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万民远:放弃估值泡沫

文 | 黄慧玲 实习生 林晴晴

编辑 | 郭楠

医药板块近期强势反弹。Wind数据显示,自9月27日以来,截至11月3日收盘,中证生物医药指数(930726.CSI)上涨22.66%,中证中药指数(930641.CSI)上涨21.63%。

这也让医药基金集体松了一口气。《读数一帜》统计发现,9月27日以来,医药健康类主题基金平均上涨14%,今年以来跌幅收窄至-17%。(注:主题基金包括基金名称中含有“医药”“医疗”“健康”关键词的产品)

过去三年,是医药基金大起大落的三年。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三年,2019年以来医药基金平均上涨121%。但如果把时间轴的起点设置成2020年1月1日,平均涨幅只剩33%。2021年至今,医药基金平均下跌21%。

熊市见真章。《读数一帜》梳理现任基金经理管理三年以上医药主题产品业绩清单发现,截至11月3日,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超过六年时间,任职回报183%,折合年化回报18%,在任职超三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二。从回撤数据来看,融通健康产业相对前期高点的回撤仅有-3.57%,在同类中排名第一。

万民远于2016年8月接管融通健康产业。今年以来,该基金上涨2.63%,是市场中少数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在同类2163只基金中排名第56位。此外,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都排在全市场同类基金前四分之一的水平。

(截图来源:天天基金网)

万民远是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博士,读书期间就喜欢研究股票。工作后,他也喜欢和投资者交流。今年以来,随着医药板块的持续下跌,万民远对路演更积极了。他说,他对当下医药板块的投资充满信心。

万民远为什么有信心?他如何做到过去四年的持续领跑?他的投资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读数一帜》连线万民远,详解其投资逻辑并整理对话如下,对话共6054字。

以下为精彩观点摘录:

谈医药板块

1、我们很少遇到估值这么低的医药股。医药行业及公司的基本面明年会改善,从细分领域的集采指标中,我们能看到政策的拐点。此前,政策是压制医药板块情绪的核心因素,如今行业政策的边界逐步清晰,近期陆续出来的集采政策好于市场预期。

2、这个行业很多领域的技术壁垒有限,但是行业景气度好,又叠加新冠疫情带来的需求,不过,上百倍的估值不太合理,所以我的基金组合里很少有估值特别高的品种。

3、未来整个板块的贝塔机会或许不够明显。2019年、2020年行业贝塔机会好,主要是构成指数的个股处于高速成长期,估值弹性大,对指数贡献度大。从现在时点看,这些构成指数的大市值公司业务成长性天花板有限,估值弹性在减少。指数成分股之外的个股机会可能比较明显。

谈估值泡沫

1、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让回撤幅度相对可控。股票的波动大主要原因在于估值处于高位,容易大幅波动。

2、A股市场大部分都是做成长股投资的,而成长股本身估值比较高,当它的渗透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估值下降得比业绩增速还快。所以有可能看到业绩在增长,但是股价在下跌,因为公司的估值在不断地下移。

3、股票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非理性的投资者决定的。股价跌到最底部的时候,有些投资者绝望了离场了,基本上股价就到底部了;当一个股票股价疯狂到所有人都关注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追涨了,股价基本也见顶了。

4、不用纠结是不是最低或高位,匹配度不够了,或者自己拿着忐忑不安了,那就卖出。错过了没有关系。

谈组合风险控制

1、个股集中行业分散,是为了规避系统风险。比如我看好CXO,但是我对整个CXO行业的持仓不会超过一定比例,这是我对自己的硬性要求,这样就不会过度自信。

观点:“当前抱有坚定信心”

《读数一帜》:你在最近的路演里说:“现阶段你信心满满”。这句话的意思是:目前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是你见过的最好状态吗?

