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收入组织 兜牢三保底线

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把抓好收入组织作为首要目标,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底线任务,坚持“两个优先”原则,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截至10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9亿元,同口径增长35%,总量排名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7.5亿元,同比增长17%,总量、增幅排名均为全省第七。全市“三保”支出94.52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0.85亿元,保工资79.29亿元,保运转4.38亿元。在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财政收入达到预期目标,全市人员工资、社会保缴费及各类津补贴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虽然通过一系列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政策措施的实施,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主干税源不足,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县区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加之新兴财源储备不足,财政收入总量小,以及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及各类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持续稳定增收面临较大挑战,“紧平衡”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运行的常态,筑牢“三保”底线压力进一步加大。

全市财政部门将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一是依法依规打足三保预算,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三保”保障标准,人员经费定员测算,运转经费按类档足额预算,基本民生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打足打实,加强县级“三保”预算审核,从源头上全力保障“三保”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多措并举抓好收入组织,加强收入执行分析研判,坚持抓产业、强实体、拓财源,紧盯重点税源和关键环节,做好收入征缴,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和转移支付等政策、资金、资源支持,做大财政“蛋糕”;三是全力以赴强化资金保障,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执行,优先保障“三保”及重点民生领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缩一般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办好为民实事;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资金监管,完善事中“三保”动态监控、事后应急处置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底线   财政部   收入   财源   支出   民生   全市   预算   财政   资金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