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越胆小,过得越好

作家喇嘛哥在《狗日的中年》中说: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地迎合上司的心思。”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水深火热,生活步履维艰。


看多了世事无常,见惯了人情冷暖,人也变得越来越谨慎胆小。


但这其实是一种成熟,一种看透了生活的通透,懂得了圆融的妥协。


一个人越活越好的征兆,往往是从中年时期变得“胆小”开始的。

不敢惹事,为人低调


周国平说:“到了一定的年纪,总要学会与周遭的一切和平相处。”


人至中年,在社会中行走,最怕藏不住锋芒,为人高调。


若高调过了头,势必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为人低调,藏锋显拙,方能宠辱不惊,闲庭信步。


蔡元培一生成就斐然,受人敬仰。


但其实,他年轻时也是血气方刚。高调行事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当时多遭人排挤非议。


后来,他渐渐收起自己的锋芒,常常以低调示人,不炫耀,不争辩。



有次,中国参加伦敦举办的画展,组委会派蔡元培和林语堂参与选画。


当时,有位国外的汉学家自认是“中国通”,在观览时滔滔不绝,“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一直说个不停。


蔡元培知道这位友人是有意显摆,面对他的漏洞百出,没有当面反驳纠正,只是轻轻点头示意,以笑应之。


在蔡元培的沉默中,这位汉学家深感自己无礼,便不再多言,看向蔡元培的眼光里,多了一份敬佩和欣赏。


蔡元培的这份谦卑低调,也一直为外人所称道。


为人藏锋不张扬,处世低调不炫耀,是给自己留退路,为自己聚福气。


真正成熟的中年人,遇事淡然处之,懂得包容别人的不堪,这既顾及了别人的脸面,也在无形中彰显了自己的格局。


学会收敛,懂得克制,才是成年人为人处世的最佳法则。


冯骥才曾在书中写到:“低调,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行至半坡的年纪,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低调的人生不浓不烈,不露锋芒,却更能给人一种内心强大的从容感。

不敢拼命,保重身体


叔本华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话虽如此,却知易行难,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总是以为自己年轻,就不把身体当回事。


殊不知,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拥有健康,或许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真的失去了一切。


有位大公司的高管,年轻时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带着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一直在一线拼命奋斗,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战绩。


有一天,他却突然申请退到二线当技术顾问了。


这个决定,惊呆了公司不少人。


当被人问及原因时,他无奈笑着说:“年纪越大,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了,年轻时过于拼命,身体落下了不少病根,人到中年,还是身体最重要,命最值钱呀!”


中年人越过越好的状态,绝不是透支身体,拼命赚钱,而是保重身体,健康地活着。



作家李筱懿对此就深有感悟。


她说自己在40岁之前,把幸福解读为“有”:有钱,有车,有房,有事业。


于是她拼命工作,竭力获取那些她认为能让她快乐的东西。


直到40岁那年,劳累过度病倒了,这才领悟到,原来幸福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出走半生,就会发现: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身体不好,做什么都有心无力;身体健康,日子才有奔头,生活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人到中年,幡然醒悟:身体健康,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富足;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筹码。

不敢任性,重视家庭


王小波曾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写道:“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年轻时不管不顾,浑身是胆,是对自我挑战的一种勇气;


成家后不敢任性,如履薄冰,则是对家庭责任的一份担当。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年人,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工资福利也都不错。


有天,有个朋友来找他,告诉他只是拿死工资没啥前途,让他和自己一块去做生意。


听朋友描绘的宏伟蓝图,说实话他也心动了,要是以前年轻时,他会毫无犹豫选择放手一搏。


可如今,他身肩家庭重担:父亲生病住院需要自己照顾,妻儿需要自己陪伴。


他深知做生意的风险,不敢任性冒险,最终决定以家庭为重,拒绝了朋友的邀请。


后来他听说,朋友因为失误,赔得一塌糊涂,弄得家里鸡犬不宁,最终家庭破裂。


他感慨道:“我现在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是因为我在家庭最需要我的时候回来了,而不是等到我最需要家庭的时候……”



经历过风雨,见证过生死,就会明白,比起任性,家庭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人到中年最大的无奈,不是无钱无势,而是孤立无援。


中年人为了家庭而放弃冒险,不过是懂得取舍进退的智慧,把家庭排在了第一顺位。


正如林语堂所说:“幸福无非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跟爱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游戏。”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此:把每个平常稀松的日子,过得充实而丰盈。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幸福真的不是赚了多少钱,取得了多大成就,而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家人围坐,是人生路上的底气所在;家庭和睦,是晚年幸福的动力源泉。

越“胆小”,过得越好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曾在千钧一发时救了你的技能?


有一个高赞回答只有两个字:认怂。


“认怂”看似是一种认输投降,实际上是认清生活真相后的另一种勇敢。


遇到事情时,与其为了逞一时风光,因小失大,不如学会认怂,知难而退。


人到中年,性格越怂,胆子越小,生活越好。


博主@江湖小六分享了一段经历:


自己有个同事老李,四十多岁,在一家公司勤勤恳恳地干了十几年,口碑极好。


最近部门新调来了一个领导,不仅事事针对老李,还当众让他下不来台。


新领导先是给他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让他不得不留下来加班;之后又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责骂他效率低,任务完成得太慢,浪费公司资源。


大家都以为老李一定会怼回去,或者直接辞职走人,当场给新领导难堪。


但没想到,老李只是默默听从安排,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一段时间后,新领导见老李没有反应,觉得没意思,自己也就消停了。


当被大家问到:“新领导那么过分,为什么要受这个气?”


老李笑笑回答:“领导要摆谱耍官威,我何必要闹不愉快,干脆“认怂”,既让领导有面,我也能保住工作。”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谦恭地活着。”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无所畏惧地反抗,而是认清现实的通透。


抬头做事是一种难得的自信,低头做人却是一份清醒的选择。


有些事情看似不做是胆小,实则更多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人生苦短,余生很贵,别为难自己,少跟生活对着干,才能有朝一日干过生活。


适当的“胆小”,一时的让步,路才能越走越远,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钱钟书曾说:“一个人到了二十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年少之时,意气风发,在世界横冲直撞,是你折腾生活的姿态;人到中年,行至半坡,不再争强好胜,是你历经世事后的智慧。


中年人最舒服的活法,不过是认清了世界,放过了自己后,学会了“胆小”。


不轻易惹事,为人低调沉稳,才能兜得住自己的福气;


不为难自己,向健康低头,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不任性冲动,善待重视亲人,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中年以后,管好自己,行止有度,适当妥协,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


作者:有书Jov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胆小   中年   人到中年   中年人   年轻时   低调   身体   领导   幸福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