的一点一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11月份的也在收集当中,敬请期待。

1. 10月3日,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解锁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海基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总高度达340.5米,总重量超4万吨,两项数据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

2. 10月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去年全国沿海港口已建成10万吨级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条,我国深水航道总体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3. 10月7日,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时间传递稳定度达到飞秒量级,频率传递万秒稳定度优于4E-19(相当于时钟约一千亿年的误差不超过一秒),可满足目前最高精度光钟的时间传递要求。

4. 据西南大学近日消息,该校卢坤教授带领其团队,历时8年研发出首款油菜液相育种芯片。该芯片有助于实现油菜精准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学术期刊《作物学报》发表。

5. 10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郝记华等人研究发现,土卫二的冰下海洋中可能含有丰富的溶解态磷酸根,能够支持潜在微生物的起源与繁衍。该发现填补了土卫二海水宜居性研究的空白,为人类未来探测土卫二可能存在的生命提供科学参考。

6. 10月7日21时10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海阳港附近近岸海域,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7. 中国石油9日宣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累计生产油气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我国超深层油气迈入规模开发新阶段。

8. 10月9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称,该院张强、江扬帆与潘建伟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关闭定域性、测量独立性以及纠缠源独立性等漏洞基础上,利用纠缠交换光量子网络对实数形式的量子力学进行了检验,以超过5.3个标准差的实验精度验证了量子力学中复数的必要性。

9. 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消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让蚕学科迈入信息化时代,开启了我国家蚕基因设计育种之门。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 10月10日上午,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驶离长江太仓港码头,投入太仓港至京杭运河苏州工业园区港80公里航段运营,这标志着江苏开启了内河运输的“电动时代”。

11. 10月10日,国内首座超大体量“A”字形钢主塔在山东青岛完成竖向转体。据悉,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口路跨风河大桥是国内首座超大体量“A”字形钢主塔竖向转体桥梁,转体重量超2300吨,居国内“A”字形钢主塔竖向转体之最。

12. 10月12日消息,科研团队合作开发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可用于癌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纳米孔测序能够更敏感的检测肿瘤伴随细菌感染、苛养菌感染和合并感染,平均周转时间缩短约17.5小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感染和微生物学前沿》。

13. 10月12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投料开车,生产出的产品性能可媲美国外同级别。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14. 10月12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的重要进展。通过综合集成多种可在时空尺度衔接的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了全时空探测,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15. 10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1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叶轮直径最大、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

16. 10月13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该星将有力提升我国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能力。

17. 10月14日,我国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四川甘孜兴川实证光伏电站首批发电单元并网发电,标志着该基地正式投产。

18.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孟郁苗和中南大学地信院教授谷湘平合作,发现并命名了自然界新矿物——瑞忠锗矿。该新矿物以对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中科院院士胡瑞忠命名,是关键金属锗的独立矿物,产于华南低温成矿省的四川汉源县乌斯河铅锌矿床。

19. 10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建立的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绿色高效示范片121亩进行实产验收,亩单产最高1148.2公斤,百亩平均亩单产1136.4公斤,创长江中下游水稻亩单产最新纪录。

20. 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研究组培育的耐盐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东营完成田间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显示,“科豆35”亩产达270公斤以上,较我国已有同类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大幅提升。

21. 10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团队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利用超分子聚合的方法,从小分子出发制备出了一系列粘附性能好,使用范围大的粘合材料,并利用其粘性效果,将其作为3D打印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和《先进科学》,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2. 10月15日3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3. 10月17日,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工奠基,这标志着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进入建设阶段。

24. 10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利用卫星前六年观测数据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线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测量结果,并发现能谱新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于14日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25. 10月17日,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高能爆发探索者”和“慧眼”卫星等三大科学装置,通过天地联合,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编号GRB 221009A),打破了伽马射线暴光子最高能量、最亮伽马射线等人类观测宇宙中伽马射线暴的多项纪录。

26. 10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与合作者在精密测量上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基于里德堡原子临界增强的高灵敏微波传感。该研究成果17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物理》上。

27. 10月19日晚,中国海油宣布,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再获勘探重大突破,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实现了松南-宝岛凹陷半个多世纪来的最大突破。

28. 10月19日,阶段性建成的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橇”设施,在济南成功运行,对于吨级及以上物体最高推进速度可达每小时1030公里,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

29. 10月19日,中国天眼(FAST)又有新发现。基于FAST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00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该系统比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20倍。相关研究成果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30.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Metrologia上。

