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40万人,东西城和亦庄的有钱人将会超级多

北京常住人口的“新格局”已经开始形成。

最近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北京市针对2014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和产业的重新布局做了“全面的数据统计”。

【1】

核心区政务功能

主城区首都功能

新城区经济功能

北京城市功能新格局


在2017年出台的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的城市格局被确定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这样的城市格局其实就是一种“功能分区”:不同的地区发展不同不同的功能,大家要形成“差异化发展”。


比如“东西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就是“政务功能为主”,六大主城区则是“首都功能为主”,包括文化、外交、科创等功能。


而在副中心和新城板块,则可以发展“经济功能”,包括新建CBD中心,中高端制造业产业区,零售商业中心区等经济功能。


这种差异化“功能区”的定位,必然导致北京的产业和人口要进行重新的“分工和布局”,常住人口向外疏解和扩散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所以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CBD商务区”会在北京的新城区崛起:比如房山的“长良CBD”,通州的“运河CBD”,顺义的“国展CBD”,每一个新城区都有一个“CBD商务区”。


北京的“经济功能”不是没有了,而是从主城区转移到了新城区,必然会推动北京新城区的房价缓慢上涨。


【2】

东西城常住人口6年疏解40万

北京有钱人最多的区

是东西城和亦庄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东西城核心区的常住人口是181万,要比2014年减少了超过40万人。


也就是说,6年时间北京东西城核心区可能疏解了超过40万人口


这样的“人口疏解趋势”未来还将持续。


根据北京东西城核心区的“控规”指标:北京核心区最终的常住人口目标可能会在155万人左右,预计还有20-30万人将会陆续离开东西城。


但是“疏解人口”并没有让北京东西城出现“衰退”。


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东西城的GDP总值达到了8600亿,占到了整个北京经济总量的21.4%,超过了五分之一。


而且东西城的人均GDP接近50万元/人,排在全北京第一名,第二名是“亦庄经开区”,第三名才是“海淀区”。


也就是说北京最有钱的人,大部分依然集中在“北京东西城”,“亦庄经开区”和“海淀区”,朝阳区仅仅排在第四位。


尤其是亦庄的“异军突起”,是这几年北京的最大亮点。


人口越来越少了,但是人均GDP却越来越高了,这说明北京东西城核心区确实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了“高质量增长”。


但是未来随着“央企总部和金融机构外迁雄安”,北京东西城是否还能保持“高GDP水平”,可能还需要再观察。


随着东西城人口的“腾笼换鸟”和“高质量增长”,我们认为对东西城的楼市会有“结构性的影响”:随着人口疏解加速,老破小的房产价值会逐渐折损,而“次新房和品质新房”的房价会逐渐看涨。


简单理解就是:能买老破小的需求已经逐渐外迁,而留下来的需求,几乎都是瞄准了“更加高端的品质改善”。


尤其是在“老城不再拆”的政策背景下,未来东西城老破小的“二手房挂牌量”可能会出现激增,未来的议价空间会更大。


但是对于四环里的“次新和新盘”来说,由于稀缺性日益增强,我们认为还是有持续上升的空间,尤其是“四环里的限价新房”值得入手。


一句话,北京的有钱人其实还是想留在城里,但由于城里的“老破小过多”,能够满足需求的房子太少,从而将再次推动四环里新房的房价。


【3】

主城区将高度分化

产业决定发展前景


根据北京统计局的说法,未来北京城区主要重点转型:文化产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和科创功能


比如北京有84%的文化公司和企业分布在北京城区,有超过9成的国际组织机构也在北京城区,超过8成的国际跨国地区总部也在主城区。


以前的北京主城区是“什么产业都有”,而未来的产业发展要做深度转型,“文化产业”,“外资外企产业”,“科技科创产业”将会允许在主城区进一步发展。


因为这些产业都属于“首都功能”。


那么,这些“首都功能”的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第一,“科创产业”主要分布在海淀中关村和朝阳望京,所以在主城区居住板块中,“大海淀板块”和“泛望京板块”依然是买房投资的重点考虑和选择。


比如海淀永丰板块和大望京的奶西板块,都是“科创产业”辐射下的热门板块。


第二,“外资外企产业”主要分布在国贸CBD、未来的东坝等板块,这些板块从规划上,应该是北京需要重点发展的“首都功能区板块”。


但是由于这些年疫情的冲击,外循环经济受挫,这些所谓的“外资外企板块”其实有所下滑,进展变慢,热度明显下降。


第三,“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长安街沿线,目前已经布局了大大小小多个文化产业园,北京文化产业已经非常成熟。


这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知识付费经济”快速爆发,文化产业也产生了很多“小独角兽企业”。


比如“樊登读书”,“逻辑思维”等文化科技企业,北京的文化产业绝对不可小觑,年收入过亿的企业不在少数。


北京的“文化产业”主要辐射在“大望路板块”,“朝阳公园板块”,“朝青板块”和“常营板块”。


尤其是“朝青板块”和“常营板块”,随着配套的成熟,房价上涨非常明显,“朝青板块”已经8万+,常营也即将“8万+”。


由此可见,北京主城区的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而主城区的南部和西部,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产业价值。


未来的北京主城区,高度分化了,不能再闭着眼睛随便买了。


【4】

副中心和新城人口暴涨200万

新城中心迎来“大爆发”

如果说东西城是“高质量增长”,主城区是“分化增长”,那么北京新城区就是面临集体“大爆发”。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副中心和平原新城常住人口合计为874.7万人,较2014年增加188万人。


其中,副中心常住人口较2014年增加47.8万人,平原新城常住人口增加140.2万人。


这种人口“疏解趋势”未来还会进一步加速。


甚至北京会在“落户政策”,“购房政策”上加强引导城区人口向外疏解,包括亦庄、昌平、顺义、房山、大兴等在内的新城,将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期。


亦庄经开区目前已经基本成型,是五大新城中发展最快的新城:GDP总量已经超过2500万,人均GDP水平超过海淀和朝阳,常住人口超过60万。


这说明亦庄已经成为北京的“富人区之一”。 


随着产业、人口的转移承载,北京新城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医院、学校都要来了,最典型的就是亦庄经开区。

一个“亦庄独立学籍区”,让亦庄的“学籍优势”直赶东西城海淀。

综上所述,北京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东西城已经初步完成“腾笼换鸟”,逐渐实现“高质量增长”。

而北京主城区正在加速“分化”,北京真正的增量发展几乎全部砸在了“新城区”,人口产业的加速疏解,北京新城核心区房价有望进一步提升。

【加入交流群请私信大山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东西   核心区   北京   有钱人   新城   板块   常住人口   人口   城区   功能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