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互联网出海 不能从To B赛道入手?

在谈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出海时,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平台型应用,例如TikTok、Shein, 以及刚刚搅乱海外电商一池春水的Temu(拼多多出品);也很容易想到游戏产品,包括PUBG Mobile、Mobile Legends、《原神》,等等。上述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典型的To C应用,归属于“消费互联网”。


但是,互联网不仅有To C,也有To B。随着消费互联网日益变成“红海”,作为下一个战略方向的产业互联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出海这个细分领域也不例外。所以,在讨论互联网出海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一个横跨To C和To B模式、正在To B赛道上发力的种子选手:蚂蚁。

其实,早在发展初期,蚂蚁就带着浓厚的“国际基因”。熟悉互联网历史的人可能还记得,2003年10月,支付宝诞生后的第一笔交易,就是由在日本横滨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将一部九成新的富士数码相机出售给了国内西安工业大学的一位学生;这是一笔不折不扣的“跨境交易”。从那以后,蚂蚁的国际化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或台阶:


  1. 从2013年开始,在出境游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支付宝主要致力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海外支付需求,服务逐渐遍及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衣食住行、旅游、购物、退税等几乎所有消费场景,帮助中国游客“一部手机游全球”。
  2. 从2015年开始,通过战略投资和技术合作,蚂蚁发力东南亚、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在9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建设了本地电子钱包。这些“本地版支付宝”多半已经成长为当地非常流行的数字支付方式,其中印度Paytm、韩国KakaoPay等还实现了上市。
  3. 而2019年对WorldFirst(万里汇)的收购、2020年底Alipay+移动支付平台的推出,意味着蚂蚁正式聚焦于海外To B赛道,做海外数字支付乃至泛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行业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蚂蚁的出海战略重点非常清晰,就是以To B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服务商家、给商家带去增长为核心立足点。这不但是一条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特别适合亚洲新兴市场的实际情况。


经常去东南亚、南亚各国旅行的朋友,多半会对当地通信基础设施之落后、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覆盖面之狭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麻烦,移动支付的碎片化就是其中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东南亚每个稍有规模的公司,都想搞自己的电子钱包、形成交易闭环。


结果就是:在印尼任何一座小镇的杂货店里,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POS机和收钱码,收钱码甚至多到了需要让老板像集邮一样贴在本子里;在印度,根据印度国家银行(RBI)的统计,本地钱包的数量一度超过了90个!国内用户可能很难想象,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年轻人要在《原神》里充值,需要像二十年前的中国用户一样,跑到便利店去购买实体充值卡……



看到上面这些真实案例,我们就能体会到Alipay+的深远意义了:为各种移动支付工具提供统一的技术解决方案,彻底打破电子钱包的碎片化困局。对于商家来说,只要一次集成,Alipay+就能自动识别不同的电子钱包,无需进行任何额外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无论他们来自本地还是海外,都可以使用自己常用的电子钱包消费,无需额外安装任何软件。


可以想象,这种“一点接入”的解决方案,为亚洲新兴市场的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小微商家和中低端消费者,因为他们往往不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之内(很多人甚至没有银行卡),一直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化状态。互联网科技的“普惠”属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且,Alipay+还可以为商家提供集成化的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渠道。我们知道,商家不仅仅希望消费者通过二维码对其付款,更希望在交易前后与消费者保持互动,通过发放优惠券、个性化奖励等方式,留下这条宝贵的销售线索。可是,在移动支付碎片化的环境当中,这种需求极难满足,除非通过Alipay+这样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根据在11月3日举行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SFF)上公布的数据,作为创新的跨境支付和营销解决方案,Alipay+现已覆盖全球超过250万商户,商家通过Alipay+“一点接入”,即可和15个数字支付工具所覆盖的超10亿消费者无缝连接。



数据显示:短短半年间,Alipay+服务的海外商户数字增长了150%,覆盖电商、数娱、餐饮、旅行、免税店、便利店、购物中心、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


蚂蚁做To B解决方案,也让中国出海企业受益了。从这个角度讲,蚂蚁算得上整个中国互联网及实体企业出海的“修路人”。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技术是无国界的。当年支付宝在海外的定位,是从“服务中国游客跨境游”逐步扩展到服务本地用户、建立本地电子钱包;Alipay+和WorldFirst这样的To B解决方案当然也不例外。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各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第二是如何通过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解决至关重要的就业等问题。而Alipay+通过聚合各种电子钱包、提供技术和营销的双重解决方案,恰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以精明实干著称的新加坡政府为何对Alipay+予以高度重视——2022年10月27日,新加坡旅游局启动了"SingapoReimagine with Alipay+"活动,目标是让加速本地商户的数字支付转型、让亚洲游客实现“一个钱包走遍新加坡”。附带说一句,同样是在2022年,欧洲最古老的“国中之国”圣马力诺也宣布举国接入Alipay+,使得当地90%以上的商户可以对接亚洲游客的电子钱包。如果未来几年,更多国家宣布与蚂蚁展开深入合作,我不会感到意外。


公允地说,以“产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零售电商、移动支付和移动办公的普及程度,都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证明。以前人们总是说,中国的互联网理念、商业模式是学习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在,我们终于走到了向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时候。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新阶段,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本周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就用上Alipay+解决方案,当场体验了一把扫码在线点HuggsCoffee,并表示很高兴看到本土咖啡也在数字化升级。



不可否认,在全球对抗冲突加剧的今天,中国企业的出海进入了“风高浪急”的时期。中国企业经营海外To C业务,很容易被视为“抢本地企业饭碗”,受到本地舆论和监管部门另眼相看;投资收购海外企业,又会遇到无穷无尽的审查和阻碍,难以顺利达成目标。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出海之路看上去很美,却杀机四伏、掩映着斑斑血泪。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蚂蚁出海的服务商家模式自成一体,对利益相关各方都有利,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因为在本质上,To B解决方案不是在“抢蛋糕”,而是在帮助本地企业“做大蛋糕”,对本地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何况,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能力匮乏,本来就更加依赖互联网提供普惠服务、拉近社会各阶层的差距。像Alipay+这样的To B解决方案,为当地提供了免费、普惠的技术基础设施,满足了数以亿计的平民百姓的需求。可想而知,这种出海模式会更受本地政府、企业和社会舆论的欢迎。


对中国出海厂商(无论规模大小)而言,Alipay+这样的To B解决方案也不是在抢它们的生意,因为大家在用户增长、商业化等方面的目标都是相同的,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前面提到的《原神》、Shein通过Alipay+获得增量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一点:蚂蚁出海做的越好,其他出海厂商的路可能也得越顺。毕竟,道路越是崎岖坎坷,我们就越是需要“修路人”去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不是吗?


希望蚂蚁的To B出海模式能够越走越好,并成为中国企业(不仅限于互联网)出海的一个突破口。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菲律宾   东南亚   新加坡   赛道   中国   蚂蚁   钱包   解决方案   海外   商家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