万民远:在我的投资框架体系里面,估值和成长的匹配度最重要。我们很少遇到估值这么低的医药股。医药行业及公司的基本面明年会改善,从细分领域的集采指标中,我们能看到政策的拐点。此前,政策是压制医药板块情绪的核心因素,如今行业政策的边界逐步清晰,近期陆续出来的集采政策好于市场预期。另外,整个行业已经跌了1年多,估值处在最近十年的低位,机构持仓也在低位,这就是机会。因此,现阶段我对行业信心满满。

《读数一帜》:你提到最近的行情主要原因是政策。那么过去一年多医药板块的低迷表现,主要是受政策影响吗?

万民远:第一,此前大家对政策预期悲观,医药对政策较为敏感,随着药品集采从医保品种向非医保拓展,市场对行业政策的边界有些担忧。

第二,和过去涨得多有一定的关系。2019年、2020年医药涨得多,估值确实比较贵。这个行业很多领域的技术壁垒有限,但是行业景气度好,又叠加新冠疫情带来的需求,不过,上百倍的估值不太合理,所以我的基金组合里很少有估值特别高的品种。

《读数一帜》:接下来医药可能会走出什么样的行情?

万民远:整体判断,目前时点,医药有机会开启慢牛。慢牛并不是说医药指数会暴涨,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基本面扎实、业绩增速相对确定、估值相对匹配的,可能会有长达2-3年的长牛空间。

但是整个板块的贝塔机会或许不够明显。2019年、2020年行业贝塔机会好,主要是构成指数的个股处于高速成长期,估值弹性大,对指数贡献度大。从现在时点看,这些构成指数的大市值公司业务成长性天花板有限,估值弹性在减少。指数成分股之外的个股机会可能比较明显。

医药行业受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环境变化等长期逻辑支撑,即使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保支出仍旧保持每年两位数的较高增速,未来自费部分的支付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医药行业最大的魅力是什么?不断涌现的产品升级、技术创新。有创新就意味有新的投资机会。

《读数一帜》:四季度你最看好的方向有哪些?

万民远:看好四季度医药板块估值切换行情,板块从去年高位回调近50%,调整幅度大、调整时间长,交易拥挤度大幅降低,估值和机构持仓均处历史低位。进入四季度,医药板块大概率迎来估值切换行情。目前主要看好创新和疫后修复方向。主要包括:CXO、零售药房、高端器械进口替代、消费医疗以及原料药、中药。

操作:“行业顺应市场,个股对抗市场”

《读数一帜》:在同类基金产品中,你管理的基金回撤相对较小,如何做到的呢?

万民远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让回撤幅度相对可控。股票的波动大主要原因在于估值处于高位,容易大幅波动。我对股票没有偏见,也不会有执念。当下大家看到我的组合里中小市值偏多,只是在这当下的阶段里确实中小市值比较好。

我的组合里的重仓股,如果不值得我持有3到5年,那么我不会选择重仓。假如我的重仓股一个月涨了4倍,我肯定会把它卖了,换成其他更有性价比的品种,我更看重的是估值和成长的匹配度。

A股市场大部分都是做成长股投资的,而成长股本身估值比较高,当它的渗透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估值下降得比业绩增速还快。所以有可能看到业绩在增长,但是股价在下跌,因为公司的估值在不断地下移。所以我就不去博估值泡沫还能不能维持,一旦我觉得估值和成长匹配度不够了,我就卖掉,去找下一个有性价比的东西,这样我的心态才能更加从容。

《读数一帜》:为什么你的组合呈现出来的换手率比较高?

