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贵在养心

当今,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中医养生更加受到国人的喜爱。中医养生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基本理论发展起来的,国医大师孙光荣提出养生第一要义为养心,身心泰然,气血才能畅和。

中医认为心是包括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而不仅仅是泵血的器官。心血充足是神明之心的物质基础,心气充沛,推动血液在脉内通利,使神有所居。

《养生四要》中也指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中医历来重视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环境要和谐统一,有利于身心调和。养心的核心是顺应心意,保持心理平衡与和谐,气血调和,才会健康长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养心。

养生要以养心神为先,心神平和,脏腑才会调和,气血才会通畅,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这是养生长寿的关键。

  1. 养身以养心。

从生理层面,为养心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可以从食物、药物的角度养心,夏季如果出汗太多,容易散心神,可自制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冰糖)以收敛心气;另一方面,练习中医导引术,以改善气血,提升阳气,以达到健体防病。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加强形神合一。近期有研究表明,打太极拳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心理压力。

2、怡情以养心。养心要调顺七情。中医的七情,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机体在脏腑精气的基础上对体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外在表现;长期情志失调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使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而发病。通过调整情绪,保持心怀开阔、心境平和。临床上常用的说理开导法、释疑解惑法、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等疗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


3、养德以养心。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养心先养德,邓老认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达,性情开朗,心态平和,从而使人体气机调和、气血畅达,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年益寿。孔子也在《论语》中有“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描述;养心修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是中医养心的最高境界。修德要学会节制欲望,以仁爱至善为本乐于付出,少于索求,才能神凝气定。如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我们养生,固护身体至关重要,但首先要养心,调顺七情,重视情志因素的调节作用,把养心与修德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康寿延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养心   乌梅   长寿   国医   脏腑   心气   气血   平和   中医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