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三分钟内决定了你一生?

你是否在三分钟内决定了你一生?


“我们不喜欢被带着走,但喜欢被哄着走。”




01


有一个叫小聪的人。

在上学的时候,曾经成日成日埋头苦读。

被父母逼着,老师压着。

而后,拿了个还算可以的文凭,找了个还算不错的工作。

书本教会了他如何解微分方程,背元素周期表,诵诗词。

他学会了大量的方法和工具。

很多问题,他也懂得如何处理。因为他知道去查,去学。

他没什么业余爱好,那唯一算得上爱好的就是看视频、看热文了。

他的生活虽廖廖一人,但还算不无趣。总有热闹的声音和文字充斥着他的时间。

这些倒也还好。寂寞难耐的单犬生活,你还对他又有多少苛责?

只不过,忽然有一天,他发现这样的生活他停不下来了。

一到下班吃饭时间,要么选择打包,要么选择外卖。坐在电脑前,衔着油滋滋的菜,嘻嘻哈哈。

吃完,美美地躺在床上,刷完热文,刷视频;刷完视频,刷电视剧。好不自在。

然而,你只要稍断他的网,他就会像个小孩一样又哭又闹,好像有人夺了他的玩具般。

(读完这句,你是不是有种抗拒感?不急,等我细说。)

大脑的喧闹换来了身体的安静,但身体的喧闹换不来大脑的安静。

人一旦沉静下来,就会马上感受到孤独。而孤独的回避只能靠用声音填塞,即使是令人作呕的声音,也总好过无人打搅的静。

「 静 」只会让他忘了自己的存在,断去了与世界的连接,刺痛着他还是单犬的现实。

02

照应前文,我倒不是说是网瘾的事,也不提倡你断网几天,做着苦行僧的过活,阿弥陀佛。

小聪生活安逸,等他决定要摆脱现状,自有人制他。

然而,他本是有着自由的选择,让他去自由地选择,却换来了这副皮囊相。

倒不是说,他受得教育还不够多。在外人看来,他受得教育够多了,甚至有些书呆子气。

只不过,他浑浑噩噩二十三载,随遇而安,对未来没有任何打算。

原先父母逼着他读书,现在换成父母的逼婚。

原先老师压着他复习,现在换成老板的管教。

人们无时无刻都不在压榨他的价值,鞭笞着他前进,容不得他有半点思考。

等他有所思考了,又贬低他思考的价值,用他们自己惨淡的人生加以恶评。

他的教育里,一直缺少最重要的一环。

而这一环却被三分钟不到的热文补上了,被45分钟一集的电视剧填上了。

因为他放弃思考,因为父母老师的贬斥,关系他一生的三观,只花了他三分钟。

他沉浸在一种奇怪的满足感中。

等到他调整了他的频道,与他人共振时,他发现原来生活可以那么容易。

没有忧愁,没有痛苦,只有外人迎面的笑容,一切似乎变得春光灿烂了起来。

只不过,偶尔他乘着地铁,误入了发呆的境地。

恍惚中,有一种隐隐然的感觉。

不禁疑惑了起来。

他之前在纠结什么呢?

之前的叛逆和不满又是为了什么?

他好像不记得了。

03


有人叫嚷起来,说这要怪他教育,进而上升到国家的教育体制来,滔滔不绝地展开去,又与美国的教育体制比较来,比较去。

又有人加入进来,说美国教育也不过如此。

撕逼来,撕逼去,好不热闹。

然而,针对小聪的问题,他们却奇怪地达成一致。

说是体制的问题,进而说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问题。

那么又问,如何解决小聪的问题?

他们摇摇头,又催促我还是切回原先的话题。

这我不答应。

他们急恼了眼,说:“这有什么好谈的,人都长成这样了,要怎么解决?”

我笑了,小聪就是下一个小聪的父母,小聪就是下一个小聪的老师。

小聪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他就会生出千千万万个小聪来。

于是,他们耐着性子问我。

你有什么法子呢?

04


我倒没什么法子,叫他学会思考?开玩笑。

为了别人的好,逼别人思考,或者苦口婆心地劝戒,岂不是在打自己脸?

因为你都没有思考过怎么让人思考,那么你又怎么好意思教人思考?

我不教他思考。

我只会做个万花筒给他看。他要是觉得稀奇,自然有戏。他要是觉得无趣,我也没辙。

这个万花筒是由六块小型棱镜构成。

每块棱镜都会折乱现实的光线,或者撕成一条条五彩斑斓的线。拆折的线被银滑的内壁弹射开来,混淆在一起,渐渐融合,形成一种光怪陆离的错觉。

等到他将筒的一端,对准父母、对准老师。

父母不再是父母,老师也不再是老师。他们都成了普普通通的人,跟他一样。

有着喜怒哀乐,和苦苦支撑的生计。有着闲暇时被电视节目逗笑的简单乐趣,也有慌忙时手足无措的悲愤与无奈。

他们并不是不鼓励他思考,而是有些问题他们也不懂得如何解决。

他的思考带来的不是令人醍醐灌顶的醒悟,而是染上了柴米油盐的沉重。

随意脑袋一拍的思考,不会是电影上放的那么戏剧性,更多地是廉价的投机或者过于宏大的哲学问题,甚或流于人云亦云的泛泛列举。

廉价的思考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似乎飘飘然摸到了本质,但无不消匿在沉浸中。

于是,肉体的麻木取而代之。就如同他此刻的醉酒寻欢,那片刻的停顿都会抺杀了他般。

他们看似是自由人,其实无不拖累于现实。

当你真正感受到了那层无力,或许我可以说你才真正上路了。

要么选择用便宜的欢愉填充,要么选择有的放矢地深入。

多切几个角度看看。

祝你的三观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棱镜   都会   万花筒   教育体制   只不过   说是   父母   现实   声音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