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色达喇荣佛学院,登上金碧辉煌的坛城

我第二次来到色达佛学院,是2014年去德格印经院返回途中,因同行的房医生没有去过色达,于是我们就准备再去一次,第一次去时,因为碰上大法会,我们也没有上到坛城。离开德格县,本来想走白玉县到甘孜县,一打听,那条路也在修路,还是要翻越一座4000多米的高山,只好原路翻雀儿山,回到甘孜县城。

我们在地图上查到,过甘孜县城,有一条147公里长的路到色达,比走炉霍、翁达到色达要近90公里。这条路是455省道,经过四通达乡、泥柯乡、塔子乡到色达县城,翻越了冷隆、多隆松等几座高山,这条路上清静得有点吓人,除了我们,几乎没有别的车辆。尤其是在峡谷中穿行时,一会儿阴一会儿阳的光线更渲染出一种莫名奇妙的压抑气氛,我们还怀疑自己的路线是不是走错了,又跑冤枉路,只好到附近的村庄去打听路线,

这一路上,看见不少的寺庙,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除了最著名的喇荣五明佛学院,色达还有藏传佛教大圆满龙钦宁提派的康区母寺——亚龙寺,殊圣寺院甲修寺——甲修贡巴·塔钦桑珠朗寺,还有吉祥藏经院、甲学乡的拉则寺、纳折贡巴寺以及打龙寺、色拉寺等,这里星罗棋布着大小三十四座寺庙,每座寺院规模小则百人,大则上千人,更有汇聚了近万僧众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全部属于宁玛派(红教),所以有“色达山河一片红”之说。

经过5小时的颠簸,在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座落在金马草原上的色达县城。美丽的金马草原,这里有蓝天、白云、鲜花、小溪、成群的牛羊,这里的牧民纯朴,善良。

天色已晚,又来到色达,又住在同一处旅馆,住下后,马上向旁人打听,明天佛学院会开大法会吗?旅馆的小伙子非常热情,他的父母在喇荣沟佛学院做生意,他马上联系了,明天没有大法会。晚饭后,我还去周围的商店看了看,买了一些菩提籽小手链,我这次居然没有头痛,晚上还休息好了。

第二天早晨七点,我们就开车往二十多公里处的喇荣沟,又来到佛学院了。这次很顺利的,车一直开到山顶坛城的停车场,终于站在坛城山顶处,一览喇荣沟佛学院的全景。

震撼!还是震撼!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这便是成千上万的喇嘛和觉母(汉族称尼姑)们的宿舍,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着祥和的气氛。

一幢幢红色的小木屋在清晨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肃穆。红色的木屋在整个山谷的四面山坡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灰白的小道路连接着一个个房屋,纵横交错,十分壮观。

坛城源于密宗,是密宗教徒修炼的道场。坛城是梵文Mandala的意译,音译叫曼陀罗。坛城的梵文意思是圆圈,藏语意思是中心和边缘。在藏传佛教里,冈仁波齐就是宇宙的中心,围绕神山的就是边缘地带,能量由边缘往中心聚集。

当我站在色达佛学院金碧辉煌的坛城时,注视着那些喇嘛、觉母,以及穿着各式各样服装的人们,大家朝着一个方向,步履沉着安稳,围绕着坛城转经。坛城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从早到晚,坛城上始终摩肩接踵,人流滚滚,在和平安详的仪规里丝毫看不出丢城失地背井离乡的那种切肤之痛,却像是痛定思痛后的淡然出世。也许,这就是信仰的一种力量吧。

传说有一句关于色达的俗语:“死后上不了天堂,活着一定要去一次色达”,可见大家对色达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而对于很多信佛的人来说,色达肯定是他们心中无法取代的朝圣之地。

夏领队开着车下到讲经堂附近,我们就顺着下坡路往下面走,一路上拍摄了一些在路上行走的人们,我们也不好正面去拍摄,都是远远地拍摄。


我们无法去理解信仰的魅力,在这个远离大都市、生活特别艰苦的地方,却吸引着数千上万人静心修行。他们有着愉悦的神色,艰苦的环境让心境变得更加纯粹,一心研习佛经。

这高原上的一草一木,这高原上空的蓝天白云,还有那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的小木屋,修行者在此地潜心修行积攒功德,静静的用岁月与神佛对话。

这些裹着绛红色僧袍的宁玛僧人,三三两两成群,手拿转经轮,口中喃喃自语,穿梭于弯弯曲曲的小道之中,像一缕流动的红色血脉。

中午时分,已经下课了,我们可以走进佛学院的讲经堂里了,在大门的台阶两边,有放鞋子的地方,我们也脱下鞋子,赤脚走进讲经上课的大殿里,拍摄佛学院讲经堂的模样。

楼上有一群还在休息的学生们,都小声在交谈着什么、、、、、、

还有学生独自在看书背书,全神贯注的身影,在斜斜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庄严神秘。

这位学生席地而坐,手里还翻开书,专心致志,默默地背书。

在这里学佛修行的人们,他们是热爱生活的,有的在门口养着花,有的在房子后面开出一小块地,种上蔬菜。清晨,万户炊烟;白日,万众梵呗(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原声,源于印度声明学。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傍晚,万家灯火……外在恶劣的环境更加衬托出他们内心的坚忍、精神的丰盈。

从喇荣佛学院出来后,我们又去了旁边山上的天葬台,观望了一下天葬台,听说天葬时间是在下午二时,我们也没有再等了,就离开了那里,到炉霍县城休息吃午饭,继续踏上返回成都的路途。

色达历史悠久,民族民间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加之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色达草原广袤纵深、绿厚似毯、花香沁人、雪山冰川、层峦锦乡、溪河潺潺、牛羊挤行、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以格萨尔文化、寺庙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的两次色达之行,色达这座小小的川西北藏区小县城,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色达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有着别样的风俗习惯和风景,让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感到耳目一新,这大概就是色达的魅力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色达   梵文   甘孜   金马   绛红色   经堂   天葬   喇嘛   金碧辉煌   寺庙   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