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发展指数”首次发布,深圳位居国内城市首位

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前夕,11月4日上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2022中国进口发展报告(No.5)》(下称《报告》)。

在同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报告》主编、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表示,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进口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推动进口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进口平台,发展进口新业态等,“为什么认为进口工作很重要?因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下,要通过进口来引领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

自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来,该报告作为全国在进口贸易方面发布的首部综合性报告,已连续发布5年。

进口主体从外企为主

转变为外企民企并重

此次《报告》主要包括专题篇、进展篇、指数篇和排行篇4个部分,用大量的微观数据,针对十年来中国进口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统计分析。

《报告》认为,在2012—2021年期间,中国进口贸易政策主要体现为两个特点:一是多次提及“积极”扩大进口、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标志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正式进入“积极扩大进口”阶段;二是高度重视进口促进平台的作用。文件多次提及“大力发展进口促进平台”“加强进口促进平台培育建设”等内容,表明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进口促进平台的建设。

在这些政策和平台建设的推动下,近十年,中国进口贸易额从2012年的11.48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了2021年的17.36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重达到了11.9%,已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贸易国。

《报告》分析认为,在总量提升的同时,中国进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从进口目的地看,虽然目前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最近十年中西部地区在中国进口贸易中的地位出现了显著上升。中部地区进口占比从2012年的6.19%上升到了7.69%,西部地区进口占比从2012年的6.39%上升到了9.76%。此外,陕西、云南、广西等中西部省份的进口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陕西2021年进口额是2012年进口额的4.44倍。

从进口贸易主体看,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重”201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比遥遥领先,民营企业进口占比不足外商投资企业的一半,到了2021年,民营企业的占比大幅度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占比仅比民营企业高出1.44个百分点,两类企业同为中国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一般贸易占比看,在2012—2021年期间,一般贸易进口占比上升了6.1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第一大进口贸易方式的地位,而加工贸易进口占比下降了8.26个百分点。

243个城市中深圳进口规模、

增量、指数排名均第一

在《报告》的指数篇,发布了其研制的全国首个“进口发展指数”,包括“中国进口发展指数”和“世界进口发展指数”。

其中,在“中国进口发展指数”中,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报告》从进口规模、进口贡献、进口稳定和进口增长等4个维度构建了省市进口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从进口规模、进口贡献和进口增长等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进口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此次发布的“中国进口发展指数”认为,2021年,中国省市进口发展指数排名前五的省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和天津。东部省市进口发展指数表现整体优于西部及中部省份,但是,部分西部及中部省份的进口发展指数排名较为靠前。

《报告》指出,广东是2021年我国进口规模排名第一的省份,2021年进口规模为4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8.52%。2021年,前五大进口省市依次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山东,这五个省市的进口占全国总进口的64.9%。

从中国243个城市的进口发展指数来看,2021年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深圳、舟山、苏州、防城港、厦门、东莞、崇左、东营、铜陵和宁波。其中,深圳、苏州、东莞、宁波等城市各个维度的进口发展表现较为均衡,舟山、防城港、崇左、东营、铜陵等港口城市的进口发展指数表现普遍较好。

《报告》认为,深圳不仅是2021年我国进口规模排名第一的城市,也是2021年我国进口规模增加最多的城市。与2020年相比,2021年进口规模增加最多的5个城市为深圳、厦门、苏州、青岛和宁波,分别增加了2635.3亿元、1226.4亿元、1080.1亿元、1034.9亿元和921.9亿元。

《报告》同时发布的“世界进口发展指数”,主要从进口规模、进口质量、进口贡献、进口稳定、进口增长和进口自由化等6个维度构建。经过计算,2021年,在世界进口规模前50大国家和地区中,世界进口发展指数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中国内地、斯洛伐克、爱尔兰和法国。

《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内地的进口发展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主要有:人均货物进口额(1879美元/人)较小,位居第38位;进口依存度(17.42%)较低,位居第46位,积极扩大进口的潜力仍然较大;加权平均关税水平(2.47%)位居第34位,贸易自由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进口单位价值指数(118)较大,位居第24名,进口质量有待提高。

进口作用更加凸显

建议与东南亚构建融合产业链

从进口零部件简单加工出口创外汇,到如今推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口在外贸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作用和性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发布会上,这一课题引发专家热烈讨论,以至于结束时间比预计的推迟了一个多小时。

“进口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进大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表示,这就意味着要根据西方国家市场需求、口味、标准进行生产,但因为国内生产技术各方面条件限制,使我们为了出口必须要进口国外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刘志彪说,随着中国发展格局的变化,今后进口情况估计会有所变化,“我们很多进口的相关产业链要缩短,国内使用的中间品越来越多,这对我国产业有什么影响?国外产业链的缩短又会对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应对世界少数主要经济体‘脱钩’风险的战略性手段。”魏浩认为,扩大进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全球网络贸易中的地位变化所决定的,近年来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网络枢纽国的地位不断巩固,单向对外开放就难以维持和提升我国贸易地位,还要看到,进口对经济发展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姚枝更进一步表示:“进口产生的竞争能带来高质量发展动力,局部的冲击有可能在整体上推动整个行业更加健康发展,进口扩大还可以推动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成果,拓展更多国际合作空间。”

“目前,工业中间品和资本品占中国进口总额的80%以上,这也意味着我国进口很大程度上是生产和出口驱动,而不是国内需求驱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弘表示,他的研究还发现,越来越多的上游零部件放到国内生产,这导致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正在发生变化。

展望未来,马弘建议,要积极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在国际分工中从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要在产业链贸易的融合上下更大的功夫,重视与东南亚构建融合产业链,不仅使东盟国家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伙伴国,还要成为与中国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的最大获益国;要更加重视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的进口,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培育中高端消费的新增长点,扩大进口空间。

【记者】王彪

【作者】 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深圳   中国   指数   城市   首位   产业链   省市   规模   我国   报告   国内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