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的来历

在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有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存在感的地方,那就是南沙。

从地图上看,南沙恰好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位置,西江、北江、东江三江在此汇集。

作为广州 的南大门,南沙地处珠江出 海口 ,是古代的“海上 丝绸之路 ”的经过地,因此,这里自然成为华夏文明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并接之地。

南沙全区总面积803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沙区常住人口846584人。

天后林默(960年 987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

南沙居民世代靠海谋生,视妈祖为护航之神,每逢出海或遇天旱、洪涝都要祈求神灵庇佑,由此形成的妈祖信俗已延续近千年。

传说天后林默自幼聪慧,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她还能洞察风云变化,预测天气,告诉船户可否出航,保护渔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们尊称为神女。

难以想象,在古代,南沙原本是一个古海湾,这里海水连天,茫茫大海中岛丘错落。

直到汉代,南沙区域平原地带尚未形成,浅海中零星分布丘陵洲岛,位于番禺县域珠江出海口最南端。

经海洋平面几进几退变化,沙泥淤积,渐成洲坦。

南宋时期,南沙区域浅海中丘陵洲岛周围沙泥淤积成坦,部分筑围成田。

南沙的名字怎么来的呢?

元、明时,南沙称沙埠,习称沙埔,因渔船、小艇多在此锚泊,故又名南湾。

到了清代,因此地在南沙最高点黄山鲁山的南面,才统称南沙。

南沙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平原占53%,区内最高点黄山鲁山海拔295米。

相比于繁华的广州城,南沙的位置在古代显得有些偏僻,然而,作为各种文化的交汇地,南沙的文物资源却非常丰富。

南沙不仅有先秦遗址、汉代遗址、唐、宋、元代遗址,还有祭奉海神妈祖的天后宫、天妃庙,更有镇守国门的虎门炮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南沙   鲁山   妈祖   虎门   珠江   海口   浅海   黄山   丘陵   广州   遗址   来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