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颜宁回国的质疑已经到了新高度

11月1日,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不到一周时间,对颜宁的质疑似乎到了新的高度。

不仅是成名的学术质疑,到实验室、论文、甚至还质疑她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颜宁从1996年开始在清华学习,到2004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之间,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相关论文有60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2017年,颜宁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成为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2019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不得不说,能成为这样的大牛,说没实力是没人相信的。

而且在颜宁的实验室里,既有博士后研究生,也有研究生,有中国留学生,也有外国学生。

而且最近五年都有不少论文发表。

当然每个人对论文和学术研究的定义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

这几天,对颜宁的质疑是关于“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个困扰了科学家50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很多人认为验证和发现是两个概念。

比如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验证这个定律的确是用吴健雄用钴60验证的吴健雄。

所以,发现、验证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不是同一个人。

颜宁的老师施一公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也曾经是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湖大学校长。

对颜宁的质疑来自于有人认为发现这个结构的是和颜宁老师施一公同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的师兄阎润涛

1993年,施一公的师兄阎润涛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系主任比特.麦洛尼博士联名《细胞》杂志上发表了葡萄糖蛋白载体的理论模型。

而在当时没有设备可以3D实物的观察结果予以验证。

所以,阎润涛和比特.麦洛尼博士也可以看做是另一个杨振宁和李政道。

阎润涛于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廊坊永清县。1979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1985年来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 后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眼科系工作。

阎润涛和施一公的老师比特.麦洛尼博士2013年去世,阎润涛90年代后期不再从事本职工作,2020年11月22日因为新冠离世。

颜宁的论文发表于2014年,之后阎润涛和颜宁还因为学术问题发生过碰撞。

如果没有阎润涛和比特.麦洛尼博士在1993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论文,那么颜宁的就是发现。

如果真的是阎润涛和比特.麦洛尼博士先发表了模型,之后颜宁用3D技术验证,那么就是验证。

可事实上过去50多年,有不少科学家都发过各种模型,到底是发现还是验证,这个还是给专家的人去判断。

当然还有一个对颜宁质疑的是她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今天很多人提到颜宁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会员而不是院士,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美国科学院确实采用的是会员制,一般是推荐,但是遴选有很严格的标准,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成为会员的。

对于这个的误解源于中美对于院士的不同理解。

《中国青年版》曾经在2011年对中美院士做了一篇很详细的报道。

在绝大多数科技发达国家,只有科学学会会员。会员只是一种学术荣誉,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也不是最高学术称号。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其实只是成为其中一员,也就是会员,但我们将其翻译为“院士”

截止2022年5月,美国科学院有院士2512名、外籍院士517名;其中中国籍院士26人。

所以,有人说颜宁是“美国科学院外籍会员”没错,说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也没错。

还有质疑颜宁实验室项目经费已经没了,5年期项目快做完了。

还有质疑是要失业了,因为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开发的工具AlphaFold 1(2018)和AlphaFold 2(2021)可以一次性解析超过2亿个蛋白质结构预测。

对于这些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如何,一个在《自然》《科学》《细胞》等世界发布众多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的人明显比很多人都要强。

个人欣赏的是颜宁对很多事件的发声。

对于颜宁本人来说,她不是生活不下去,到哪里都可以去,回深圳想做点事情出来。

特别是提到自己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说明颜宁还是有自己梦想和抱负的,不是简单的只是研究,而不去应用成果。

但自从颜宁宣布回归之后, 各种质疑不断,上纲上线扣帽子的不少。

我敢断言,当初喷颜宁2017年去美国和现在喷颜宁2022年回归的是同一拨人。

是那种心理阴暗,自负、自怨自艾的人,恐怕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

对于颜宁回国可以质疑,可以有想法,但不应无休止的上升到新高度。

大部分人可能连人家的起点在哪里都不知道。

可惜,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无论如何质疑也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承认别人优秀有那么难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普林斯顿   约翰   美国   深圳   院士   外籍   科学院   博士   新高度   论文   大学   颜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