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湖北省恩施州州长夏锡璠:坚持绿色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本报记者 周慧 湖北恩施报道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截至2020年底,恩施常住人口345.6万,是中西部地区部分常住人口近年保持持续增长的地市州之一。

近年来,恩施州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还形成了以避暑康养人群为重点的“候鸟经济”。恩施州是长江进入湖北“第一站”、清江的发源地,是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2022年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了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

2021年,恩施GDP为1302亿元,在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中排名第11位,“工业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工业化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渠道增加和城镇化发展。恩施州如何统筹兼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让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实现新的跃升?是恩施州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值得关注的样本之一。

9月底,恩施州州长夏锡璠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他表示,恩施将立足资源优势,把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两山转化”的最佳途径,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将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固链、延链、补链、强链,坚定不移走绿色工业之路、特色工业之路;将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狠抓营商环境,推进“清减降放”,推动招商突围和发展突围。

图:湖北省恩施州州长夏锡璠 摄影:梅珂

避暑康养游火爆

《21世纪》:恩施州近两年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旅游目的之一,恩施州旅游发展现状如何,是如何“出圈”成为全国受欢迎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的?

夏锡璠:从数据来看,恩施州2016、2017、2018连续三年游客满意度位居湖北全省第一位,2021年在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681.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61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1.94%和79.67%,稳住了旅游经济基本盘。今年恩施避暑康养游持续火爆,全州游客接待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综合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4%。

从对游客的吸引力方面来说,恩施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恩施山清水秀,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地带,阶梯地貌发育,地质奇观众多,拥有恩施大峡谷、鹤峰屏山峡谷、利川腾龙洞等知名度高、独具特色的核心景区。目前,恩施州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3家5A级景区、19家4A级景区的高等级景区集群。

恩施州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地处北纬30度线上,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0.3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在350天以上。另外,恩施还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是巴文化的发源地。

气候资源方面,恩施海拔落差大,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均气温16.2摄氏度,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恩施凉爽的气候,是武汉、重庆两大“火炉”城市天然的避暑“后花园”。今年7月全州接待游客近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54.98%,刷新单月纪录。

目前,旅游业对恩施州GDP的贡献率超过15%,带动关联就业40万人,成为支撑恩施州发展的重要引擎。

《21世纪》:十年前到恩施旅游印象交通不太方便,现在交通配套方面有哪些改善?

夏锡璠:交通等相关配套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恩施州旅游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恩施州对外大通道逐步打通,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7条、铁路4条,已经全面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郑渝高铁巴东段通车标志着恩施进入“高铁时代”,恩施许家坪机场开通航线19条、通航城市达到25个。

恩施州还建成了串联核心景点的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正在建设新的千公里七彩旅游公路,让游客在景点之间的交通工具上也能感受到秀美风景。

目前,恩施机场迁建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机场将按照以支撑恩施州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初步按照2030年450万人次、2050年900万人次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另外,沪渝蓉高铁恩施段已完成可研报告,这是全国高铁网络自东向西重要的“一横”。随着高铁网络完善,以及新机场的迁建,恩施的交通配套将进一步完善,恩施旅游的可及性、可进入性、舒适性都将全面优化。

《21世纪》:恩施州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该目标如何实现?如何规避早年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夏锡璠:首先是抓紧制订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规划机构,做一个高端大气、科学可行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进一步理清思路、目标、路径、措施、项目,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谋划得更有水准、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操作性。

二是加快提升现有景区。加快解决景区进入性不够问题。全面提升景区水平和档次,精细化逐处逐项审视景区内各类设施和场景。精心设计景区内消费、娱乐场景,提升游客的快乐体验。

三是高标准开发建设新景区。走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强度资金投入、高质量建设运营的新路,大力引进全国一流的旅游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企业到恩施建设运营新景区。

四是全力推动旅游新业态健康发展。科学有序发展避暑经济,只能在最适宜区发展,坚决不走在乡村建设高楼大厦的错误道路,审慎对待在村庄内开发建设避暑地产。注重建设吸引高端消费者的康养项目。大力推动民宿提档升级。大力策划发展演艺、游戏、运动、露营、研学等新兴旅游产业。

五是进一步改善旅游配套服务条件,给所有来恩施的人留下好感。

《21世纪》:2022年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了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恩施州如何通过发展旅游业助力示范区建设?

夏锡璠:我们把生态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两山”转化的最佳途径,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力争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做好自然景观文章。恩施自然风光秀丽,山水资源独特,这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旅游景区,直接将绿水青山变成了旅游产品,变成了金山银山。

二是做好生态环境文章。依托山地、峡谷、河流资源,创新利用方式,打造了山地马拉松、龙舟赛、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品牌,为游客提供业态丰富的旅游消费供给。

三是做好气候文章。发挥恩施凉爽气候资源优势,夏季在“凉”字上下功夫,以避暑游带动全域游,发展以避暑度假为主的凉经济;冬季在“冷”字上下功夫,发展以冰雪运动为主体的冰雪经济。

四是做好康养文章。发展以避暑康养为重点的候鸟经济,总结完善利川苏马荡、建始小西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提升建始楂树坪、巴东铁厂荒、咸丰坪坝营等森林康养旅游,丰富康养业态,发展多品类康养产业,推动避暑康养旅游向全季康养旅游转变,放大康养度假产业的综合效益。

工业补短板刻不容缓

《21世纪》:一直以来,恩施工业基础薄弱,如何看待工业化对于恩施的意义?

