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二十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之路

一部光伏产业的血泪史却成为了欧洲能源危机的祸根,石油和天然气的紧缺让我们生产的电热毯卖爆欧洲。

其实早在二十年前,欧洲如果能将光伏产业做起来的话,兴许就没有如今的尴尬。

那个时候,整个光伏产业被欧美日把持着,世界前十的光伏企业有5家是欧洲的,4家是日本的,一家是美国的,这十家企业占据了92%的市场份额,垄断了86%的光伏电池和组件。

那个时候我们的市场份额连1%都不到。然而仅仅只用了十年,我们就将整个光伏产业链彻底拿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们硅料产能全球占比75%,硅片和电池片产能超过95%,组件产能超过75%,专利申请量达到了80.14%。

这一壮举,吓得那些光伏大国们赶忙甩出了“双反”调查的王炸。就连印度也跟着来凑热闹。

那段时间,我们的光伏企业在国外几乎都是被告,个个举步维艰。

但是几年之后,这种双反调查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今日已经听不到了,为啥呢?

因为大部分的欧美光伏企业已经被我们卷死了,换句话说就是,原告都没了,那再调查被告也就没啥意义了。

那么我们到底是怎么做得?为什么短短十年我们就从无到有实现逆袭超越呢?

这里必须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中国环保界的泰斗,第一任环保局长曲格平。

2001年,他与27位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建议书,他们建议国家以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这份建议书很快得到了高层的重视,于是在2002年,我们就拿出了20亿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紧接着2003年,发改委又启动了100亿资金的光明工程,用于推进光伏发电。

随着国家大手笔的推进,一批时代的弄潮儿敏锐的嗅到了商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一手创立无锡尚德公司的施正荣。

提起施正荣他可不简单,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被誉为光伏界的“比尔盖茨”。一般能叫这种名号的人,开局都是手握王炸连对带飞机的好牌。

据了解,早年他曾在“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门下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2000年,他以海归身份回国,靠着自己的学识手握十几项光伏专利,准备在光伏领域大展拳脚。

身份好、学识高、技术硬的他本以为自己开局就能打一把“对对胡”,结果没成想,流年不利,还没等施展开拳脚呢就碰了一鼻子灰。

由于想法太过前卫,他曾一度被人称之为“骗子”。这点倒和“杭州马”有几分相似。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的白衣骑士来了。

2001年,施正荣在李延人的引荐和支持下拿到了800万美元和免费的工业土地。在那个年代,100万人民币都是个不小的数目就更别说800万美元了。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啊,有钱有地施正荣成立了尚德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也很争气,很快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

2005年,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坐上了首富的宝座。

他的成功感染了一大批创业者,不管是盖房的,挖矿的,养猪的,全部进入到光伏产业。一时之间,各种大小的光伏公司满地都是,据统计,此后的两年时间,光浙江的光伏企业就多达200多家。

那段时间,只要涉及到光伏产业各地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都抢着要。

难道光伏产业就没有技术壁垒吗?当然有啊,但咱不怂,在这个世界上还真没有钱办不到的事儿。

那时候,咱们的所有的光伏产业的商业模式都非常的简单粗暴,一个字“买”,买原材料、买设备、买技术,买回来咱一组装再卖给他们。

由于那个时候的人工红利,劳动力便宜,所以即便是咱们倒了一手,那都比他们自己生产的便宜,

而欧美日的光伏企业愿意这么干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边可以享受到光伏发电的高额补贴,一边还能享受到我们的廉价代加工。

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我们的光伏企业真的是太生猛了,当一个行业火热的时候所有人往里钻,草木皆兵,这样的后果就是内卷严重。

当然我们首先卷死的就是那些欧美日企业,其次才开始自己卷自己。

这样做直接把原材料价格干上去了,硅材料价格两年平均翻几倍,2004年还是30美元,2006年直接干到180美元,2008年更是涨到400美元。

大家一看这架势,原材料这么挣钱?于是又开始转到硅材料加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全部干了个遍,2008年,我们的光伏产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帅不过三秒,2009年,我们管理层就把光伏列为了产能过剩的行业。

换句话说,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就把一个朝阳产业干成了一个产能过剩的夕阳产业。

卷死了别人的同时也卷死了自己,更严重的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市场的狂欢彻底结束。

欧美都没钱了,买不起光伏也补贴不起光伏产业了,那段时间,我们国内光伏企业面临非常严峻的生存挑战,一边是过剩的产能,一边是严重溃缩的市场。要知道,当时我们有97%的光伏产品是出口的。

自己的孩子都活不下去了,当妈的能不管吗?既然国外没了市场那咱就出口转内销,于是2009年,我们国家开始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兴建光伏发电站。

有了妈妈帮忙,儿子们确实轻松不少,国内的光伏企业好不容易缓了两年劲儿,结果又遭遇了当头一棒,而这也直接改变了我们光伏发电的宏大布局。

2011年,被我们卷的还剩一口气的欧美日光伏企业开始联合起来对我们进行双反调查。我们国内的光伏企业一时之间又被逼到了墙角。

没办法,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负,当妈妈的不能不管呀,于是我们再次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2年,我们发布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正式出台补贴政策,一度电补贴4毛2。

自此以后,我们的光伏发电量逐年攀高,2011年6.8亿度,2021年3259亿度,十年时间增长了480倍。

所以说,欧美等国还不如不搞双反呢,这一搞,反倒是倒逼了我们一把。不仅激活了我们的大市场,同时也加速了我们光伏发电的布局。等于说间接帮了我们一把。

那再看芯片产业,你有没有发现它和光伏产业的命运是不是也很相似?

当然,我们的补贴也只是一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让这个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换句话说,当把这个产业扶持上了正轨以后,企业们就该自力更生了。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下沉,光伏企业也在不断的向上下游拓展以寻求更多的利润,慢慢的,整个光伏的全产业链就被我们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有了这个优势以后,我们的发电成本就会更低,这也是我们管理层所期望的。

所以在2021年,我们对于光伏发电补贴又做了重新的调整,这其中就规定,新建的光伏发电站,不在享有电价补贴。

没有了补贴以后,光伏企业就必须得不断向下探索,用更低的成本攫取更高的利润。

这也预示着,新一轮内卷开启了,但是这一轮的内卷最终留下的一定是行业的佼佼者。

这些企业也一定是有能力、有实力、有技术、能扛能打的优秀企业。

2021年6月份,四川甘孜州一个光伏电站招标,国家电投中标了,而你知道当时投标的上网电价是多少吗?每度0.1476元。

这创下了国内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的最低记录,而就这,企业都还有5%的利润。

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用了8年时间,将光伏产业从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干成了产能过剩的夕阳产业,紧接着我们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扶马上路,将光伏发电的成本价干到白菜价。

这样的能力,放眼望去全世界只有我们能干到,这样的竞争力你说有没有优势?

众所周知,沙特是一个油比水都便宜的国家,但沙特现在也开始修建光伏电站,而他们光伏电站用的光伏板全是中国造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光伏发电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往大了说,这可能会掀起另一场能源革命。

而你要知道,当今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是能源引起的,比如说,美国的金融霸权,锚定物是石油,欧洲的能源危机是因为天然气。

所以能源才是一切行业最基础的生命线。对着光伏发电的成本越来越低,中国光伏必然给中国经济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一旦光伏发电全面铺开,那么我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到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只要我们能把能源做到自主可控且足够廉价,那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立于世界之林的不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沙特   产业   电价   欧洲   产能   电站   中国   能源   欧美   时间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