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中国带头,中亚各国纷纷“向东看”,让俄罗斯人开始警惕?

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在经贸领域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中亚各国先后“向东看”,经济重心随之东移,同时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已超过俄罗斯。对此,俄罗斯人已经表达出的警惕性并担忧,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和影响力将因此下降。但是这种担忧,其实大可不必。

俄罗斯《生意人报》日前写道,中国目前是中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亚与中国去年的贸易额为337亿美元,仅次于中亚与俄罗斯的358亿美元贸易额。在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去年在的中亚国家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为俄罗斯的两倍。在过去20年间,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在增长了24倍以上,而同期中国的整体对外贸易额也就增长了8倍。

对此,一些俄罗斯网友担心“俄罗斯将失去中亚”、“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正在下降”。然而实际上,俄罗斯人的这些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中亚重心东移的大趋势,早已是不可阻挡。在中亚这盘大棋局中,不仅仅有中俄这两个玩家,土耳其、印度、美国和韩国都已经入局落子,只不过在这场棋局中,中国目前暂时取得了领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视中亚地区为自己的“战略大后方”,努力维持对中亚各国的影响力。刚开始的时候,中亚这些国家都很穷,所以即使俄罗斯当时也没什么钱,叶利钦政府照样能对这些中亚国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举个例子,中亚各国当时为了赚取外汇,建设国家,因此建造了不少能源管道对外出口能源。而在叶利钦政府的压力下,当时建造的大部分能源管道都途经俄罗斯,因为这样的话,一旦未来哪个中亚国家“不听话”了,俄罗斯就可以随时用能源管道作为把柄来敲打他们。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越来越快,俄罗斯也越来越难以掌控这一地区,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中亚门户的进一步开放,俄罗斯在经济领域的吸引力对于中亚各国来说越来越小。如果我们仔细看新闻,就会发现,中亚国家对于集安组织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其对于“独联体”或者“欧亚经济联盟”的兴趣。

中亚现在大部分国家,其实早已摒弃了对俄“一边倒”的政策,转而寻求在东西方力量之间寻求平衡,而这也吸引了许多域外国家与中亚各国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5月份,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率领一支跨部门代表团访问中亚四国,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9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愿意加入上合组织”,其意图之一,就是为了扩大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甚至连印度也想分一杯羹,于上半年增加了对恰巴哈尔港的投资。

但不论是美国、印度还是土耳其,他们投资中亚的目的,都不单纯,都有各自的小算盘。美国投资中亚,是为了在“后阿富汗时代”重返中亚,将力量重新投射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以此为支点,重新立足于中俄的共同战略大后方,对两国进行遏制。

土耳其投资中亚,是为了在该地区推行其“泛突厥主义”。中亚大部分国家与土耳其在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少共同点,因此在苏联解体后,有着“大突厥梦”的土耳其趁虚而入,企图在中亚这些“突厥民族”中推广自己的软影响力,目的是将信仰相同的中亚国家纳入其势力范围,并以此为跳板向中俄境内渗透。当然,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突厥语系国家)

至于印度为什么投资中亚,理由就更直接了,一是为了遏制巴基斯坦,二就是不希望中国在中亚“一家独大”。在投资阿富汗前政府失败后,印度希望在中亚找到新的自足点,与中国和巴基斯坦进行竞争。

相比于以上这些国家,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显得十分光明正大了。找不到任何问题。中俄关系高度发展,中国不可能想遏制俄罗斯;中印之间虽然有一些矛盾,但中国还不至于用中亚来遏制印度,根本没那个必要。

中国加强与中亚的合作,单纯就是为了做生意,互利共赢,让双方都赚更多的钱,让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因此,俄罗斯人其实也不必对中国与中亚的合作过于担忧,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应该对中国的对外合理投资感到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中亚   中亚地区   叶利钦   中国   土耳其   突厥   俄罗斯   印度   美国   俄罗斯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