夏锡璠:对于发展工业这个问题全州上下认识是高度统一的,扎实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于恩施州经济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第一,地方财源建设,工业是骨干。恩施旅游业虽然火爆,但这是富民产业,税收主要还是从工业上来。

第二,城市化进程,工业是基础。工业化是加快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为基础。

第三,保障民生稳就业,工业是主渠道。没有大工业聚集不了人,工业是最稳定、最主要的就业渠道。

第四,一二三产业融合,工业是纽带。我们要把这方土地的产出更好地卖出去,要把我们的良好生态、凉爽气候、清新空气转变成经济优势,离不开工业,离不开工业化。

《21世纪》:下一步如何在兼顾生态的基础上壮大工业经济?

夏锡璠:关于未来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紧盯“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定不移走绿色工业之路、特色工业之路,着力打造中国富硒产业高地、华中地区清洁能源基地、华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武陵山区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地。

我们将立足优势资源,主动融入全国、全省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固链、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力以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一是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恩施州是全国重点页岩气区块之一,资源量达4.5万亿方,也是华中地区第二大水能基地,风能资源也相当丰富。我们将充分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重大机遇,以风光储一体化、页岩气等为主要方向,力争到2026年总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页岩气年产30亿立方。

二是壮大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壮大硒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加快突破硒产业基础理论体系、标准体系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体系,推动硒蛋白产业化和以高硒植物、微生物为原料的功能性产品产业化。

四是壮大中医药产业。坚持以现代中药为主攻方向,实现从“华中药库”到“华中药谷”的跨越。

五是壮大现代烟草产业。恩施州有目前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全系列烟碱产品且量产合成烟碱的厂家,开发新型烟草消费产品方面前景广阔。

《21世纪》:从数据来看,恩施高新区在恩施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比较高,目前恩施高新区在创建国家高新区方面到了什么阶段?未来产业规划的重点是什么?

夏锡璠:恩施高新区2018年1月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2021年3月,科技部专家开展“以升促建”现场调研论证,同意推荐恩施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省、州层面申报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目前,正在争取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进行部际联审,联审通过后报请国务院批复同意。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目标,重点发展以硒蛋白(硒多肽)为核心的硒产业、以现代中药为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到2026年恩施高新区“1+7”园区营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00家,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更多更好地走出去招商

《21世纪》:在产业招商方面,区域之间竞争激烈。湖北是比较典型的省会城市首位度极高的省份,恩施又是早年工业基础薄弱的州,当下恩施在吸引企业来投资发展的特色优势有哪些?

夏锡璠:我们招商引资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特色资源。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之外,很多资源都位居全省前列。特色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近700万亩,烟叶、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面积均是全省第一。水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二,是全省探明的唯一常规天然气产区,页岩气蕴藏量占全省的一半。

二是区位优势。恩施是武汉城市圈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是湖北省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黄金水道直通江海,省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相互交织,恩施机场直飞20多个国内外大中城市,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正在成为武陵山区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三是产业基础。文旅康养、生物医药、硒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及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壮大。特别是通过强力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和优质工业项目,立讯精密、海量集团、传化集团、葛洲坝集团、江汉油田等一大批国内大型企业落户恩施,推动了全州产业链条延伸,产业层次提升。

四是劳动力优势。全州劳动力人口210万,劳动力资源丰富,薪资和社保等用工成本比沿海地区低30%左右。

《21世纪》:今年3月恩施州政府系统2022年度“周末经济课堂”开课开启,让地方公务员参与经济课堂学习和设置课程的初衷有哪些?大家学习效果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比如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方面有什么效果?

夏锡璠:今年以来,我们开设“周末经济课堂”,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从经济理论、项目谋划、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撑、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对政府系统及州直部门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充电”,目前已经开展6期。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邀请全国相关领域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授课,深度接触相关领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前沿知识,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或省内先进经验,为恩施发展“问诊把脉”,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的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专业能力。

我们通过“周末经济课堂”,进一步拓展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视野,启迪了思维,大幅提升了他们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比如招商引资方面,我们通过专家辅导,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掌握了方法,大家大招商、招大商意识显著增强,“走出去”招商的频次更多、力度更大、效果更好了。

今年以来,推动葛洲坝集团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湖北皇恩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光学材料及LED背光产业链、利川轻纺产业园、华新绿色建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恩施。

今年1至9月,全州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344个、140个、78个,同比分别增长189%、41%、39%。其中,新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6个,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9个。在服务企业方面,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广大干部共对接联系企业11474次,收集问题4244个,已解决问题2401个,为企业纾困解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湖北省   全州   州长   景区   突破口   高新区   招商引资   专访   产业   项目   世纪   工业   经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