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 - 格力电器光储直柔建设者说

光储直柔应该要加快走过科研研究示范阶段,集中资源锁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场景,加快产业化试点而不是技术试点和研究试点,再通过规模化的产业试点总结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标准以推动光储直柔的规模化应用。——赵志刚


供稿 | 赵志刚 赵志刚,正高级工程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空调设备及系统运行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和团队攻关完成了“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空调光储直流化关键技术”等多项“国际领先”重点科技项目,并带领团队在新能源直流电器和近用户侧能源互联网领域不断攻关探索,参与零碳直流领域相关NQI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多项,布局领域国内外专利1500余项,其中核心专利之一“光伏直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获得2018年度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发表论文16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学术奖励4项以上;现致力于碳中和下零碳直流化与能源信息化技术及光储直柔产业化工作。


格力电器及其牵头组建的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光储空等光储直柔技术创新研究的力量之一,推出了交直流混供的光储空/光储充系统、系列新能源直流电器、能源互联网家居和社区级系统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雄安、大同、杭州等项目。本期《综合能源大家谈》由中科华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特邀嘉宾赵志刚院长,谈一谈过程当中的体会和思考,供同行学习和借鉴。

- 赵志刚谈 -

中科华跃:您了解的采用直流空调和光储直柔技术的项目中,业主方、投资方、技术设计方、EPC服务商、产品供应商的情况如何?


赵志刚:光储直柔正处在赋能定义和实践发展之中,产业的分工尚待定型,大体情况有:


1. 业主方:主要多为我们政府、高校、建筑与电力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前瞻团队。双碳驱动引领各地政府加快摸索双碳样板,聚集人才资源,为绿色经济转型立模式和范例。如雄安、山西大同、深圳福田、杭州等;电力伙伴是国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主要推动者,在基本攻克高压直流发输配电后技术力量转战低压直流侧。通过光储直柔项目建设,真正加强源网荷深度合作研究,落地推进近用户侧新型电力系统。如发电侧伙伴国家电投、大唐、三峡新能源等,以及网侧伙伴浙江电科院、江苏电科院、山西电科院、深圳供电局、广东省直流配用电研究中心等。建筑领域伙伴建设光储直柔项目则加快推动绿色建筑走向光储直柔智慧低碳建筑。还有一些业主方是大型企业的前瞻科研攻关团队,光储直柔项目是为实践总结研究攻关,为公司的战略转型和决策提供前瞻技术准备。另真正进入成熟实用的是交流混合驱动的光储空等项目,像尼日利亚、中东等缺电和电力不稳、电价相对高的地方,部分直流化和柔性已发挥其固有的稳定性和光伏高效消纳的优点和经济性,已能很好解决清洁高效用电问题


2. 投资方:目前投资方主要有业主自投资、方案提供商总包投资以及第三方独立机构投资。光伏的投资已具备经济性,而储能的投资国外保电驱动力已显现,国内电价原因驱动力还不足,需要光储一体打捆,而柔性直流负荷规模性和消费驱动力都不够。投资方现在还需更多集合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政治价值来下决心以推动光储直柔的建设。


3. 技术设计方:当前能同时系统集合光伏、储能、直流供用电和柔性直流负荷设计的经验和团队相对不足,系统设计配置理论亦待更多实践后总结,相关设备可选择性相对较少,或者说“光储直柔”设计师团队还待培育,部分可先行的“光储直柔”场景待有效识别出来,技术设计方的力量方可得到锻炼加强。当前的“光储直柔”设计方更多是多方联合,强调技术的差异化和先进性比较多,多服务于实验示范和科学研究。部分投资回收方案过于理论,忽略现代制造业规模化生产对经济成本的影响,更无视市场沟通成本和传播开销。比如25年回收期的计算,很多风险及额外投资都无法客观计算进去

4. EPC服务商:因传统资质、法规要求限制,光储直柔的EPC服务商还待大力孵化培育。需要其可以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及运营,当前更多集成还是多集中在纯光伏发电上,对光储直柔通过设计、建设、租赁和应用出售来实现发展循环的承建交付实践不足


5. 产品供应商:“光储直柔”涉及面广,跨多个行业,其“认检监”体系还处于破土萌芽阶段,相关领域头部企业的战略级研发团队开始持久布局,并攻关研制相关产品。这些企业有战略定力和创新资源及娴熟的产业孵化能力,还具有规模化制造转化能力优势,有完整的供应链和营销体系,会更多地从市场成熟度来决定光储直柔投入的力度和速度,有序而高质量的引领行业发展。同时传统的设备供应商比较难看清系统的价值优势和发展脉络,比较难进行跨界的产品定义开发/系统应用、运行评价/产品迭代改进的创新循环,因此更需要从系统集成协同及实践示范来启动技术攻关,摸索产品定义,实现产品的丰富供应。

中科华跃:已开展的试点项目中,“光储直柔”各分项成本的增量如何?


