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是我小时候就扎根脑海的英雄 秋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怎样的

自驾游记

风景中的溯望 北疆行(一)

2018年的十月一假期,我规划了向北沿边疆的自驾之行,此次经过了两处国门,到了中国的最北端;穿越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林区;领略了最年轻的火山奇观。七天行程4300多公里,路线是通化-黑龙江大庆-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口岸-北极村-黑河口岸-五大连池-返回通化。


奋斗之城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些诤诤誓言、豪言壮语,曾经感动、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小时候看着黑白电影、读着小学课文,对这些英雄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当中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油田,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

我们小时候,火柴、灯油、香烟等都叫“洋火”、“洋油”、“洋烟”,加个“洋”字,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生产,只能靠进口,直到自己能生产了,这个“洋”字还在记忆中,大约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吧,这个“洋”字才彻底消失。

到大庆约700公里的车程,全程高速,下午3点多赶到时,没进入城市,我就被采油的“磕头机”所吸引。

以前还真没有机会近处去观察这个东西,一走一过时,只是远远地看到一个“大脑袋”低头、抬头地往复运动,仿佛一个大蚂蚁脑袋不住地磕头,也很好奇:他的动力哪来的呢?抽出的油又往哪去了?今天,我离得如此之近,前前后后地转个不停,直到把它的原理弄得差不多才甘心!远看时,“磕头机”独立地矗立在那里,没有供电线,没有管道。近看时都明白了,原来,动力是要电机驱动,而供电线是埋在地下的。输油管道也是有的,只不过埋在地下,从远处我们看不见。

这个大家伙不停地“磕头”,也不用人看护操作,石油就源源不断从地下被抽上来,通过管道送往油厂。看着它不停地辛勤劳动,把大自然的馈赠送给人类,还真对它产生了敬意!在大庆到处都能看到这些大家伙,有的单独矗立,有的成片、成排,“大脑袋”被涂成了亮黄色,在蓝天下非常漂亮!

(磕头机)


醉心于研究“磕头机”了,等我们到市内的“铁人纪念馆”时已经下班关门了,因为行程较紧,只好在外面与铁人合影,也算来拜见过我心目中的英雄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1959年,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背个大气包,得知是因为没有汽油,烧的是煤气,他感受到了石油工人的责任重大,他发誓一定要改变中国的贫油面貌。

来到大庆这片荒芜之地,面前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没有路,没有车,吃住生活都成问题。但这些都没有吓倒王进喜和工人们!没有吊车,他们硬是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把几十吨的井架树立在荒原上。没有水,他们就破冰取水,硬是从几公里外用脸盆水桶往井场端了50吨水。突然出现井喷,撒下的水泥不能及时分散,王进喜不顾身患重病跳进冰冷齐腰的泥浆中,用身体搅拌,终于制服了井喷,可王进喜却得累得站不起来,人们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由此传开了。

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年仅47岁患胃癌病逝。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为祖国摘掉贫油的帽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留下的"铁人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世人,也成为大庆市的一张亮丽名片。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更使大庆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

大庆因石油而闻名,因石油而发展,现在的大庆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所在地,石油、石化成为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工业产值更是居东北第二位,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中国人均GDP的2倍。铁人们开发的油田是大庆的发展动力、铁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大庆人的宝贵财富!

大庆的共享单车管理倒是有一定的前瞻性!


(管理规范的共享单车)


2017年我去美国时看到过这种管理模式,很有序、很科学,对城市环保大有好处,共享模式运行的可持续性大大增强。要知道,这期间,国内的共享单车管理正处于无序竞争、泛滥成灾的状态,城市不勘其扰,企业难以为继,这时能在大庆看到这种超前管理模式实属不易,这是一个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

在大庆没有停留,我们一路向北,高速上车很少。进入大兴安岭时更显荒凉,许多服务区都关闭了,看来这个时候往北走还真有许多不便。我们停在一个关闭的服务区,只能在车里休息了。

停车场上没几台车,也没有灯光,停在那里还真有点打憱!半夜起来方便时,进来一辆轿车,看到我就问:“大哥,能加油吗?”他把我当成服务区的人了!他说车里已没有多少油,如果在高速上抛锚就麻烦了。我建议他到前边找个路口下高速,他也只好无耐地走了。睡到三点多,车里太冷把我们给冻醒了,只好开车往前走,这样才能使用暖风取暖。走了不少的山路,过了不少的遂洞,应该是穿过了大兴安岭,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我们知道,呼伦贝尔到了。


呼伦贝尔大草原


在人们的印象中,呼伦贝尔最美丽的时刻,那一定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可曾想秋天的大草原同样令人兴奋,令人震撼!宽广无际是草原的胸怀,满地的金黄是自然的馈赠,被秋风刮得沙沙的草声,仿佛是搅动着金币的响声。远处机械收获的一垛垛草捆,预示着草原的丰收,这个冬季,牛羊可以美美地过冬了!


(秋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有“最纯净草原”的美称。


(呼伦贝尔绿色大草原)


呼伦湖和贝尔湖被草原牧民幻化成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他们护卫着草原,是牧民心中的英雄,也是牧民们的好儿女。这对情人把炽热的爱献给了草原万物,化做呼伦、贝尔两个清澈的湖水。草原因水而兴,人们感念呼伦和贝尔,把这片草原命名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现实中,大草原上真有这样的好儿女,那就是“乌兰牧骑”。“乌兰牧骑”蒙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是一支文艺宣传队,他们活跃于农村的牧区间,丰富了牧民生活,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深受群众喜爱。

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文艺队,最初只有10余名演员,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能。使用的乐器简单轻便,全队仅凭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可以轻便地游走于牧区之间,为群众表演,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现在叫“乌兰牧骑”,又有“文艺轻兵”之称。

成立60多年来,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为牧民演出,用脚步丈量了宽阔的草原,哪怕有一户牧民的地区,他们也不辞辛苦前去慰问。“乌兰牧骑”代代的演员们把大草原当成了舞台,把牧民当成了亲人,把深深的炽爱献给了牧民。他们才是草原的英雄、牧民的好儿女!

“乌兰牧骑”也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许多行业从中汲取了营养,学习“乌兰牧骑”的精神,努力把行业服务做得更细、更好、更贴心。

宽广无垠的草原上,蓝天碧波的湖水边,炊烟袅袅的毡房旁,经常有一群歌舞的人们,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致,“乌兰牧骑”才是这大草原上的最美风景!

呼伦贝尔秋天的大草原为我们铺就了一条上百公里的金色大道,一路向北奔向天际,踩油门的脚累得生疼,却一半会儿看不到尽头。草原的宽广真是难得的大美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呼伦贝尔   铁人   大兴安岭   乌兰牧骑   贝尔   牧民   油田   中国   草原   脑海   小时候   秋天   石油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