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四十比三,妻离子散”,是指哪三点不能比?有道理吗?

前言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攀比。”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免不了要攀比。从上学时的比成绩,到进入社会的比工作,再到结婚后的比伴侣比孩子。我们常常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在别人的身上发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殊不知,自己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一个人的价值是不需要进行比较的。

人到四十,已步入中年。若一旦出现过多的攀比心理,不仅对自身有害,而且更有可能会对家人造成不利影响。俗语“四十比三,妻离子散”中就提及到人到四十绝对不能攀比的三点,若过多攀比,可能会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那这三点到底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不比出身

中国农村俗语中说过“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人生在世,出身和性别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无法选择和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坦然接受并学会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说起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的曾国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一无背景、二无后台的他可谓是真正的寒族。出生于普通耕读人家,祖辈务农为生的他从小都懂得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于自我奋斗。他虽生性愚钝,但是积苦力学依然辗转于考场之间。他秀才考了七次,二十八岁终成功逆袭成进士。曾国藩从“屡试不中”的书生到晚清重臣,靠的完全是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断发掘潜能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永远发展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谓“风水轮流转”,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奋斗,清贫的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到四十,已经历了太多了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我们也应该懂得千万不要攀比出身。如果一直过多地感叹命运不公,抱怨出身,不仅会加剧自身的痛苦,丧失自信心;而且还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小的影响。

不比孩子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听过父母提及的“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闪闪发光的。殊不知,这样的教育理念正在摧毁一个又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身为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但是你要清楚,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有所不同。若一再以“成绩”“工作”“婚姻”等对自己孩子进行片面的否定,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自卑、叛逆,影响孩子的一生。

人到四十,早已成家立业。对于孩子的教育,始终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不可过多地与他人攀比孩子。

不比财富

诺贝尔曾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无处不在。当物质享受的欲望泛滥后,就会出现层出不穷的攀比。比金钱、比房子、比车子等各类物质攀比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殊不知一味攀比钱财不但可能造成自身心理扭曲,产生极端想法,而且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人到四十,前半生的打拼造就我们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低调收敛。对于富贵之人,不大肆炫富是内心富足,低调含蓄,积攒福气的表现。对于贫穷之人,不进行财富攀比是保持理智,坦然面对现实的表现。

自古以来,钱财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人到中年的我们更不应该和别人进行攀比。相对于家庭和谐美满而言,钱财作为身外之物实乃够用就行。

写在最后

我们的一生如同白驹过隙,来不及争朝夕。四十岁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我们千万不可进行过多的攀比。对于不确定的未来,要学会冷静坦然,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断提升自己,思考今后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后半生才会变得更加绚烂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俗语   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钱财   出身   坦然   物质   命运   父母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