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千年

傍晚,孤寂的我行走在西津古街的小巷里。夕阳的余辉越过高高的马头墙挥洒在我的身上。同时,也把我的身影淡淡的拓印在了身前的石板路上。脚下的石板路,蜿蜒而曲折。我不知道路的尽头等着我的是什么,但我喜欢这蜿蜒的青石板路。历经千年的步履践踏、车轮的碾压,石头表面已经光洁如洗,在夕阳的照耀下折射出特有的暗暗的橘黄色。深深的车辙痕迹在石板路的中间笔直的向着远方延伸着。仿佛在我面前开辟了一条时空隧道:飘逸的脚步很轻、很轻,我不忍心去践踏这美妙的梦境。抬眼望去,千年前唐宋风韵的青石板、元明年代的过街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沿着脚下的青石板路顺着山坡缓缓飘来。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我从中领略出当年古街、古渡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数十级石阶沿坡而上,把我送到了一道雕花砖砌的券门下面。上书“西津渡街”字样,穿过这道券门,展现眼前的便是经历了千年历史的“西津古道”。一道券门之隔,门里门外的建筑却恍若隔世,门外是大道通衢,两旁是高大、宏伟、瑰丽,或中或西或中西混体的建筑,门内却转瞬间化作小巧古朴的中式阁楼、亭台、塔庙,中间夹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弯曲小道。这是幅浓缩了的历史画卷,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近两千年的积淀,才有了如今的风韵。立于此处我感知着千年古街、千年古渡的历史,触摸着它的“文脉”和“底蕴”。

如果说,青石板路和不同时期的古雅建筑,物证了古街、古渡的千年历史。那么,“一眼看千年”之处。就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西津古渡的风骚之所了。在那高高的楼榭之下:六朝砖瓦、先秦夹砂陶鼎足,唐代莲花纹方砖、唐三彩器,宋代的琉璃筒瓦、、、、、、都在无声的叙诉着往昔的辉煌和沧桑。楼台之上:先贤们的千古绝句更是赋予了古街古渡那不可复制的文字印记。“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这是唐代诗人张古所题《金陵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所作《泊船瓜洲》 “清晓津亭迭鼓催,自古江山最佳处” 在欧阳修眼中古街已是一处最佳的风景了。

“一眼看千年”在这里,我仿佛看见了唐诗的浪漫和写意;读出了宋词的婉转和凄凉;领悟了元曲的豪放以及那悲情晚清的没落和衰亡。皆往亦,沉舟侧畔千帆过,欣赏千年古街、古渡.我还是更喜欢它今天的富贵和安详。

修改于2012-12-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先贤   历史博物馆   金陵   千年   青石板   晚清   唐宋   风韵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