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中国互联网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中国市场的演进速度是惊人,近12亿左右的用户规模,导致了实际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以及在资本的加速推动下,行业的头部化集中趋势愈发明显,不论是世界性公司还是中国新势力,在市场规模的驱动下,技术与创新稳步向前。

从早期的互联网产业从硬件转向软件,从单一转型超级应用,其技术的模式从早期的WEB1.0到WEB2.0的方式转变,以及信息和数据的爆炸式发展,以传统门户网站成长为超级中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从早期的新浪,搜狐到网易,再到百度,腾讯,阿里,以及现在的字节,京东和拼多多,还有众多的垂直门类的超级应用,几乎覆盖了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从一定程度来说,可以归结为社交,电商和搜索,以及配合相关业务发展的技术领域,比如硬件和处理器,比如计算中心和数据库。

从世界范围上看,知名的世界企业,不限于谷歌,亚马逊,微软,脸书以及苹果等等,在中国市场有相应的对标公司,但是从体量各发展规模上,中国以详细的应用场景,领先于娱乐,社交,游戏,电商,直播,短视频以及支付等领域,从一般意义上说,中国互联网方式正在以特有的模式和成长方法,成为众多行业需要互联网替代的模式范本。

不论是即时通讯工具,还是内容创造与发布,还是电商交易和支付,其特有的行业技术特点和护城河,也保障了其长时间的领先优势,但是从用户角度,互联互通以及用户数据的保护,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面临的挑战,不论是硬件升级还是服务模式转变,以用户价值驱动为重要方式的运营形态,真在互联网行业承载的核心意义。

从以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去中心化的平台型超级应用的转变,背后还是信息技术的升级转型,从计算机互联网到手机移动互联网,以智能终端,固件技术和信息计算等等基础技术的升级和发展,导致了用户时间占用的模型,正在发生变化,从火热的博客,微博,空间,短视频等,再以流量驱动的变现方式,不限于广告,游戏,以及电商贸易等等,还有就是取代行业交易模型的一整套行业形态,不限于买方,主播,卖方以及物流服务等等。

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终极形态,还是需要虚实结合,以技术推动实体形态快速升级转型,从早期的海淘到国产化替代,以及小品牌的快速发展,本质上还是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品牌的发展借助于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腾飞,但是从技术升级转型的角度来说,基础技术和科技的进展不顺利,导致了在中高端领域的演进缓慢,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和实体工业技术的瓶颈。

不论是社交,电商,还是支付与搜索,应对世界范围的竞争和较量,也是中国市场的内卷外溢,但是面对世界性公司的强大压力和竞争阻力,实现点对点的突破,比如抖音海外版的转型,电商海外扩展,数据服务的海外拓展,其基本的模式,还是借助于中国公司和产品的国际化竞争,比如中国的基础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扶持,还有就是中国工业制造的海外渗透,都是中国特有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范本,对于众多发达国家和区域,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都有良好的协作基础。

从黄金时期而来的中国互联网产业,下一个时间周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虚实结合,以信息化带动行业发展,这也是基本的行业共识,蓝海行业的红利期,基本以及成为一片红海,但是头部化集中的趋势很难转变,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基本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世界性   中国市场   中国   形态   意义   模式   用户   行业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