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小米的1吋大底传感器+徕卡打不过华为mate50的imx766+MAGE?

收到这个问题时前面有很多回答了,网友们给出很多答案,有的正面回答有的左顾而言他搞缠绕攻击,我不禁诧然。我想就这几个问题一起讨论:

1、DXO是否公平、是否野榜?

充值说、野榜论是小米自媒体和米粉的观点,说老实话,这些观点太不要脸,不要脸到了直接抽小米公司耳光的程度:你小米拿第一的时候是不是充值了?你小米拿第一时是野榜吗?这不是简单的双标,而是愚蠢和愚昧的完美结合!翻了一下米粉、米媒体甚至小米高管们的帖子,我忽然发现,除了安兔兔外其它榜单只要小米需要那都可以是野榜!

至于DXO是否公平的问题,我这里肯定的说,DXO的评分标准是公平的,它的那套标准就在那里,手机商们该反思和琢磨的是,你做的手机的影像部分是为了迎合DXO的标准还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管是哪种都不能是只为了营销的需要!华为系之所以在DXO评分标准上屡屡占据榜首,那是因为它的手机影像部分的综合能力确实出色,也与DXO的评分标准吻合度高的原因,但你从其分项评分里也能看出,华为的摄像、取景方面得分一直不理想,事实上,在使用体验过程中,华为的用户一面享受华为手机强大的影像能力也被这两个问题困扰,那么,米系是不是认为DXO对华为的摄像、取景评分不公平?是野榜?

12U之所以不送测DXO的原因雷军们心知肚明,它的影像能力连小米11SU都不如!

至于有人拿OPPO和一加同样的屏幕在DXO那里得分不一样来证明DXO的不公平更是愚不可及!这是典型的唯硬件论的具体表现!任何硬件都需要牛逼的软件驱动——这一点任何数码产品都是一样的。屏幕的得分表现也需要软件适配、影像芯片(独立或SOC)的支持。这里我举个相反的例子:三星旗舰用的是三星的顶级屏、苹果用的是三星次一级的屏,但苹果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从来就没输过!

DXO的排行榜行不行取决于手机商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你仅仅是营销的需要我看这就很扯淡!如果你想检验自己的影像能力,那它的标准就很有价值。营销看重的是排位而提升影像能力看重的是存在的不足。但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利用DXO榜营销的心思都存在。

小米12U、华为mate50都没送测DXO,充值说自然不攻自破,既然是DXO自己在市场上获取样机,那这结果你只能认,反过来攻击和怀疑DXO,只能说明你底虚和出尔反尔。凡是小米手机表现不好的榜单都是野榜的话,那最终伤了的不但是小米的产品,更重要的小米的消费者享受不到一个手机企业必须给消费者带来的研发、技术成果的体验。


你也不能拿某个场景模式的照片来证明小米或华为的拍摄能力牛,有一句话叫寸有所长、尺有所短。DXO给出的是综合标准,你要拿某一具体场景模式的照片来下结论,那必然是盲人摸象,这类照片适用于对DXO的某分项标准进行评判。

2、小米12U的影像能力到底行不行?

说老实话,小米一直是一家重视营销远大于重视技术的公司,它一直依靠采用供应链最强的硬件来营销、来掩盖自身研发、技术能力孱弱这个问题的。

小米这几年在影像能力问题上表现的定力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它频频在三星、索尼的传感器上反复横跳,充分利用三星、索尼的传感器大玩噱头,一会儿营销X亿像素、一会儿营销X吋大底,一会儿又营销徕卡合作的重要性,一会儿又扯光学防抖的下放,玩的不亦乐乎,试问,以小米的研发、技术能力能玩的转吗?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一套算法应万变、一个是根本就来不及进行调校和匹配,无论那种,对硬件适配都不友好、对消费者不够负责。

你看看华为的IMX700y打磨了多少年?你看看华为吃透徕卡那一套用了多少年?华为和荣耀用不用三星的传感器当然是用的,可你看一看,它们的旗舰产品会在各种传感器上反复横跳吗?它们也用1亿像素的传感器,可不都用在中级产品上吗?这些中级产品是强调影像能力的产品吗?

两家对传感器的应用上的态度,不充分说明了谁家在潜心打磨了吗?再看看蓝绿的万年IMX766谁家在吃透硬件不很清楚了吗?

讨论到这里,小米在影像能力方面的短板已经很清楚了:算法、适配、调校!自身技术能力就偏弱,还反复追新,不就是营销大于实际吗?

小米12U影像部分的硬件确实是天花板级的!与徕卡的合作确实也能增强影像能力,问题在于,小米的研发、技术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否吃透首发的IMX898一吋大底、徕卡的标准需要画个问号,这需要小米要在算法上把徕卡的标准完全融进去,需要算法把imx898彻底激活,这对算法来说几乎是颠覆性的!所以,小米12的营销中,你看到的是徕卡的色彩模板、一吋大底、甚至宁愿用所谓的“徕卡镜头”来误导、“泄密徕卡色彩模板来营销,根本就说不出自己的算法怎么融合的徕卡标准、怎么配合IMX898的能力的。其实,小米12U现在的影像能力不行是小米的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表现,如果小米有诚意为消费者着想,持续打磨自己的算法,把imx898、徕卡标准融合完整,12U的影像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也许那时候与华为mate50的影像能力完全可以PK!

3、简单说一下mate50为啥能赢小米12U

数码拍照,从来就是软、硬有机结合的产物。这里提一句,别忽悠,任何一家数码相机的厂家的软实力都很扯,那不是它们的研发方向,数码相机正好是传统相机与手机拍照的中间产品,徕卡们的优势在于物理层面上解决硬件发展问题,相机的空间也允许它们这么发展,它们积累了大量的光学、色彩方面的标准和能力,与它们合作学习吸收的就是这些能力,说吸收它们的算法——那你自己的算法得垃圾到啥程度?

华为能赢的第一因素是算法!这方面小米恐怕任重道远。

华为对徕卡标准吃的更透,毕竟它的技术实力和所用的时间比小米多很多,你也不能指望小米和徕卡的合作立竿见影。

具体在硬件上,imx固然有一吋大底,这对提高进光量、提升传感能力确实很好。华为显然走向另一个方向:用其它手段提高进光量:ryyb传感器本质上就是软硬结合提高进光量的,这次的研发新成果“10级可变光圈”对提高进光量、较精确的控制光感变化有很大的改进。

对于手机拍照来说,受内部空间限制大底弄到多大这1吋恐怕也到了极限,追求大底的发展恐怕很难,所以,华为改变了发展的方向,很显然,这种改变对长远发展更有利。

仅就小米12U、mate50这两产品而言,硬件配置就这样了,mate50现在能赢不奇怪,但小米12U的潜力很大,如果小米在算法方面能追上华为,我觉得小米12U的影像能力应该可以超过mate50,只是,小米会给12U的消费者这份待遇吗?不要忘记,这需要花很大代价给一部“过气的手机”,小米愿意这么做吗?咱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三星   华为   小米   传感器   算法   影像   能力   硬件   标准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