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芯片实现商用量产,芯片限制给美企带来了什么?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产GPU芯片实现商用量产,芯片限制给美企带来了什么?

虽然在半导体领域拥有着诸多的核心技术,但是老美还是太过于高估自己了,想要利用供应链优势限制华为的发展,美企单方面的断供行为,直接引发了连锁反应,中企纷纷加入了技术自研的队伍。

在相关限制实行初期,比尔盖茨就给出了预测:“强行限制中国市场的自由出货,只会加速产业的自主化,大量的高薪工作将失去!”如今这句话已经开始应验了,大量美企市值暴跌,已经开始大面积裁员。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的前三季度总计进口了芯片4171亿颗,同比降低了12.8%的份额,累积砍单达到了610亿颗,而国产GPU芯片将在双十一正式开售,相关限制究竟给美企带来了什么?

国产GPU芯片即将开售

英伟达、AMD、英特尔等等企业,相继爆出了芯片库存严重的消息,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下个季度将面临巨额的亏损,而芯片不等同于其他商品,一旦库存超过一年,实际价值会下滑很严重。

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目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受到芯片库存的影响,原本售价90元的芯片,如今以10元进行抛售,依然没有人愿意接手,如果老美不放开芯片自由出货,这样的情况后续肯定会蔓延到每一家美企身上。

中国市场消耗了全球75%的芯片,而大部分都是依赖于美企进口,但在相关限制之下,所有芯片的进出口都受到了限制,中企只能加速了芯片的国产化,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研发,目前在很多“小芯片”上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这也是砍单610亿颗芯片的缘由。

根据专业机构统计的数据,在2021年的时候国产芯片的产量已经突破了3584亿,相当于日产量达到了10亿颗,同比增长比率超过了33.3%,这样的数据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国产芯片自给率正在大幅提升,到了2022年芯片国产量持续攀升,也就出现了大幅砍单的现象。

就在近日国产芯片再度迎来了好消息,由中企摩尔线程自研的GPU芯片MTT S80,将会在双十一那天正式开售,作为智能产品核心之一的芯片,之前主要依赖于美企进口,在实现了国产化之后,肯定是能够有效降低价格的。

相关限制非但没有限制住华为的发展,反倒一步步打破了美企对市场的垄断,高通在失去自由出货后,华为的麒麟芯片“一夜转正”,在性能表现上一度超过了骁龙芯片,可惜的是暂时停产了,但即便这样高通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联发科的趁机崛起不断在“蚕食”市场。

作为高通主要客户的国内手机厂商,目前已经放弃独家采用骁龙芯片,大范围的去采用联发科的芯片,这也给美企敲响了警钟,一旦芯片实现自给自足,无论技术高端与否都不重要,只要在可用范围之内,中企肯定优先考虑国产芯片。

美企的实际处境

AMD和英伟达是GPU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当初受到芯片限制的影响,高端的芯片不能出口给中国市场,两家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维权,虽然后面获取到了相应的授权,但在出货的过程中也相当艰难,从而才导致了芯片库存的产生。

但时间一步步流失了,当初的高端芯片已经不再高端,想要卖一个好价钱自然是不可能了,中国市场也不会当这样的“冤大头”,只能对芯片进行打折促销,但伴随着手机、电脑的销量下滑,市场上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供货了。

没有芯片可用,也让国内半导体企业看到了机会,加速了对于芯片的自研步伐,而摩尔线程还只是其中的个例,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已经成功量产商用,虽然达不到国内的顶尖水平,但显然足以应对目前的需求。

这样的状况已经逐步蔓延到每一家美企身上,先进工艺需求量的下滑,英特尔、高通、苹果等等企业,都相应的缩减了产能,从台积电呼吁员工回家休息、以及逐步关闭部分EUV光刻机就能看出来。

此前国家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芯片70%的自给率,想必应该是胸有成竹的事了,要不然也不会制定这样一个计划,如今比尔盖茨已经改口了,声称:“我们正在主动认输!”

面对成熟工艺芯片需求的上升,以及中企芯片的大量自研自产,执着于高端领域的美企厂商,在未来五年内并不占优势,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老美已经输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量产   芯片   华为   英伟   英特尔   中国市场   出货   库存   自由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