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之我见

[偶感] 许多文章把酒吹得天花乱坠,似乎没有了酒世间就缺了无数美好;许多人能找出喝酒的益处,好像善饮是一种美德。我自己却是个坚决的“否酒派”!

议论酒的名句很多,我觉得最中肯的当属“酒能乱性”。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也是乱性,是酒把处于愁苦中无力自拔的人的“性”乱了,他才忘掉了忧愁,酒劲过了,愁事儿还在,还是得面对。

每逢遇到因故不得不喝酒的场合,我都在想:那个喝了偶然发酵酸汤的古人真是害人!他喝完酸汤晕晕乎乎挺舒服,于是开始故意弄些粮食沤酸,然后过滤出酸汤来喝,还推荐给其他人,传来传去这发酵工艺就成了一种行业,那喝了晕晕乎乎的酸汤就被叫做酒了。说那发明酒的家伙害人,是他不知道这酒在后来惹了多少祸,误了多少事!

我最初一次醉酒是18岁下乡时,一个什么节日,集体户中有了点肉,就买了些散装的红薯干酿的酒,集体户六个男同学大喝了一气,喝上了头,在酸菜缸里盛些酸菜汤喝,然后再接着喝,不知道喝了多少,不知道喝了多久,反正六个人谁也没动地方,围着小炕桌喝完就原地倒下,与饭碗筷子菜盆滚在一起直睡到第二天中午。起来后个个头疼欲裂,到了第三天才恢复正常。从此我知道,虽然许多文章赞美酒,有滋有味地描写喝酒,但对我来说,它还真不是好东西,这辈子喝酒从未有过晕晕乎乎的美感,只有头晕头疼呕吐和延续两三天的不舒服。

酒后无德、酒后吐真言、酒壮怂人胆、借酒撒疯、借酒遮脸、借酒浇愁、酒醉心明、酒徒、酒鬼……中国老话中粘上酒字的词汇,好话不多,那酒圣、酒仙、斗酒诗百篇只是个别人,武松十八大碗酒醉打虎、鲁智深醉打蒋门神都说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因为不喝他们也照样能打,倒是张飞酒醉丢了脑袋是真。那古人中醉酒的才子、醉酒的英雄我们无缘见到,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倒往往是人们醉后不堪入目的丑态。

有人说喝醉酒都是装的,心里明镜儿似的。我倒不以为然,所谓酒能乱性,是它能让你兴奋,情绪极度高涨或情绪极度低落,让你对自身的控制能力降低甚至失去,既使心里还明白,也管不住咀,管不住手脚。

有一年元旦,单位的工会主席请客,酒过七巡,一个同事为一句话与主席争执,扬手就给了主席一个响亮的耳光。酒席自然是不欢而散,打了人的一点事儿没有回家睡觉了,请客还挨打的可是堵心得一夜没睡。

第二天,打人的同事上班了,大家纷纷指责他,说他那一个耳光扫了大家的兴,他莫明其妙地说:“没有的事儿,不可能……你们逗我?……”谁也弄不清是真的还是装的!

一个好好的人,喝醉了酒就变了一个人,原本寡言的开始饶舌,原本懦弱的表现暴燥,原本刚强的变得软弱,只有一种人没有变向反面,那就是原本爱吹牛的更加要大吹特吹。

最好的酒德是酒醉大睡,不烦扰他人,不影响关系,不给人恶感;差一点儿的是饶舌,没完没了地说车轱辘话,你要是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行,偏偏这车轱辘话永远说不到正题儿上,别人不听还不行,挨着个儿地叫,都叫齐了,还是那半截车轱辘;

更差一点儿的是喝醉了动感情,像亲骨肉一样拉着你的手说心里话,说到动情处,涕泪交流,更有嚎啕大哭者,哭得那个悲!哭得那个冤!就是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

最差的一类是撒酒疯,对任何事、任何人都可以发作,摔盘子打碗,谁劝跟谁来,怎么都不行,谁也不许走,直到他闹吐了或挺不住要睡,这才算完。

至于那喝醉了躺马路上睡着的、半路上摔伤的、出门就吐的、当场倒下过夜儿的,都算较好的,除了自己形象上受点影响,倒不至于惹人讨厌。

我不善饮酒因此永远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喝就失控,逢酒必醉,醉醒就后悔,过几日有人约还去,一喝还醉,就又后悔一次,循环往复永无止息。

中国历代的英雄传说中大英雄总是有美女和美酒相伴,甚至有的文学作品竟然说出不喝酒就不算男人的话。更有那对怎么喝都不醉或把别人都喝躺下他却没事儿的“酒蒌子”带有传奇色彩的绘声绘色的文学描写,最终把狂饮、暴饮、痛饮、酒场上不认输、宁喝死也不服的二百五劲头与英雄气概连在一起,在怀有英雄情结的中国男人身上一代代随基因流传下来,就成了今天让欧美人惊诧的中国宴席上的饕餮与狂饮。

直到现在,白酒的经营者们还在喋喋不休于中国的酒文化是如何如何辉煌灿烂!这不值一驳,只看我们身边有多少醉酒者的丑态,再数数一千多年来中国文坛出了几个李白便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饕餮   集体户   车轱辘话   炕桌   丑态   酸菜   耳光   中国   事儿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