万民远从表面上看,我的换手率确实不低。但是实际上按照我的投资框架体系,我的换手率并不高,我平时确实也不怎么操作。

我的产品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机构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行为相对一致,所以我经常会遇到因为产品规模变化,而被动换手的情况。

除非我的组合整体泡沫估值很高,一般我都不做仓位的选择,仓位上的差异主要是申赎导致的。

《读数一帜》:你重视回撤和PE,我以为你是熊市型选手。但在前两年风格不是特别有利的时候,你的业绩也很不错。怎么做到的?(读数君注:融通健康产业2019年收益87%;2020年收益67%;2021年收益15%)

万民远:表面上看我确实是低估值,但是我并不是简单的低PE选股,尤其是重仓的股票。我构建组合有三个原则:

一是在好的Beta里面去找Alpha。也可以理解为在行业选择上我会顺应市场,在个股选择上我会对抗市场。

要在好的细分赛道里去找优质公司,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没有前途。医药基金经理对于细分赛道的看法大同小异,比如过去两三年里医药最好的赛道是CXO。大部人会选择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而我会下沉到二级行业,甚至三级行业的龙头,这类龙头市值中等,成长性比龙头好。

二是用绝对收益的理念做相对收益。经历过2015年的股灾后,我就决定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尽量把净值曲线做得更平滑一些。投资中,以估值与成长的匹配度为优先条件,对股票不要有偏见,也不要有执念。

三是相信常识,投资永远做大概率的事情。常识很简单,比如均值回归。

《读数一帜》:从最近公布的基金三季报可以看到,你加仓了一家药企,之前也投了很长时间,也在股价高位卖出过?

万民远:对,这就是我在践行“相信常识”,投资永远做大概率的事情。此前,单产品医药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也不是重磅创新药,放眼全球市场也很罕见,这其实也有违于常识,估值也不便宜,我就卖掉了。前段时间这家公司市值跌到600亿市值以下,按照其明年的利润测算,估值10倍左右,集采风险也落地,未来大概率能赚业绩成长的收益。

《读数一帜》:你觉得自己对医药的认知能力比同赛道其他选手更强吗?

万民远:不能说自己的认知能力比别人强。我相信专业医药基金经理之间的认知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异,看好的赛道、行业都大差不差的。只能说大家在估值和成长性上寻求的平衡点不太一样,所以个股选择上有所差异,我对估值与成长匹配的中小市值公司选择更多一些。

这并不是说小股票的弹性就大,核心还是看公司估值与成长的匹配度或者说性价比。个人风格偏逆向投资,所以喜欢提前预判,详细论证,左侧布局未来业绩有望快速增长的公司。等它的价值被市场发现的时候,能享受到业绩和估值提升的双重溢价。

我们也会经常跟同业交流。从主流券商研报、公募基金季报年报持仓来看,医药投资领域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看好的品种差别不大,只是大家对确定性的判断有差异。我会从各个角度让这些不确定性变得更确定一些,这其实也是不同基金经理之间的预期差。

《读数一帜》:能不能举个例子,你如何解决其中的不确定性?

万民远:以CXO为例。2019年,机构配置较多的是行业龙头公司(下称“A公司”),而我选了一家小市值公司(下称“B公司”)。

我为什么买B公司?这个跟我们的前瞻研究有很大关系。我在医药行业已经研究了11年,很多公司还没上市就已经深入研究了,上市的时候我们可能关注度更高一些。

A和B的成立时间其实差不多。一般观点是:A公司当时已经上千亿市值了,然而B公司才上市,且体量很小,普遍会觉得B公司不太有投资价值。

我喜欢研究一个公司的历史,看看过去的发展为什么差距那么大。我发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A公司走到海外赚国外的钱,有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订单转移的逻辑支持,业务和市值增长很快。而B公司觉得金融危机要保守一点,就专注于国内。

而且B公司当时预判国内的创新药一定会起来,这个观点拿到今天来看依然是对的,只是太左侧了。中国创新药确实起来了,只是这两年才开始起来。在中国创新药还没起来的时候,订单自然有限,业务做不大很正常。

虽然它做不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跟国内各药企的关系搞得很好,服务更接地气。所以当国内创新药崛起的时候,它自然就是最受益的,反映在股价上弹性也大,当然跟它的基数低也有关系。

