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好心可能办坏事!这是CBA突然警告评论员的真正原因

开篇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明白几个问题。

1.CBA需不需要提升强度?

2.裁判在本赛季的吹罚是否可行?

3.杨毅们批评得对不对?

4.杨毅们该不该批评?


想必诸位球迷已经注意到,最近国内篮坛关于裁判尺度的问题,球迷、球员和评论员在不同场合都进行了范围非常之大的讨论,有的一度还登上了热搜,质疑的有、叫好的有、不置可否的也不在少数……

反正热闹非凡,甚至超过了篮球比赛本身的内容。


而就在这个时候,杨毅爆料的一条消息突然引爆篮坛,他在《杨毅侃球》电台节目中透露,各个平台的解说员被CBA官方警告,内容如下:不论裁判的判罚是好与坏,是正确与否,一律不准在解说和评论时对裁判的判罚和裁判的水平高低做出评价。

不少人表示“这次我站杨毅”,因为大家觉得CBA是不是有点越俎代庖,管得太宽?这个时代讲究的是自由、是开放,CBA做法似乎有点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既视感,让人好生厌恶。


而与此同时,包括杨毅在内的这些评论员在某种程度上,和球迷是一个性质,只不过,他们拥有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大的影响力,都是评论比赛嘛。

所以,禁止杨毅这些评论员表达自我,球迷会在心理上十分抵抗,几乎等同于CBA裁判判罚的不好,却不让球迷们去批评?这不是霸道行为这是什么?


球迷们和杨毅们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这个世界远没有那么简单,复杂在哪里?为什么我要说杨毅可能好心办坏事?我们先讨论完文首的这几个问题。

首先第一个,CBA需不需要提升强度?


显然需要,中国男篮在亚洲杯的上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连球员自己都觉得比赛强度很大, 提升联赛强度势在必行。所以,关于CBA强度的话题,球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这点没有太讨论的余地。

那么第二个问题,裁判在本赛季的吹罚是否可行?


CBA在本赛季提出了口号,“高质量的不宣判”,即轻易地犯规不会吹罚,这是CBA为对接FIBA尺度,适应国际比赛强度而做出的重大改变。所以,在本赛季已经开赛的几场比赛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以往比较明显的身体接触裁判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比赛的强度的确提升了,那些以往在联赛里混得风生水起的球员突然之间遭遇了进攻难题,短短两天时间打了10场比赛就出现了5场爆冷(不包括北控20比0击败广东那场),显然,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CBA赛季。

如果如此吹罚没有出现比过去暴增的伤病,我想,这样的吹罚显然是可行的。

但是在过去这几天,这样的吹罚尺度明显,已经催生了不少危险动作,辽宁本钢和浙江东阳光的揭幕战,孙铭徽和卡明斯都受伤了,而前两天深圳和新疆的比赛中,更是出现了非常惊险的一幕。

当时,于德豪被撞倒在了禁区,但是卢鹏羽抢到篮板后连续踩在于德豪的腹部,倒地后甚至来了个“坐头杀”,所幸于德豪幸运,没有受伤,但距离重大伤病也仅仅在于毫厘之间。

如果踩到脸部、脑袋或者肋部,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卢鹏羽固然不对,但是更让人失望的是,裁判在此期间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以制止这样的危险动作。


关于这个镜头,杨毅评论到“打人随便,挨踩犯规”,意思是CBA球场上可以随意打人,但是挨踩的于德豪却吃到了犯规,直讽CBA联赛颠倒黑白、乱吹一通。杨毅这么说,可不仅仅针对这一次危险动作,在过去几场比赛,在球员们拉拽上手,甚至削脑袋时,杨毅已经表达过了自己的观点:

不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裁判员都在观看这场比赛,这场比赛解释的东西很可能会在赛季中衍伸,比赛中鼓励对抗和犯规不吹是两回事。我们既鼓励对抗,同时又要严吹犯规,你要鼓励运动员用躯干去对抗,而不是防守动作全在手上,连拉带踹。为什么中国男篮一到国际比赛,一节没打3、4分钟犯规就满,剩下的时间怎么打,你只要移动就是犯规。因为联赛里边都是连拉带拽还不吹,国际裁判不惯着你这个。


那么,就到了第三个问题,杨毅们批评得对不对?

批评得很对!裁判的能力水平的确有待提高,放宽尺度和伸拉拽绊并不是一回事,提升强度也不等于恶意犯规,这中间的平衡点,需要裁判不断去学习、探讨和调整,至少目前来看,裁判做得还不够完美。


杨毅“打人随便,挨踩犯规”的描述固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是话糙理不糙,裁判需要反思。

那么,所以杨毅们可以大张旗鼓、无所畏惧地说三道四?

最后一个问题,杨毅们该不该批评?


直接点!不该!

杨毅的想法可能是,替球迷们说出了看法,同时,于私,可以体现自己作为国内篮坛一号名嘴的价值,于公,通过发声可以让CBA和篮协做出反思,进而在尺度上进行调整。


但是,我们还得站得更高点来看,提升强度势在必行,裁判放宽尺度也势在必行,这是重振中国男篮雄风,回到奥运大家庭的关键举措。

但如果仅仅因为裁判在放宽尺度的末端落实中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然后被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员大肆批评乃至嘲讽,一旦遇到有人遭遇重大伤病,那么,很有可能在放宽尺度这件事情就泡汤了,联赛强度提升的事情也就搁浅了,这是阻碍联赛大方针的致命一击啊,舆论多可怕,你我都知道。


这个问题完全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杨毅们有很多种更合适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通过个人账号向全世界发声的方式,让CBA听到,杨毅的好心,显然可能会办了坏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万里归途》这部电影,当时一群一百来号人在宗大伟(张译饰)和成朗(王俊凯饰)的带领下前往未知的、不确定是否有人接应的迪拉特,年轻的成朗认为应该把真相告诉大家,但是宗大伟经验丰富禁止他告诉大家真相,因为那样在没有到达目的地就会各奔东西,后果不堪设想,成朗的好心,可能会办了坏事。

宗大伟也不知道迪拉特是不是正确的地方,但他相信组织的力量,电影的结尾是完美的,宗大伟的坚持是对的,成朗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有些时候眼界需要宽一点,角度有时候需要高一点,如果仅仅盯着眼前的事情,很有可能陷入其中。

我们和太平洋彼岸毕竟不同,杨毅不应该是“美国杨毅”(A·史密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我们应该坚定方向,顾全大局,裁判的问题总归会解决,联赛的强度也总归会得到提升。

而在这个过程中,过分宣扬的未经科学印证的噱头,会成为失败的关键。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评论员   篮坛   球员   势在必行   尺度   裁判   坏事   好心   强度   球迷   联赛   批评   原因   杨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