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连平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③十里花灯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讲的正是忠信花灯节。农历正月,是忠信地区传统的花灯节。正月初九一过,便是灯市,方圆十里的人都赶往忠信墟,忠信街灯节便开始了一派热闹景象:一盏盏花灯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花灯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和顾客,一到晚上灯光交相辉映,穿着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们,在灯的海洋里流动,热闹非凡。

忠信花灯是河源市连平县东南部6镇(即忠信镇周边5镇)传统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正式的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连平县委、县政府按照“核心引爆、多点激活、碧道串联”的总体思路,启动南部片区十里花灯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旨在示范带动连平实现旅游兴城和经济转型,打造河源市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连平样板”。

32公里碧道串珠成链

走进忠信镇司前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鳞次栉比,村委会门前文化广场上的文化墙引人注目,上面雕刻着司前村传承了600多年的“吴氏家训”。司前村还是忠信花灯、吊灯习俗的传承基地,每年都会举行挂花灯、摆暖灯宴等,花灯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孝老爱亲”等文化内涵,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

在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干净笔直的道路,充满客家风情的墙绘,宽敞漂亮的文化广场,处处呈现出浓浓的乡村文明气息。湖东村是32公里碧道的东端,它的“三色文化”(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和有着悠久良好风俗传统的大湖寨,受到游客青睐。

如何把零散的乡村景观聚合起来,发挥更大合力?连平县南部片区十里花灯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提出,以忠信生态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以一条32公里碧道为纽带,串联沿线4镇12个特色乡村优势资源节点,用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方式,集中打造连平县南部片区“文农旅体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大景区”“大格局”,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3.0模式。

连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预计总投资超5亿元,分为三期实施。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6亿元,以碧道建设、基础设施及沿线节点村落风貌改造提升为主。如今,示范带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验收,32公里碧道横跨油溪镇、忠信镇、三角镇、大湖镇4镇景观,串珠成链,蔚为壮观。

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示范带建设不仅带来景观上的改变,更实实在在地让村民看到收益。在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四季花海”景点周末旅游人数每天达2万人次,最高峰的时候每天达3万人次。去年湖东村村集体收入11万多元。湖东村党支部书记曾勇辉说,旅游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此外,碧道为村民提供了便利、安全的行动空间,驿站营地和广场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露营、夜游空间。乡村驿站营地在碧道的串联下,使村与村之间加强了沟通,村民自发举办联谊活动,尤其周末驿站营地吸引了露营爱好者前来露营及开展团建活动,带动了村民土特产的销售。

连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融媒体宣传美丽乡村,开通电商直播平台,为村民提供线上销售土特产的渠道。同时将在碧道串联的村庄举办美丽乡村代言人活动,并选拔和培养村民主播,让乡村手艺人在线上弘扬民间工艺,村民的作品在驿站与旅游文化产品一起展示和售卖,为百姓提供销售渠道,为乡村文化提供展示窗口,让村民走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乡村振兴之路。

【统筹/策划】张志勇 蒋才虎

【全媒体记者】余佩

【通讯员】黄羿臻 刘梦莎

【作者】 余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连平   花灯   河源市   乡村   连平县   营地   风貌   村民   驿站   忠信   美丽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