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挑选奥运人选一向“喜”旧“厌”新 巴黎奥运第三人应该是马龙

#放眼巴黎奥运会,男乒樊振东肯定还是主力,那么第三人是谁?#

历史经验证明,巴黎奥运中国男乒第三人的第一人选是马龙。

每逢奥运会前夕,国乒挑选奥运人选总是慎之又慎,毕竟这是四年才举办一届的盛会,对人才济济的国乒来说马虎不得。历史上,国乒重用年轻队员有过,但次数很少,仅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前夕。国乒决策层原本打算让焦志敏、戴丽丽等几位名将出阵,此名单被上海媒体提前透露后,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因为那份名单没有1987年世乒赛女单冠军何智丽的名字。考虑到当时外界的反应,此名单只能作废,后改由焦志敏、陈静、李惠芬3人代表中国女乒征战奥运,其中后2人不是原名单中。当时陈静年仅20岁,身份是1987年世乒赛团体冠军成员,但不是主力队员。陈静入选奥运阵容堪称中了大奖,后来她在那届奥运会女单赛场笑到了最后,成为奥运史上首位女单冠军得主,中了一个特大奖。

另一次发生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当时21岁的孔令辉和20岁的刘国梁已是国乒主力选手,他俩在1995年世乒赛分别夺得男单冠军、亚军,成为国乒一对双子星座,他俩还是一对优秀双打组合,获得了1995年世乒赛亚军,当时的奥运会设有男女单打、双打4个小项。此背景下,单打、双打兼修的孔令辉、刘国梁自然成为无可非议的奥运人选。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男子、女子团体赛分别取代男双、女双比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起,各队第三人选只参加团体赛,不再参加单打赛。

团体赛成为奥运项目后,国乒在挑选第三人选中,往往表现出“喜”老“厌”旧的特色。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王楠和李晓霞之间选择了前者,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王皓和许昕、郭跃和刘诗雯之间选择阅历更深的王郭二将,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许昕和樊振东、刘诗雯和朱雨玲之间选择了出道更早的许刘二将,2021年东京奥运会在许昕和王楚钦、刘诗雯和王曼昱之间仍然选择了许刘二将。

这几届奥运会,东京奥运会的情况相对复杂,国乒在团体赛前临时决定由持P卡入选中国代表团的王曼昱取代状态一般的刘诗雯,王曼昱由此幸运成为国乒奥运史上首位有幸参加比赛的P卡选手,此前几届奥运会的“第四人”以及东京奥运会的“第四人”王楚钦均没有享受到此待遇。

历史经验说明,只要马龙把目前的状态保持到一年多后的巴黎奥运会,他很可能是第三人的第一候选人。当然,有一种情况可能会打破这一惯例,那就是下赛季国乒冒出一位超级新星,或是梁靖崑、林高远、周启豪等选手状态、成绩陡升,他们中的一人或是在明年世乒赛摘取单打冠军,或是在一系列国际比赛持续取得佳绩,而且外战成绩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选手才有可能和马龙竞争奥运会第三人选。从目前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

综上所述,马龙成为巴黎奥运第三人的可能性极大。 (王全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巴黎   人选   奥运   世乒赛   团体赛   东京   女单   单打   奥运会   冠军   马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