基于这个逻辑,我判断B公司订单和营收会快速增长。因为中国创新药崛起了,很多医药研发公司也开始把业务外包了。这通过产业的趋势和一些常识就能判断,再去公司调研验证,后面公司业绩确实持续超预期了。

所以当时40亿市值时我很有信心,相信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只是没想到最后成为十倍股。当然我也并不是在最高位卖掉的。我会根据市值大小来决定持仓比例,市值400-500亿时,我判断存在明显的估值泡沫,这个钱我赚不了。

高估值必然高波动,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会让我投资做得更从容与淡定。

《读数一帜》:你不参与估值泡沫的阶段,那是不是容易卖得早,会有遗憾的时候吗?

万民远确实会有卖得早的时候,但是我一点都不遗憾,在我的投资框架体系里面这是必然的。股票的高位和低位都不是理性投资者决定的。

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非理性的投资者决定的,股价跌到最底部的时候,有些投资者绝望了离场,基本上股价就到底部了;当一个股票股价疯狂到所有人都关注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追涨,股价基本也见顶了。

我们无法预测最高点、最低点在哪里,更不奢望自己卖在最高位,买在最底部。但是我们也会给资产定价,知道价值的锚大概在哪里、偏离多少。我会随着股价上涨而卖出,因为我也不知道究竟会涨到多少。回头看,平均下来我卖得很好。

理念:“对股票没有偏见也没有执念”

《读数一帜》:你对个股的重仓度比较高,但行业相对分散?

万民远:对,就是为了规避系统风险。比如我看好CXO,但是我对整个CXO行业的持仓比例不会超过一定比例,这是我对自己的硬性要求,这样就不会过度自信。

如果大比例重仓某一个行业,一旦看错了则会犯大错。正因为我对成长与估值的要求、我对行业配置比例的限制,我才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我不一定跑到最前面,但是我一定不会跑得差。

《读数一帜》:为什么你会把估值与成长的匹配度放在你投资决策的第一位?

万民远: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了这个投资纪律的。回顾2015年的股市大跌经历,历历在目。那一年,我跟着我的前领导一起做私募,我们公司发行的第一只产品,是由我担任基金经理。前期业绩很好,但是2015年牛市结束后开始了剧烈调整,我管理的产品收益也快速回吐。虽然我们的客户没有亏钱,但是客户的体验非常不好。

经历过这次腥风血雨后,我投资中对估值性价比比较看重,坚持逆向投资也源于此。2017年之后,我就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投资框架体系。

《读数一帜》:修正的过程是怎样的?

万民远:投资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投资框架体系的过程,我修正的核心原因是2017年的业绩不理想。

人是有路径依赖的。我是2011年入行,当时是中小市值的牛市,所以我们重点覆盖的也是中小市值公司。虽然2015年股市大幅调整之后,中小股票跌了很多,但是直到2018年年中,中小市值公司依然在连续杀估值,调整了整整三年。因为2014年、2015年涨得太多了,动辄200倍PE,即便股价腰斩还有100倍PE,还有很多估值60、70倍的公司。

2017年我的组合里中小市值公司居多,而估值相对较低的龙头股表现较好,所以2017年我的业绩惨淡。2018年年中,我开始修正自己,业绩也慢慢起来了。

到现在,我对股票没有偏见,也没有执念。我不会自己贴标签说我喜欢大市值还是小市值,股票不分大小,我只看估值和成长的匹配度,看未来的成长空间。

《读数一帜》:你2017年的时候没有做好,反思后的结论是“估值要和业绩匹配”而不是“应该去买大市值”的?

万民远:对。核心是估值、成长的匹配,而不是市值大小。

2017年大市值公司估值较低,我在2018年之后开始慢慢建仓一些大市值公司。到2019、2020年的时候,大市值公司的行情好,但是我也在其中找到一些小市值的标的。我从来不去事前定义我买的是大、小市值,只是组合的市值正好是我筛选出来的结果。

当下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估值也足够便宜,比2017年的大市值的公司还便宜,为什么不去买呢?所以区别大市值、小市值没有意义,关键是看公司的估值和基本面。

《读数一帜》:你看中估值和成长的匹配度,股票价格达到什么样的“不匹配”程度你会选择卖出?

