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于一些人会吸引蚊子的阶段性研究结果

编译:Mintina



照片提供:Shutterstock

人们不太可能摆脱雌性蚊子 - 她可以通过追踪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身体温度和身体气味找到人类族群的任何成员。但是我们之中一些人是典型的“蚊子磁石”,他们更容易被蚊子叮咬。血液类型,血液血糖水平,使用大蒜或是香蕉,身为女性,作为孩子都是为何一些人或许成为蚊子叮咬对象的流行理论。其中很大部分,Leslie Vosshall,洛克菲勒大学神经遗传学和行为学实验室负责人表示,仅有很少的相关数据。

这也是为何Vosshall和Maria Elena De Obaldia,她实验室的前博士后,开始探索解释多种蚊子叮咬的主要理论:个体不同体味与皮肤微生物群相关。近日,她们的研究显示,皮肤分泌的脂肪酸或会形成刺激感官的味道,蚊子对此无法拒绝。他们在《Cell》杂志发表了这项结果。

“你皮肤上的大量脂肪酸和成为‘蚊子磁石之间’有非常,非常紧密的联系,”Vosshall,洛克菲勒大学Robin Chemers Neustein教授和Howard Hughes医学院的首席科学官表示。

一场无人希望获胜的锦标赛

经过三年的研究,八位参与者被要求每日六个小时在前臂穿带尼龙袜子。他们重复这个过程多日。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研究人员通过轮询调度风格“锦标赛”方式测试所有可能的尼龙组合。她们使用两种De Obaldia建造的气味测量计,包括分成两个管道的有机玻璃室,每处末端都以放有一块尼龙的盒子结束。她们在主室内释放埃及伊蚊 - 济卡/Zika,登革热,黄热病和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主要载体物种 - 观察昆虫飞向一块尼龙,或是另外一块尼龙。

对于埃及伊蚊,最为引人瞩目的目标是33号,这个人对于蚊子的吸引是名单之中排名接下来一人四倍,而且达到19号,蚊子最不喜欢接近样本令人惊叹的100倍。

实验样本隐去了人们的身份,所以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参与者穿着的对应尼龙号码。不过,他们注意到关于33号目标人物的所有实验都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部分,因为昆虫涌向这个样本。“显然在测试开始后数秒,”De Obaldia表示。“这是让我作为科学家感到真正兴奋的一类事情。这不是细枝末节。这是重要的进展。”

研究人员把参与者分成高吸引人员和低吸引群体,随后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他们使用化学分析技术定义了50种增加高吸引人群皮脂的分子化合物(皮肤上的一种保湿屏障)。从这里,他们发现“蚊子磁石”产生比低吸引志愿者高得多水平的羧酸。这些物质混合在油脂之中,我们皮肤上的细菌以此产生出我们独特的人体气味。

为了确认自己的发现,Vosshall的团队招募了另外56人进行验证实验。再一次,33号样本在其中最为吸引蚊子的注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如此。

“部分项目的研究持续数年时间,整个阶段,我们看到如果他们是‘蚊子磁石’,那么他们一直都会是‘蚊子磁石,’”De Obaldia说到。“许多事情会随着目标或是他们的行为而改变,但是,这是人们身上一个稳定的特点。”

即使是淘汰赛也会影响到我们

人类主要产生两类蚊子通过两组不同的气味受体,Ocro和IR能够检测到的味道。为了了解这些是否能够阻止蚊子看到人类,研究人员创造出缺少一或是两种均没有的突变体。Orco突变体依然感知到人类的吸引,可以区分“蚊子磁石”和低吸引者,而IR突变体从多种角度不再受到人类吸引,但是依然保有找到我们的能力。

这并非科学家所期待的结果。“目标是一只蚊子不再受到人类的吸引,或是所有人对于蚊子来说,差别减弱,昆虫无法分辨第19号,或是第33号样本。这将会是巨大发现,”Vosshall说到,因为这能够促使更为有效的驱蚊剂的发展。“不过,这并非我们所见。这的确令人感到泄气。”

这些结果成为Vosshall近日大量研究的补充,其他报告也发表在《Cell》杂志中,其中解释了埃及伊蚊别致的复杂嗅觉系统实际上属于累赘。不过,这是雌性蚊子赖以生存和繁育后代的保障。没有血液,她依然无法做到。这也是为何“她有备用计划,备用计划和备用计划,而且能够感知人类皮肤化学物质的差别,”Vosshall说到。

蚊子具有的气温追踪明显牢不可破的能力令我们难以想象未来我们不是昆虫吸血名单之中的首选。但是可能的情况就是控制我们皮肤的微生物组。这存在可能,皮脂和皮肤有着高吸引的33号样本实验者可以涂抹19号样本主人皮肤皮脂从而提供蚊子叮咬保护。

“我们没有完成这项实验,”Vosshall解释到。“这是一项很难的实验。但是如果这能够得到验证,那么你可以想象,借助饮食和微生物组的干预,你可以改变皮肤分泌的皮脂,这样你可以把33号转变成为19号。但是,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推断。”

她和自己的同事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激励研究人员测试其他的蚊子物种,其中包括疟蚊属,这类蚊子是疟疾病毒的载体,Vosshall补充到:“我认为能够了解其普遍影响将会是非常,非常酷的研究。”

故事资源:

洛克菲勒大学

日志参考

Maria Elena De Obaldia,Takeshi Morita,Laura C. Dedmon,Daniel J. Boehmler,Caroline S. Jiang,Emely V. Zeledon,Justin R. Cross,Leslie B. Vosshall。蚊子对皮肤衍生羧酸水平不同吸引的差别。《Cell》,2022年;185(22):4099。数字对象识别码:10.1016/j.cell.2022.09.034

摘录网页

洛克菲勒大学。“为何一些人会吸引蚊子。”《ScienceDaily》,2022年10月27日。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0/221027124001.htm


信息来源:洛克菲勒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洛克菲勒   蚊子   埃及   皮脂   磁石   阶段性   研究人员   尼龙   样本   皮肤   人类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