31. 10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课题组与国外同行合作,利用强关联系统的相变提高了里德堡原子对微波电场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灵敏度可达49纳伏每厘米每根号赫兹。相关研究成果17日发表于《自然·物理》。

32. 10月19日,中国石化新闻办18日消息,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部署的金石103HF探井获高产稳产工业气流,日产天然气25.86万立方米,评价落实地质资源量3878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在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取得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

33. 10月21日,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全部设备调试及工前准备工作,正式投入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建设。

34. 10月21日,重庆高速集团22日消息,巫云开高速兴家隧道左洞顺利实现贯通,成为全线首座贯通的千米级隧道,标志着巫云开高速全线隧道施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5. 10月21日,记者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向着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

36. 10月21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近日,北航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新概念飞行器团队自主研制与试验的双关节大鸟型扑翼飞行器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扑翼式无人机单次充电飞行时间最长飞行器续航时间为1小时31分04秒98。

37. 10月22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研人员提出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月球岩浆洋晚期结晶的易熔物质,逐渐加入到了月幔,不仅为月幔“补钙补钛”,而且导致月幔熔点降低,从而克服了月球内部的缓慢冷却,引发了长期持续的月球火山作用。

38. 10月24日,我国首头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并存活的第二代小江豚“YYc”经社会征名,最终取名“汉宝”。

39. 10月24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珠机城际金海特大桥磨刀门段公路桥顺利贯通。这是金海特大桥全线第一个实现贯通的公路桥施工区段。珠机城际金海特大桥是世界首座公铁同层多塔斜拉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宽公铁两用斜拉桥。

40. 10月25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完成了大深度原位科学实验站在海底的布设试验。本次海试采用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与深海所联合研制的国产技术,首次实现了兆瓦时(1000kWh)级别的固态锂电池在深海装备上的集成。

41. 10月25日,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消息,科学家利用我国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二氧化碳排放。该成果对于更加精准监测人为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42. 10月25日,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消息,该中心研究员颜毅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准确位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

43. 10月27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8-S12HF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7161米,其中,水平段长4286米,水平段“一趟钻”进尺4225米,一举刷新我国页岩气井水平段最长、水平段“一趟钻”进尺最长两项纪录,标志着我国页岩气超长水平井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44. 10月27日我国科研人员依托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于2021年直接测量了关键核天体反应——氟辐射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截面,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该结果支持了第一代恒星的弱超新星爆模型,揭示了古老恒星的演化命运。相关论文26日刊发在《自然》期刊上。

45.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培育的优质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在山东东营完成田间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显示,“盐黄香粳”亩产505.1千克,加工和外观品质达到优一级。

46. 10月27日,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消息,我国首型高空型泵后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近日进行了300秒长程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该发动机具有比冲高、起动入口压力低等特点,将用于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二级动力装置。

47. 10月29日,2艘2434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在泰兴扬子鑫福船厂先后顺利出坞。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建造的最大装箱量集装箱船,也是江苏泰州在全球顶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创下的一项新纪录。

48. 10月29日,全球首架高高原A319Neo机型客机首飞林芝米林机场成功。据了解,该客机航程最高可达6700公里,且噪声水平与上一代飞机相比,降幅50%。

49. 10月29日,南开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团队基于多孔薄膜的自振荡原理,研发出“太阳能人工肌肉发动机”,为人类实现“太阳能发动机”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50. 10月29日09时01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试验二十号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1. 10月29日,在四川自贡凤鸣通航机场,一架代号为“双尾蝎D”的大型四发无人机自主驶入跑道并顺利升空,飞行18分钟后平稳着陆,全程无故障,首飞圆满成功。该型无人机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四发无人机。

52.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首次揭示快速旋转的天体内部热对流运动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7日在流体力学期刊《流体物理论评》上发表。该成果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天体自转速率的不同对热对流发生的控制作用,来判断天体的非球形形状如何影响热对流运动,帮助研究理解这些行星中的对流过程。

53. 10月30日,国家高速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女姑口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跨海段全线贯通。

54. 10月31日,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湖北省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该隧道是千里汉江第一条公路隧道,也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

55. 10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与其他合作者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基于石墨烯的可滑动纳米机电谐振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56. 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个人感觉:10月份的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电磁橇”设施、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梦天实验舱这几个科技成果意义重大,大家不妨具体了解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国   伽马射线   在线   家蚕   中国科学院   运载火箭   研究成果   大事记   隧道   团队   我国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