万民远:估值是否匹配,没有一个科学公式或模型能算出来,是市场博弈的结果,但我们也会感知市场的情绪。比如某CXO公司,估值一度涨到200倍,但是涨到150倍我就慢慢卖出了。今年又不一样,市场普遍认为CXO估值到50倍就很贵。所以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匹配程度不一样,要根据市场去感知。

不用纠结是不是最低或高位,匹配度不够了,或者自己拿着忐忑不安了,那就卖出。错过了没有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操作,我会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反映到产品上净值波动自然而然就小。

《读数一帜》:如果市场是比较包容的状态,你的包容度也会更大一些。

万民远:对。就是跟着市场情绪,去感知市场的波动。估值是一门艺术,熊市里可能跌到20倍PE,还会继续跌。但是跌到20倍,我也敢建仓,再跌再买。

《读数一帜》:其实你是非常关注市场情绪的。

万民远:我只有在市场情绪出现拐点的时候才会关注。并不是关注短期情绪变化,而是关注中长期的情绪变化。过去一个多月里,每次路演我都跟客户说,我很乐观。我们无法捕捉到短期情绪的变化,但是从当前时点看,对医药抱有坚定信心。

《读数一帜》:最近一个多月医药板块已经涨了不少(自9月27日以来,截至11月3日收盘,中证生物医药指数上涨22.66%),你现在还是很有信心吗?

万民远:医药行业经过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调整,如果从底部反弹起来,整个行业都会有估值修复的机会,往后会进入到个股Alpha的机会。

自述:“固执但不偏执”

《读数一帜》:你的策略容量上限是多少?

万民远:我偏逆向投资,2020年基金规模也到过40亿,个股集中相对较高。如果规模100亿,我则会适当降低持股集中度,事实上操作层面影响不大,建仓的冲击成本不大,我建仓一只股票通常会花半年时间,所以也不存在流动性的问题。

《读数一帜》:你会拓展其他行业吗?

万民远:做投资本身就需要终身学习,我也一直在拓展研究其他行业。公募基金的优势是搭建了投研平台,我们每个行业都有研究员覆盖,这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读数一帜》:你怎么看港股的医药?

万民远:对标A股,港股相对便宜。但是股价不只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还反映市场的流动性。当下港股的流动性问题值得考虑。

《读数一帜》:当下港股是陷阱多一些还是馅饼多一些?

万民远:当下的港股处于相对底部了,机会肯定不少。但是因为跨市场,以及港股跟美股的关联度相对较高,我的布局相对谨慎。

《读数一帜》:你在拓展能力圈的时候,有没有失误的时候?

万民远:有。之前买过一个汽车零部件公司,拿了很长的时间没赚到钱。也正因为有看错成本,研究的工作就要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细致,不仅看财务报表,行业上下游、竞争对手、公司管理层都要深入研究。

《读数一帜》: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万民远:固执但不偏执。我对股票没有偏见,也没有执念,比较淡定。固执是不盲从,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坚持。

《读数一帜》:什么是你的短板?

万民远:我时常强调对股票没有偏见,没有执念,我也尽量这样做,但是偶尔也会有路径依赖。如果大市值和小市值对比,我可能会更多选择小市值的,有可能最终这两个股跑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读数一帜》:在你看来做医药投资最需要的是哪种能力?

万民远:与时俱进,医药行业最大的特点是穷出不尽的创新。万物皆周期,成长终有时。要与时俱进去找到那些不断成长的品种。

《读数一帜》: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万民远:挺喜欢的,我太太说我就把工作当饭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万民   基金   读数   组合   市值   股价   泡沫   医药   行业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