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猛犸象真的会回来吗?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20 年地球生命力报告》 ,自 1970 年以来,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数量平均减少了 68%。该报告还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丧失,大约100 万种动植物在未来几十年或几个世纪内面临灭绝的威胁。

以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一些科学家认为,保存这些可能会灭绝的物种的样本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项必须实施的科学工作。


2001 年,一只印度野牛诞生了,它使用来自冷冻动物园的基因材料进行了克隆,并在一头家养的奶牛中怀孕。

自冰冻动物园的成立,遗传学领域已经达到了许多里程碑, 1996 年克隆出第一只动物——一只名叫多莉的绵羊开始。 2001 年,利用基因技术克隆了四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印度高尔,一种驼背的亚洲野牛;Banteng,一种东南亚的牛;普氏野马,曾在蒙古各地发现,直到最近才在野外灭绝;黑脚雪貂,在 1981 年重新出现之前被认为在野外已经灭绝,但后来几乎被一场流行病消灭了。


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尽管克隆并不完美(克隆的印度高尔只存活了 48 小时)但这也证明它是帮助拯救濒危物种的有用工具,因为它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当一个物种的数量减少时,剩余的动物被迫近亲繁殖,基因库会不断缩小,最后威胁到生存。例如,克隆的黑足雪貂是从 1988 年收集的样本,于 2020 年出生的,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特征比目前的种群要多样化的多。


中国第一只克隆猕猴

DNA 样本不能用于克隆动物,但对于捕获可能消失的物种的遗传蓝图至关重要。科学家认为,生物多样性之所以重要,其原因远远超出了情感因素。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相关联的,它们相互支持和维系,物种的灭绝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一个物种灭绝时,那些依赖它的物种,以它为食的物种,也可能死亡。


猛犸象

对于 DNA 保存来说,温度比物种休眠的时长更重要。DNA 在死亡后不久就开始分解,但持续的低温会显著减缓甚至停止这一过程。这就是为什么生物学家能够利用保存在北极的两个标本的遗传物质对猛犸象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其中一个大约有 4,300 年的历史,另一个可以追溯到 44,800 年前。


下一步将是利用人工智能将猛犸象的 DNA 复制粘贴到亚洲象的细胞系中,因为亚洲象是猛犸象最近的近亲。如果这些细胞成功复制,研究人员设想创造一个用于妊娠的人造子宫——也许使用 3D 打印技术,就像为老鼠幼仔做的那样,这样可以消除使用濒危雌性大象代孕的需要。



不过,真把猛犸象带回来,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和伦理问题。这实际上是在拯救一个灭绝的物种还是创造一个新物种? 把这个物种带回来能给生态系统创造什么真正价值? 如果人工智能出错,并用错误的遗传密码填补缺失的 DNA 序列,结果会怎样? 这些都是令人困惑并一直在争论着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猛犸   动物   野牛   可能会   印度   亚洲   人工智能   物种   样本   动物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