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天目新闻专访池浚:从故宫博物院到天安门广场

人物名片:

池浚,浙江温州人。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编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广场群众游行总撰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广场活动总撰稿。

池浚:“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我的使命

故宫对很多人来说很神秘。但是,它又很开放。故宫是一个文博文保单位,同时又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还是一个研究机构。

池浚向记者介绍,故宫作为研究机构,拥有中国博馆办所颁授的招收博士后的资格。“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就在故宫西华门进去的宝蕴楼。这个站里有很多专业,比如研究清史、研究故宫学、研究书画、研究各类器物……我在宫廷音乐与戏曲研究所。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研究宫廷乐舞、戏曲这类宫廷文化生活演剧形态等。”

正如大家所知,宫廷的文物修复广受关注,这些年也有很多纪录片予以呈现。池浚的工作,则是修复一种曾经存在但是后来已经逝去了的东西。“因为这些工作要修复起来,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我们做研究,始终抱着那种‘活态’的精神。从产学研的角度,我们目前做的主要是学和研,但我们心心念念挂着的,是将来要转成‘产’的目标和趋势。”

池浚:深耕传播转化,我的“宫廷戏曲梦”

聊起关于故宫和文物活态化的工作,池浚介绍,最近他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深耕和深挖。他打算把自己博士后出站报告出书,是长达14万字的关于清宫三国戏演剧的考论。二是普及传播,就是要对故宫的文化进行多种渠道的传播。“比如,开办各种讲座,写各种普及的读物……目的是要把故宫那扇神秘的大门,向大众打开,让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果转化方面,他也在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最近跟中央电视台合作做的“诗画中国”栏目,其中有一期做的就是《清宫戏画》。

池浚:我从戏曲故里来,致力戏曲新的“打开方式”

作为一个从温州走出的文化人,池浚认为自己很得益于温州山水和文化的滋养。温州也是南戏的故里。南戏是中国第一种成熟形态的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南戏诞生之日就是中国戏曲诞生之时,南戏故里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源地。”池浚说。“对于南戏的研究,我们更多的,就是一定要让它以多种形态‘润物细无声’地活在当下,回归生活,给每个人造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戏曲在新时代的打开方式。”

池浚:“笃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父辈给我的财富

池浚告诉记者,虽然父母所从事的行业和艺术完全不相干,他完全是“野蛮生长”,但他又非常得益于自己的家庭。

他记得父亲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有句话:“笃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就是:敲打孩子的一个过错,不如奖励孩子的一个优点。这两行字,是他教育的信条,也是育儿经。

“我父亲16岁就出来当兵,复员后到温州市公安局工作,目前已退休。我母亲原来在温州针织三厂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下海经商创业。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从事的行业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最大的影响,在于他们对我教育的那种开放心态。虽然他们对文化艺术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但他们最可贵的就在于,一直积极地、热情地鼓励我认可我,并且允许我去做自己想好了的事儿。”池浚说,这就是家长的胸怀。

池浚:“凌晨3点的天安门”,欣逢盛世,与有荣焉

说起池浚,大家不禁总能想起一个身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广场群众游行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广场活动总撰稿。

回忆起那些工作期间,池浚告诉记者,他最难忘的是凌晨三点钟的天安门广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见过凌晨1点、2点、3点直至4点、5点的天安门。那个场面,更让我有参与感、有投入感,有那种“欣逢盛世 与有荣焉”共襄盛举的自豪感。这个场景,与我息息相关,已深深刻在我的生命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故宫   温州   博士后   戏曲   宫廷   专访   周年   大会   广场   工作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