赵志刚:光储直柔项目的建设在硬件上主要是光伏、储能、智能供用电系统、智能供电柜和柔性负荷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四加一”。


1. 光伏系统:光伏系统产业经过行业伙伴近20年的艰苦努力和奋力发展,已成规模并显现出强大的清洁化替代能力,初步越过市场经济性拐点,具备较好的市场应用和市场驱动力。


2. 储能系统:储能方兴未艾,还在发展之中,单纯的峰谷价差模式还难以支撑储能的经济性推广应用。


3. 直流供用电系统:直流的新型供用电系统装置,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高,产业规模小,经济价值、经济驱动力不足。最关键的是直流供用电系统的设计人力开销巨大,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发电资源禀赋特性和用电行为特性来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显现出直流供用电系统的高效、安全与经济性价值。此外,还有直流负荷,相对传统的交流电器,直流负荷的规模化不足,生产制造及前端供应链都很紧缺,导致无法有效进行成本核算


4.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一般功能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然柔性的网荷联动的能源信息化技术才刚起步,无论是发电设备、储能设备还是负荷设备以及供电网的硬软件准备都不足,支撑高实时、广连接和大带宽的EICT技术还待实践导入,信息化系统的策略研究、能源信息化的底层技术攻关都在加强和突破

回顾总结光储直柔项目,直流带来的集约化成本优势以及极简的结构设计和后续的节材降本在起步阶段还无法显现,但未来可期。

中科华跃:业主选择“光储直柔”技术的驱动力是什么?

赵志刚:目前国家部委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部分各地政府在双碳政策下基于地方的节能减排压力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以“双碳驱动、绿色经济转型”政策引领,及高清洁电力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协同作契机,“光储直柔”技术将成为业主的最佳低碳选择,为业主带来更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营造出零碳生活习惯和低碳消费潮流。

中科华跃:采用“光储直柔”,能够为项目带来哪些“额外”的价值呢?


赵志刚:在不少场景,“光储直柔”技术已开始显现出经济性,如边远小镇乡村、海岛开发、临建工地营房等,这是其一;其二“光储直柔”项目的社会价值也将不断扩大,将低碳创新技术带进日常生活和身边,让共享阳光清洁电力和节能环保蔚然成风;其三,作为双碳战略的主战场之一,社区园区的“光储直柔”将为占社会能耗达27%的建筑迎来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作为人居工作的载体,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保障

中科华跃:“光储直柔”技术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


赵志刚:光储直柔项目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在各方愿意投入的情况下,包括业主方、投资方和设备供应方在共同投入的情况下,尽可能相向而行,缩小跨界认知偏差,各尽所能,逐渐缩小应用和供给的价格和期望差距。


首先攻关光储直柔的应用问题,加快规模化应用,以及通过战略的联合,整体性规划设计、规模化集采来降低整个商业交流成本,这一块是光储直柔建设推广的关键。


光储直柔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商务沟通、技术交接、工程评测、人员调试运行等成本巨大,远大于材料成本,这需要光储直柔设计方、建设方、业主方、投资方和供给方深度联合,争取规模化应用。


综合评判,光储直柔应该要加快走过科研研究示范阶段,集中资源锁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场景,加快产业化试点而不是技术试点和研究试点,再通过规模化的产业试点总结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标准以推动光储直柔的规模化应用


中科华跃:您觉得在政策制定、模式机制上,最重要的前三项待突破的是什么?


赵志刚:最重要待突破的前三项


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可长期经营、稳健发展的光储直柔产业商业模式,业主、投资方、设备供应商、运营商等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贡献点与利益驱动点,使得大家都有携手推动的原动力。


其次是国家政策要加快出台跟双碳指标、光储直柔相关的后续政策,让“碳达峰 碳中和”下建筑领域零碳、碳税怎么收取、碳积分怎么产生及交易、柔度响应的激励等成文落地,具备可操作性。


第三则是制定光储直柔的产品及行业标准、培训培养专业人员、建设联合攻关实证基地,指导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驱动力   建设者   试点   业主   团队   能源   价值   电器   项目   经济   系统   技术   赵志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