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的孩子,人生到底会有多难?

在生活中,当我们听到评价一个人“自尊心很强”的时候,你觉得这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

你能准确解释什么是“自尊”吗?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 罗森伯格( Morris Rosenberg) 对自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自尊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也就是你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是自信的、自卑的, 或者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很好,你就拥有健康的自尊并充满自信。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好,你就会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由此可见,自尊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你对自己的“ 了解”( 理性认识)。这些认识包括你的个性、天赋、品质、能力和怪癖。 自尊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你看待这些认识的方式:是用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心态来看待它们( 可能是无意识的心态)。你可能会认为,这两个部分就构成了自尊的全部内容。 但罗森伯格说, 还存在第三个组成部分: 你对这些认识的重视程度。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自尊心很强,或低自尊感”的说法了。

在现实中,什么是低自尊呢?害怕尝试,没有主见,不愿和别人说话,避免和他人接触,做事畏手畏脚,即便成功了也不敢承认,反而去找这件事的错误。这些都是“低自尊”的表现。低自尊正是人们长期对自己抱有强烈负面信念的产物。它渗透在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上,并持续对人产生消极影响,并且不会自行消失。

低自尊人的核心信念是负面的,消极的,它储存在一个人的记忆里,并且一直都在。生活中自卑的人,大都是低自尊感强的人。他们的心里常会冒出“我不好,我一文不值,我是个失败者的声音”。可怕的是这种消极的信念可以在任何时候被激活并在内心加强。例如,如果你被批评,你的消极核心信念就会像玩偶盒里的玩偶一样立刻跳出来。被储存的其他记忆也会加入进来,相互重叠印证。你会想起很多事情:上周受到的批评、失败的经历、完成得并不完美的任务。你也会想起自己给过去的事件赋予的性质和意义,这会阻碍你正确地看待事物。而你会再一次得出同样的结论:“ 我毫无价值。” 当这个结论与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悲伤、愤怒或羞耻)交织在一起时,你会储存更多的负面信息, 强化你的负面信念。

毫无疑问,负面的核心信念会影响你的自尊和自信, 也会影响你的感知: 它是你认知自己和周围世界的镜子。试想下,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经常情绪低落、做事没有积极性,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图来理解“低自尊”的恶性循环带来的后果。

不止小孩,大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缺乏自信,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被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所折磨,这让他们感觉糟糕、悲观甚至抑郁。

心理治疗师曼加·德·尼夫(Manja De Neef),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在《告别低自尊,重建自信》这本书中,他以认知行为疗法(CBT)为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人们缺乏自信的原因,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练习,来帮助人们理解是什么导致了自身的不自信,如何识别自身长处,让内在的批评者远离自己,从而帮助自己重新建立自信。

认知行为疗法,目标是改变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和你的行为方式, 这反过来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感觉。这种方法假设已经存储的东西( 你的消极核心信念)不能被删除,但是你可以添加一个新的积极核心信念,它可以与你想要删除的旧信念竞争。你需要在不起眼的小盒子里装满积极的信息,从而形成坚定的、积极的核心信念。这种方法不涉及与消极信念做斗争,因为你花在消极信念盒子和它所包含的信息上的时间越少越好。简言之,我们要适应去强化积极的核心信念。

对于焦虑此问题的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好操作的,仅供参考)

1. 家长积极鼓励,给孩子贴上一个“你能行”的标签

家长平时要多点耐心,遇事多鼓励孩子。不要孩子一退缩就开始指责他,而是帮他仔细分析这件事的难易程度,告诉孩子凭他目前的能力可以做到。即使没做到,也能为下次积累经验。

当然,一开始最好从孩子容易入手的事情做起。比如,基本的生活自理,简单的家务,举手之劳的帮助,然后告诉孩子“你能行”。当孩子真的做到之后,再给予肯定。慢慢地,孩子就会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了。

2. 帮助孩子记录“积极日记”,通过过往成功的经历来增强孩子的信心。

每做成一件成功的事情,都鼓励孩子记录下来。如果孩子还不会记录,开始家长可以帮忙记录。并且,鼓励孩子经常拿出来回忆回忆。当下次,有类似情况发生时,家长就可以提醒孩子上次是如何做成功的。

这样,孩子积极的记忆就会被唤醒,心里开始多了一份底气,胆子也会更大点,也更愿意去尝试。

比如,他们能回忆起昨天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自己虽然很紧张,但还是回答地很好。又或者是遇到同学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后,同学也热情回应了。这些都是过往成功的经历。

以上的建议也只是投石问路,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深入阅读《告别低自尊,重建自信》这本书,找到适合自己的且可执行的方法。

在书中,作者给出的是6个月的改变计划,在现实中,这要因人而异了。不管哪种情况,要认识到:任何一个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在我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知行为疗法,从自己的觉知开始,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地去改变、慢慢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一切都有改变的机会。


PS:欢迎大家讨论,点赞,关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消极   认知   负面   疗法   信念   自信   家长   事情   核心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