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汇率制度如何守护好国家财富?

前段时间,离岸人民币汇率短时间内接连破了7,7.1,7.2。人民币兑美元快速贬值,引得央行都出来发话了,说“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但我觉得,比汇率快速变动更需要思考的,是其背后的原理,汇率的变化只是表象,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才是内里。

我们国家目前的汇率制度,是建立在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国际合作、国际和平的时期。而现在,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真的所言不虚。在和平友好时期建立的汇率制度,是否还适应动荡的现在呢?

要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我先带大家系统地回顾一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为了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汇率上的稳定性,而将人民币的兑换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可以说,目前人民币并不是一种可以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正是因为兑换上的限制,保证了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央行的掌控中。

那么,人民币的汇率是如何确定的呢?

改革开放——1993

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1993年这段时间,因为刚开始扩大对外交往,国家在汇率领域也一直在摸索。

这一时期的汇率变化得比较厉害,并且存在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双轨制。各地区还有自己的外汇调剂中心,在汇率上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所以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还有一种职业,叫倒外汇,是倒卖外汇的黄牛。

1994——1997

到了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决定,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从1994年的1月1日起,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各地的差异都消失了,兑美元的汇率,固定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这是一种官方价。

在官方价的基础上,银行等汇兑机构可以在0.3%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再通过供需,对汇率做出有管理的浮动调节。

从1994年到1997年的这三年里,人民币的汇率小幅变动,累计升值了4.8%的样子,变化幅度并不大。

1998——2005

结果到了1997年,大家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了。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新闻里每天中午都播放着亚洲金融危机的新闻。从年初开始,索罗斯做空亚洲多个国家,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攻破,直到开始攻击人民币。

我们国家对周边国家郑重承诺,说人民币绝不贬值,打响了亚洲货币保卫战。在随后的7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一直死死盯住8.27,在那段时间,等于实施了固定汇率制度。

大家猜测一下,实施固定汇率制,承诺绝不贬值,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早就说过,最赚钱的秘诀绝对不是写在刑法里,最赚钱的秘诀都写在经济学里,宏观经济学8个字:经济危机,暴涨暴跌。

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怎么窃国?当然是制造经济危机,暴涨暴跌,从而洗劫一个国家的财富。

最终,泰铢兑美元贬值幅度超过50%,

菲律宾比索贬值了30%,

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45%,

印尼盾更是贬值了80%。

在暴涨暴跌之间,财富就完成了转移。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有一些历史跟现在非常相似。比如,之前也经过了美联储的多次加息,美国的基准利率由3%一路加到了6%。

我记得之前,我发《美联储加息阳谋》的视频时,就有一些网友评论,说前两年美国放水也说美国收割全球,现在美国加息也说美国收割全球,怎么正反两面都是美国的错?

你看,这种评论就属于只看表面,不明就里。割韭菜的不是加息还是降息的行为,而是通过人为制造经济危机,人为引起暴涨暴跌来获利,是由这种目的和由此引发的结果。

2005——2008

从1997年的死死盯住8.27,承诺绝不贬值,时间一晃七年过去了。到了2005年7月,我国又开始了一次汇率形成制度的改革。

改革的引子,其实来自于欧美国家施加的政治压力,因为当年中国的出口太旺盛了。

而改革的本质原因,则是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地位和真实购买力确实也发生了变化,死盯着8.27也不对。

于是在2005年的7月21日,我国正式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

从紧盯美元,变成参考一篮子货币,并且放开了每日浮动的范围为0.3%。

汇改的前三年,也就是从2005年年中到2008年年中,人民币开始了单边升值的过程,累计升值了大概18%的幅度。

2008——2010

然而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其实还有一段小插曲,就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再一次锁定了汇率,临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到2010年年中才恢复。

2011——2015

到了2010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过去了,于是汇率制度又恢复到2005年汇改后的情况。

人民币又承接前三年,继续升值。所以如果扣除08年的小插曲,那么从05年到15年之间,我们其实是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阶段。

2015年后

如果2005年汇改,是近20年里的第一次汇率制度重大改革的话,那么2015年8月11日,则是近20年里的第二次重大的汇率制度改革。

此次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大了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中间价的报价,由前一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当日的变化,一篮子货币包括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等多国货币。

从这一时期开始,人民币汇率开始了双向波动,有时升值,有时贬值。

经过以上的梳理,大家应该能感觉到了,汇率是由汇率形成制度而形成出来的,而汇率制度是人定的,所以汇率最终还是人定的。

人怎么定制度,当然还是要为自己服务,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不是盲目瞎拍脑袋定出来的。制度的设计,背后必须要有其用意。

所以我们不妨思索一下,为什么05年汇改和15年汇改,要改成参考一篮子货币?当年汇改想要实现的目的,目前还能实现吗?

