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景祁连风光好

文/图 兰新天

深秋一日,借一个节会在草原腹地的祁连县举办,笔者亦随行往祁连山深处一路向北……

车过达坂隧道,眼界兀地开阔,夏日里尽情铺陈的百里油菜花海,眼下全然匿迹,新翻的泥土,黝黑潮湿,它们以土地特有的语言,道出此地夏秋季时节的丰裕富厚。

车抵达坂山观景台,导游小玉指着远处顶天立地的巍巍雪峰,说那就是岗什卡。听到,兀自一惊,之前几回走过浩门河两岸,却不曾遇上如此通透明丽的天光,所见岗什卡雪山,不是被雾霾掩藏,就是被浮云拥抱,这一刻所见真容,积玉堆琼,山巅横卧,它在白雪覆盖的众多山脊的朝拜下,静默安详,于蓝天下传递出一份独有的高贵典雅。

车过景阳岭,已然进入祁连地界,沿着一条令人胆寒的结冰道路,我们乘坐的大巴小心翼翼地继续向北行驶……

入祁连境,始知“祁连”为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腹地而得名,因其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

峨堡古城,地处祁连县峨堡镇政府所在地,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隘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信步走进新建的博物馆,一幅幅珍存的图片将峨堡的历史一一翻开,不由叫人生出一份“念天地之悠悠”的悠远寥廓情怀。

峨堡古城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城墙残高6米,宽6米,有东、北、南三门,均有瓮城。在《西宁府志·古迹》中,有这样的记载:“(峨堡古城)在卫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时筑,今遗亘尚存。”

往昔坚固厚重的古城墙,历经沧桑,不过成了眼下这一段段不起眼的残垣断壁。而它所承载的历史,那些历经岁月荡涤而依然铭刻于心的时光印痕,却依然鲜活生动。

抵达祁连县府所在地八宝镇时,暮色已经很重了,用餐工夫,看到对面落雪的平缓山梁被晚霞映衬得一片嫣红,一窗风物,恍如明眸皓齿的长辫美人,在人眼前灵动地活起来……

翌日凌晨,当我们抵达卓尔山风景区时,东方瓦蓝色的高空上透出几许淡淡橘色,大朵大朵的祥云,被日出前的光线所折射,红彤彤地缠绕在对面牛心山的高处,陡然之间为那硬朗雪山增添了几分轻柔曼妙,眼眸尽处,一派云蒸霞蔚景象,我知道,祁连山的太阳就要露脸了……

卓尔山景区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卓尔山,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

果然。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丹霞地貌,进而养育出了美丽红润的“皇后”——卓尔山。

站在卓尔山顶极目四望,因四周没有任何遮拦,视野极为开阔。对面,便是一山尽览四季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与白杨沟风景区,背面,则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

好一座巍峨奇美牛心山!

其海拔4667米,不仅成为祁连的象征,也以无限风光,夺得世人赞誉。看啊,这是夏季的牛心山景区——山麓麦浪翻滚,菜花飘香,显现出一派高原河谷农业景象;向上,植被茂盛,绿草如茵,是优良的牧地,是真正的“祁连山下好牧场”;中部的广阔区域里,灌木丛生,俨然一派林海风光;再向上,稀疏植被逐渐过渡成为石山,峰顶处,白雪皑皑,常年不化……

此日,我们两次造访卓尔山,这样的安排于笔者而言,实为弥足珍贵——清晨,看到卓尔山华丽的初阳,虽欢欣,心底尚留一丝不明所以的缺憾,直到于午后再次造访卓尔山,走近祥和塔处俯瞰八宝河流域,但见对面牛心山下,黑森林与田野牧歌交相辉映,显露一派悠然气象;河谷地带,小楼林立,一座宁静安详县城,就于此地千年繁衍,养育出别样的风物景致……

那一刻,天光透亮,大地明净,牛心山像一位身披亮色铠甲的骁勇武士,英姿勃然,近处的经幡,如鸟雀般拍打着翅膀,几许清风,犹如裹着诗之甜美,向人徐徐而来……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祁连   祁连县   风物   青海   天光   匈奴   植被   丝绸之路   景区   古城   风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