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伟两年半亏10.7亿估值一月飙升34亿 核心产品研发半年仅投360万尚未商业化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又一内窥镜企业,再战IPO。

近日,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诺伟”)再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英诺伟第二次递表,此前该公司曾在2022年4月29日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因未能在6个月内聆讯或招股而失效。

资料显示,英诺伟是一家微创手术器械研发商,成立于2009年,主要专注于消化内镜和泌尿外科相关高值耗材的研发和销售。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英诺伟已有多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但是公司仍未摆脱亏损的局面,2020年—2022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英诺伟净利润累计亏损10.7亿元。在众多支出中,研发成本十分引人注目。2020年及2021年,英诺伟研发成本均超过公司总收入,其中超八成为股权激励费用。报告期,核心产品的研发成本仅为950万元、800万元及360万元,目前,英诺伟核心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底英诺伟完成C2轮融资,估值达62.50亿元,一个月猛增34.5亿元。就在2021年,英诺伟出现产品因不合规被召回的情况,还因产品不合规被市场监管局处罚。

核心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

资料显示,英诺伟为中国领先的非血管介入手术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遍布全球。迄今为止,公司拥有33款在中国、美国、欧洲及日本获得批准的产品及16款开发中产品。

业绩方面,2020年—2022年上半年,英诺伟分别实现收入1.37亿元、2.55亿元及9776.9万元。但是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其净利润分别亏损1.71亿元、6.95亿元、2.04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10.7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公司亏损同比大幅增长208.4%。对于亏损持续增加,英诺伟指出,是因研发开支及运营开支等方面支出增加所致。

具体来看,2020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1.39亿元、2.91亿元及6350万元,分别占收入的101.1%、114%及65%,研发成本中超八成为股权激励费用。其中,核心产品的研发成本分别为950万元、800万元及360万元,分别占公司研发成本总额的22.0%、17.7%及13.8%。

从产品角度来看,目前英诺伟的核心产品一次性使用电圈套器及等离子手术设备(NW—100)尚未实现商业化,目前两款设备所属的有源医疗器械板块贡献的营业收入较低。

报告期内,英诺伟销售有源医疗器械所得收入分别为210万元、280万元及40万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5%、1.1%及0.4%。英诺伟指出,因研发、商业化及运营开支增大,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持续产生净亏损。

毛利率方面,2020年及2021年,英诺伟毛利率分别为63.2%、63.7%,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至57.5%。

目前,英诺伟销售市场布局海内外,2021年国内及海外收入贡献71%和29%,主要客户为医院,产品已经渗透至超过1500家医院。不过英诺伟主要通过分销网络实现销售,2021年前五大分销客户收入贡献26.7%,最大客户贡献13.3%。

另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英诺伟手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7亿元。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国家对“两票制”的进一步推进,类似英诺伟这样现金流相对缺乏的企业,预计其业务布局会受到一定影响。

估值一个月飙升1.23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英诺伟已经完成多轮融资,估值大幅飙升。

目前,英诺伟共完成六轮融资。根据招股书,英诺伟已先后完成1.1亿元A1轮、3000万元A2轮、3000万元B1轮、3000万元B2轮、4.375亿元C1轮和2.5亿元C2轮融资,合计融资约8.875亿元。

此外,招股书显示,英诺伟在6轮融资后的估值分别为5.91亿元、6.11亿元、7.15亿元、10.30亿元、28.00亿元和62.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英诺伟完成C1轮融资时间为2021年9月29日,不到一个月之后的2021年10月20日便完成C2轮融资。以此计算,不到一个月,英诺伟的估值增长34.5亿元,飙升了1.23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就在估值飙升之前的2021年8月,英诺伟发生了一起因质量问题主动召回产品的事件。

公开消息显示,因输尿管支架管(型号:IVX-UT-01-472610,批号:201214-UT)的固定强度检验结果不符合其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标准。英诺伟对其生产的输尿管支架管(批号:201214-UT,型号:IVX-UT-01-472610,注册证号:沪械注准20182140340)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

另外,2021年12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英诺伟“生产、经营、使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不符合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为处罚理由,没收英诺伟医疗物品,并罚款44.3225万元。

不过,从行业发展方面来看,英诺伟所在的行业赛道,正迎来风口。招股书显示,全球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持续增加,由2016年的7710万例增长至2021年的1.13亿例,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56亿例。国内市场方面,2016年至2021年中国有源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由66亿元增至1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3%,预计2030年将达到496亿元。

对此,有行业从业者表示,在内窥镜领域,重复使用的产品始终存在器械污染及感染患者的风险,所以一次性内窥镜的需求预计是会持续增加的,行业从业公司的市场机会也在持续增大。

对于英诺伟来说,其在商业模式上仍需要优化,再加上国内医疗器械的集采正在全面铺开,未来公司的产品可能纳入集采,或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毛利率   长江   商报   上半年   医疗器械   融资   核心   成本   半年   记者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