我们可以看一下,货币篮子里参考的货币,美欧英日这些,都是自由浮动的汇率,所以它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有价格的上下波动的。这么多货币里,今天A涨了B跌了,明天B涨了C跌了,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参考一篮子的过程,等于把它们的波动互相对冲,中和了一下。

整体上看,外面有人涨有人跌,人民币求个平均值,取其中,这样人民币汇率跟各个国家的货币之间,都会相对平和,不会剧烈大幅地波动。

这种设计思路,是有中国人中庸的思想在里面的,毕竟我们国家的进出口生意已经做遍全世界了,想要全世界各国的贸易都能照顾得到,所以在汇率上,希望能够对一篮子的货币总体保持汇率稳定。

这就是当年汇改时,改成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意图用意。

然而,这种中庸的思想,是你想中庸就能中庸的吗?那得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世界和平。世界没有动荡不安,一篮子里的各种货币都是温和地波动。

那如果前提条件变了呢?如果世界开始动荡了呢?

现状

现状就是,我们看到2022年变得越发地动荡了,各种突破底线的行为都出来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油气管道都能被炸,能看到的迹象就是,美国开始对其他国家下死手了。

如果我们预计到一些国家,比如欧洲、英国、日本,马上要发生经济危机,他们的货币币值变化,已经不是日常的温和波动,而是马上要沉塘了,那我们的汇率还要考虑他们的因素吗?我们还要继续一篮子里取平均值吗?

眼瞅着欧盟要掉沟里了,他们掉沟里,我们中庸取一半,取平均数,掉一半的沟吗?

我知道,你肯定会疑虑,说如果汇率上不适当照顾这些要陷入危机中的国家,那他们的汇率大幅贬值,很快就会买不起中国的货物了,那中国的出口怎么办?中国的出口不就萎缩了吗?

但这种思路就陷入死脑筋了,说明你的思维陷入定式,觉得出口只有汇率这一种解决方案。然而不是的,出口有很多种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只考虑汇率联系的方式去解决,那么在欧英日的拖累下,人民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贬值。

结果就是,一方面,是属于打折低价出口,低价补贴欧日英的方式来资助他们,另一方面,人民币打折了,人民币的资产相应地也就打折了,美国通过加息,造成其他国家经济危机,资产贬值,从而低价收购转移财富的阳谋就更容易达成了。

所以,何必呢?

这个时期,如果转换思维,汇率不跟着要沉塘的国家走,那么你会发现,欧日英的汇率相对人民币会发生巨大的贬值,然后他们会买不起中国的货物。但是,我们可以采用别的方式促进贸易。

既然你们国家出现经济危机了,那你拿资源来换,你拿开放市场跟我们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你拿各种技术、拿光刻机来换。你们对华为5G的各种制裁,是不是要解除一下?

只要能跟中国达成长期的合作,那商品货物就可以打折,不就相当于汇率贬值一样的效果了吗?但是用这种锁定长期合作的方式,等于设置了门槛,优惠和资助只给到少数国家,而不是普惠到全世界,资助全世界。

梳理完历史,大家应该能感觉到,汇率的贬值与升值只是表象,更根基的里象是在汇率形成制度。

当整个世界开始变得动荡不安,我国在国际合作时期、国际和平友好时期设计的汇率制度,还适合现在这个动不动就搞制裁、动不动就挑动对立、动荡的年代吗?这是值得深思的。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我国的汇率形成制度。

最后,推荐大家多多学习经济学,我花费4年时间打造的超200集的系统视频课程,只要一顿火锅的价格,带你掌握历史规律,洞察现代社会的运转。点到我的主页,查看专栏,你就能找到这门《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汇率   制度   国家   经济危机   亚洲   美国   篮子   人民币汇率   货币   金融风险   人民币   财富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