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一本博物馆”,走进一座博物馆,领略先人们的三餐四季

说起博物馆,总觉得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知道博物馆里面存放着许多历史文物;陌生的是不了解其文物背后的故事。

以至就算到过博物馆,也只是见过而已,并不了解,甚至过后谈起来都没什么印象。所以,当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最 好有一位“导游”详细讲解。

可是博物馆那么大,时间又有限,所以就算跟团,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可能也只是走马观花,听一堆过耳就忘的陌生知识。

有困难就有解决办法,这不,博物院贴心地为大家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出版了“一本博物馆”系列图书。让我们可以在参观博物馆前事先预习,到参观时就能更了解文物;参观博物馆后还可以温习,回味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和文化脉络。这样也就可以基本了解一座博物馆了。

今天带给大家的是“一本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 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它的前身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建的“ 国立中央博物院”,始建于1933年,诞生于百废俱兴的民国时期。

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生活在高科技智能化时代的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智能化产品,煮饭、炒菜、照明无不显示着高科技的先进。那么生活在古时候,没有这些科技产品的先人们都是如何生活呢?

想了解的话,就让我们跟着“导游”(《南京博物院》)一起领略先人们的三餐四季吧!

01民以食为天——煮炖煎炒烤烫样样好

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说人类要生存,首先关心的就是吃的问题。现在我们做饭的炊具都比较智能化,先进且多样化。那么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是用什么做饭的呢?我们锅的老祖宗又是谁呢?

记得儿时,农村老家都是自己用泥砖砌的土灶,上面放一口大铁锅,下面可以放柴火。而如今,大部分人都在用煤气灶、集成灶,不需要柴火,用煤气或天然气就可以轻松做一顿饭了。

说到集成灶,大家也都不陌生。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实现釜灶合体了。釜灶兼具炊器与烧灶的功能,上面为釜,是锅的老祖宗,可以煮、炖、煎、炒;下面为灶,可生火加热。釜灶组合使用,即保证用火安全,又可节能,因此得到广泛认可,是一项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古老发明。

看到这样的釜灶,是不是觉得跟我们农村用的土灶非常相似呢?

在吃上面下功夫,人类始终乐此不疲。到战国早期,先人们又发明了“硬陶兽足炙”,用来烧烤食物。

后来到了汉代,又发明了“铜分格鼎”,就像如今我们用的那种鸳鸯火锅,只不过它的这种格子多三格。这件分格鼎出土时,旁边还配有两套“染器”——用来盛调料的器具。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先人们也是非常智慧并且很会生活呢?你看煮、炖、煎、炒、烧烤、火锅样样不少。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整一桌美味佳肴呢?那么佳肴有了,美酒是不是也得配上呢?

看着这一瓶瓶的美酒,你是否也想了解一下先人们所用的酒具呢?

02美酒配佳肴——半醉半醒酒香来

青铜错金银牺尊

江苏涟水三里墩汉墓出土了一件在战国时期非常实用的温酒器——青铜错金银牺尊。这件牺尊别具一格,牛背正中孔穴中的锅形器可以容酒,牛腹中空,盛水后加温便可温酒。它采用错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于凹槽中反复磨错。虽然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走向了衰落,但错金银的镶嵌工艺水平却在当时达到了顶峰。

错金银嵌宝石青铜鸟柄汲酒器

2017年国家博物馆的“秦汉文明”特展上,有一件“错金银嵌宝石鸟柄鎏金铜汲酒器”,造型格外别致。它的主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乃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

说到取酒,汉代最常用的是漆勺,一般有长柄方便持拿。而这件汲酒器不仅造型奇特,用法也很高级。它身高36.2厘米,顶端饰一鸟,鸟首回顾,双翅合拢,尾部下翘。鸟身上以金银间错羽纹。中部为细长条圆柱形,底部中心与顶端中心各有一穿孔,上下贯通。

既然是汲酒器,它是如何取酒的呢?它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通过一松一按器身上下的两个小孔,灵活调节取酒量。这个取酒的原理正是它的高级之处,取酒时,将汲酒器浸入酒缸,酒从罐底小孔内吸入,空气则从顶端小孔排出;然后,再按住顶端小孔,酒就被大气压封在了容器里。当提起汲酒器,酒也不会漏;当松开小孔时,酒便流出。

那么先人们有酒又有肉,心情欢快时,在没有电的时代,黑夜里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照明问题的呢?

03黑夜中的光明——瑞兽点灯夜不眠

鎏金铜鹿灯

在古代鹿是瑞兽之一,是祥和、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西汉时期,先人们锻造了鎏金铜鹿灯,整件鹿灯锻造精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功能突出,彰显出汉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可称为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

在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1号墓出土的鎏金铜鹿灯,一组两件,大小形制相同,由灯盘、支架、鹿座三部分组成,通体鎏金。鹿昂首,口中衔支架,上承盘。灯盘为环状凹槽,内置三只圆锥状烛钎。支架为灵芝造型,呈横S状,上有柿蒂纹花瓣和花苞。鹿座呈向后蹲踞状,鹿尾贴地。鹿角单独铸造,可自由拆卸。

错银铜牛灯

在江苏邗江甘泉2号墓出土了一盏西汉时期的错银铜牛灯,它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灯座是一头四肢粗矮敦实、身材雄浑壮硕的黄牛,它俯首站立、双角耸立、双眼圆睁,含着下颌,张开着嘴巴似发出一声吼叫;它的头部中间顶着一根弯弯长长的烟道与灯罩相连。牛的腹内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打开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

这盏铜牛灯的身上纹饰华美,并刻画了龙、凤、虎、鹿等汉代喜用的神禽异兽等吉祥图案。

当这盏铜灯点燃时,通过导烟管与注水的腹腔有机结合,使烟尘在清水中被溶解,将灯火点燃的烟尘污染降到最低,体现了极为超前的环保设计理念。无论室内点燃多长时间的灯火,也不会出现满屋烟雾缭绕的场面。

结语:

走进博物馆,眼及之处,尽收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那些历史文物虽是不能与你共呼吸,但从它不朽的灵魂处,却可以让你感受到先人们的三餐四季。

所以说,我们需要“一本博物馆”,并接受它的洗礼,了解其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然后以此为荣,向世人介绍,并让大家爱上这连绵不断的中华五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错金   博物馆   烟管   酒器   鎏金   小孔   博物院   南京   汉代   青铜   三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